业绩才是硬道理,强调的就是员工要具有结果心态与结果思维。但不少人在这方面却陷入误区。只有及时走出误区,摆脱为了薪水而平庸工作,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工作的错误心态,才能创造良好的业绩。
结果心态误区之一:结果=薪水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个寒冷的冬日,一群铁路工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传出:“大卫,是你吗?”
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主管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令他们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一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23年前为那条铁路而工作的人,现在成了公司的总裁;23年前为一小时1.75美元薪水而工作的人,现在仍然为薪水而工作,这就是持有不同结果心态的人的差距。
为了薪水而工作,它会让你永远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为了工作而工作,它会让你永远混世度日、逐日沉寂。
那些把结果等同于薪水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老板的期待。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这在经济学中称为“边际递减效应”。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企业创造业绩。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训练,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
成为千万富翁的道恩斯退休后担任南方政府联盟的顾问,年薪只有象征性的1美元,但是他仍然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因为“不为薪水而工作”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
道恩斯工作的习惯是“不为薪水而工作”,正因为不计较薪水,他才能以一颗平常心投入工作中,为公司创造业绩。出业绩以后,薪水自然看涨。
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我们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整天对薪水斤斤计较的话,又怎么拿业绩去复命?
因此,面对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工作报酬是因为你给公司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老板不可能给一个毫无任何贡献,整天却在计较从公司得到多大好处的员工一大笔工资,天下没有这么伪善的老板和企业。
所以,员工在工作中,不是先去计较工资,计较名利,而是像道恩斯那样,先工作,后谈工资。只要你为公司创造了业绩,公司自然不会亏待你,你个人的发展平台才会越来越大。
所有老员工和新员工都应该讲贡献,讲创造,先用业绩来复命。
结果心态误区之二:结果=完成任务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北京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项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她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同时招待几桌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一个普通的餐馆服务员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本职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务和实现服务的突破,而不是只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只知道招呼客人、仅仅完成工作任务的服务员而言,其完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是不同的。她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收集了大量顾客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改善服务质量,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亲情化和个性化,通过一次或数次服务,为饭店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赢得顾客的忠诚,为企业创造了业绩。
很多人把工作看成是完成任务,对工作只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只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些考虑到细节、注重结果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员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再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他们为之提供服务的顾客的需求。他们所拥有的第一手资料和切身体验是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欠缺的,后者离问题太远,只能从报告中推断出大致的情况。只有各个层级的员工保持热忱,随时随地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才能对顾客的需求有更好、更及时的回应,才能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不把工作结果看做是完成任务,才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我们生活中最让人痛心的不是在追求更好的过程中失败的人,而是那些把工作当做任务,在工作中停止了自己的追求,满足现状的人。只追求最低工作标准的员工往往连最低标准也达不到。只有那些不断追求做得更好的员工才能够成为职场中的赢家。
许多员工在工作中满足于称职就可以了,他们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没有必要做到最好。但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中作出了非凡的成绩的员工都不满足于完成任务,一个仅仅满足于60分的人,是不可能达到80分的,甚至连60分也达不到。而一个以100分为目标的人,往往能够作出最好的成绩。
李骏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汽车发动机博士,科技报国是他的毕生追求和勤奋工作的力量源泉。
李骏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博士生导师就是一汽总工程师陆孝宽。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围绕一汽产品的技术改造进行的。1998年,李骏完成博士学业,主动要求到一汽工作。技术中心虽然是国内汽车行业一流研究所,但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却很薄弱,如果基础研究跟不上应用技术的开发,那么失去的不仅是一汽产品的后劲,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李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基础研究,一干就是10年。他到技术中心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发动机单缸机试验室。为了使试验室早日建成,他有时光着膀子和工人在燥热的工作现场连续工作10几个小时,经常被喷得满身机油。有人对他说:“你是技术中心唯一的博士,用得着这么干吗?”李骏说:“为了加快进度,只能这样干。”
有一年春节,大年三十的下午,其他办公室、试验室的人都走光了,可李骏还在机器轰鸣的现场忙碌着。中心领导在巡视检查时看到满身油污的李骏,心疼地说:“平时加班我不说你,今天可是大年三十啊……”李骏这时才想起妻子让他今天早回家的嘱咐。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仅花了10几万元,李骏就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单缸机试验室,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1999年,李骏担起了奥威发动机项目研发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在30个月的时间里,李骏争分夺秒地奔波于国内国外,既要负责项目的评审,又要掌握整个工程的节点。他经常说的几个字是“抢”、“挤”、“学”,“抢”就是要把汽车工业落后的时间抢回来,“挤”就是要把国外的好经验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学”就是通过合作开发把国外研发设计的好方法学到手。他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安排,并在关键技术上给项目组严格把关、指导,使项目组成员得到了快速成长,实现了与外方专家在技术上的对等合作,并独立完成了我方承担的相关性能开发、可靠性开发任务。在性能开发中,外方设计的缸盖在可靠性试验时出现了开裂,改进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李骏立即组织设计人员,把整个缸盖切成小块详细剖析,发现内部结构不合理,要求外方必须重做。对方的副总裁专程来到中国,看到一汽技术中心的现场工作和分析报告后,对李骏和项目组成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产品的分析判断能力肃然起敬,伸出了大拇指说:“你们是正确的。”外方采用了李骏的方案,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任务是执行的假象,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当你以为自己是在执行时,其实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执行。
执行是对工作结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优秀的员工从来不会满足于现有的位置。随着他们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标准也会定得越来越高,他们追求卓越的信念也不会有丝毫的放松。而他们这样工作的结果是不断超越自我,也超越其他员工,最终他们会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人。
每一位员工都有超越自己的能力,之所以不能够实现超越,是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处放弃了追求卓越的可能。只要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立登上优秀员工行列的目标,并且开始积极行动,那么任何一名员工都能够超越平凡的自己。
不管你在什么行业,做着什么工作,拥有怎样的地位和成绩,你都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向优秀员工努力。
结果心态三思维之行动思维:行动才能有结果
“要立刻去做!”这是成功人士的格言,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乐此不疲的人,往往在公司担任高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大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县让全世界一夜知晓了这个名字。人们几乎在同一时刻把关切的目光锁定在震中这个10万人的县城。10万人生死不明……
灾重!路阻!风大!雨疾!重震中的汶川,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山体滑坡,余震频发。
某师参谋长王毅主动请缨,率670名官兵开赴汶川。12日16时30分,车队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艰难行驶……
当部队行至古尔沟某,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覆盖。王毅果断决定:带上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徒步向汶川进发。此时,路上到处都是塌方,救援人员迎着6级的狂风暴雨,官兵们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爬着一步步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有时刚走过一个路段,背后就发生了塌方。
一路疾驰行至车皮沟时,10米多宽的泥石流挡住了大家的去路。王毅参谋长带领连长白文汉率先跳进水中,200名先遣队员随后一个接一个手拉手蹚着齐腰深泥石流艰难前行。泥石流中的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官兵的身体,官兵们忍着疼痛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每个官兵都成了“泥人”。几乎每个人的脚上都起了血泡,每个人的腿都跌伤、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