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普吉岛之恋
1959600000003

第3章 3、形式主义国度?

昨天打开邮箱发现导师一封措词古雅的回信(之前我曾有一封报告平安的信),引用了一句孔夫子的遗训:“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夷狄”二字显然透露出中国人内心深刻的文化中心主义。出国前,很多同学还开玩笑,到了泰国,我们都是来自天朝上国的臣民。仿佛我们在奉旨出使邦国一般。我不以为然。心里盘旋着的总是高更在大溪地的感喟:法国文明多么拙劣,大溪地文明多么优秀。这感喟自然和导师的信无关,我相信导师内心真的是要我坚守一种恭敬忠诚的为人范式。

昨天晚上,观看几集红楼,乃茯苓霜玫瑰露一案、冷二郎遁入空门、王熙凤争风吃醋一段,林黛玉始终没有出场,她的缺席令电视剧索然无味,当年读红楼,到宁荣二府祭祀、开宴就省略过去。可是现在静下来看,才能体会出曹雪芹安排这些宝黛之外的情节,大概是要实现对外围“社会”的批判。而时代永远不会兑现文人的期许,大溪地最终法国化了,大观园终于被查抄。如今,大观园这样一座精神园林在“社会”上会显得如何奢侈、腐朽和珍稀。

在泰国,我经常被告诫,泰国人表面的友好大都是不可信任的。他们对人的慷慨承诺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也就略微相信了。这几天时常暗自观察泰国人微笑和行礼时的眼神。我并没有捕捉到多少飘忽的东西,结果是,在他们眼神里我难以发现狡黠的目光。

昨天给两个班上了专业汉语(或者叫学术汉语)。些微讲了些甲骨文,然后就是聊天,我和学生们相互自我介绍,这是第一节课。泰国学生并没像中国学生那样的说话方式,他们很随和,放得开,不会编堂而皇之的话来搪塞老师。比如很多学生会说自己喜欢打电话、上网甚至睡觉、喜欢吃零食,或者干脆说:不喜欢运动,因为运动很累。汉语很难。繁体字很好看,简体字不漂亮。比如有一个学生姓“叶”,她就坚持要写成“葉”。

泰国学生经常会邀请你。“老师,我带你去酒吧。”“老师,我带你去海边。”“老师,我带你去游泳。”“老师”二字就像广东人说普通话。据说,这也是不可信的。所以我婉言谢绝。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不想做出泰国学生不诚实的判断。我还没有经历。

通过我对他们的说话语气和眼神的观察,我暂时的结论是,即使他们的邀请是不需要兑现的,其发出邀请时的一刹那应该是真诚的。他们的真诚就在于对客人的心理抚慰。

晚上,我在msn里遇见白天来上我课的一位男生。他说:他是普吉人,是主人(他第一次写成了祖人,然后道歉了半天),我是普吉岛的客人,所以,他应该带我去海边,我没有摩托车,这边打的不方便。另一位学生则说:他喜欢中国,喜欢看中国电影和电视,他想念赣州和那里的朋友。因为他曾在赣州的江西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汉语三个月。他还说:他喜欢去台湾工作。但台湾使用繁体,很难,而且台湾和大陆有一些问题。

泰国人的形式感大概是很强的。但这不一定是虚伪。就像崇拜形式的现代主义文学未必就比古典文学虚空。如果用中国人的实用主义世界观去理解泰国人,大概会出现偏差。仪式在很多时候恰恰是一种蕴含虔诚的形式。泰国的路边到处是泰国国王的高大画像,一般的建筑包括饭店里都是国王像,还供着香炉。除了国王像,就是佛像。昨天傍晚到学校周围散步,发现很多佛像前供着未剥皮的菠萝以及木瓜。而更多的菠萝、木瓜、椰子平凡而自由地长在街边的树上。这些“形式”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比国内的标语和塑像。

200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