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普吉岛之恋
1959600000033

第33章 33、离开普吉岛,长安日记(3)

五月十三日

雨。

睡懒觉。在火车站吃过午饭,才出发去华清池。坐游5。车门口竟然有很多出租车司机直接骗人。说游5是包车的,必须把骊山附近的几个景点全看完,共三百块。西安出租车警察敲诈外地人,这我是很熟悉的。这样明目张胆的,却令我惊讶。那些人还和游5的售票员攀谈。很熟悉的样子。游5到华清池其实才六块。路上给在阎良区的张辉打电话。

华清池景区雨雾蒙蒙,颇像江南。骊山更是烟云缭绕。飘渺虚幻。唐代温泉遗址前,竖了尊杨贵妃雕像。乳房袒露。男人们常常去摸着拍照。我想模仿。可惜太矮。

然后泡温泉。在前后一两个小时。据说温泉超过半小时,对身体反而不利。于是常常跑出来。“温泉水滑洗凝脂”。洗完后,果然感觉皮肤软滑。

回火车站。在解放路上吃东东包。在图书大厦旁的打折书店淘得《再见,马卡拉纳》(《世界文学》杂志地理小说集)、翟永明随笔集《正如你所看到的》、普鲁斯特《一天上午的回忆》(已是买的第三个版本)、米勒随笔集《大瑟尔》(曾经买过,后来失踪)、博尔赫斯《作家们的作家》。

到火车站买到十七日回上海的票。Z94。出站,又是大雨。

五月十四日

雨。

本来打算去乾陵。到火车站找游3。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游3只有早上八点有车。于是改去西安市区游玩。

回民街改造了不少。见到泰国卖的木青蛙。用一根棍子刮它的背部,会产生呱呱的叫声。很喜欢这种声音。泰国买到五六十人民币一个。未买。这里仍要几十。西安回民街的主要猎物是外地游人和老外。价格都很夸张。我从来没买过东西。钟鼓楼附近的金花广场的东西反而实惠。一盒兵马俑五块钱。和我上大学时一个价。

回民街改造后整洁多了。下雨。雅致。

入榜眼府第。学生票。明崇祯年间榜眼高岳崧宅院。因为雨的关系,很是幽深。只碰到一个游客。清静。喜欢后院的那堵墙爬满爬山虎的墙壁。拍了许多照片。

又去清真大寺。以前从未进过。有一次想进。却时间太晚关门了。学生票。售票员是回民妇女。我说是师大的。她便找我攀谈。她的儿子今年高考,想进师大。

和传说中的清真寺迥然相异。完全是汉族建筑风格。只有礼拜堂周围有些伊斯兰文。一个回民老头坐在墙角。没有那种伊斯兰教的逼迫感。清真大寺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开。中间全部建筑内空,一直可以望到底部的礼拜堂。游客基本是老外。韩国人、日本人以及欧洲人。

出回民街。在鼓楼麦当劳休息。从东大街绕到柏树林。发现新搬来的博文书店。以前在后宰门。淘得打折书译林出版社《安娜•玛丽》、《幸运的吉姆》、《夜幕下的大军》、《杜宾的生活》、《打死父亲》,两册《世界文学》:收有沃尔科特《写平凡的大师》、鲁滨逊长篇小说《吉利德》的2006年第四期;收有麦克尤恩专辑、奥登专辑的2004年第五期,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崔卫平《积极生活》,陈家琪《经验之为经验》,这学期正在上陈家琪的哲学课。

然后从书院门出来坐车回。经过书院门时想起有一个深夜与晓亮、若耶打车来吃烤肉情景。

五月十五日

雨转阴。

上午去城西客运站。坐去乾县的车。一小时车程。下车后,上一蹦蹦车。司机要一人一元。结果开到永泰公主墓附近,就问我要去公主墓还是懿德太子墓,而乾陵在几公里外。要加到十块钱。他不知道我这是第三次到乾陵,对乾陵的地形很熟悉。十块钱本来不算太多,但司机那种骗人的态度很让我生气。于是付钱,下车。步行。在麦地里拍了些照。见一辆从乾县到乾陵的中巴,上车。两块五。

买了学生票进乾陵。除了华清池,其他景点从来都没有检查过我学生证。我说买学生票,售票员就直接给我开票。以前来都是从小路上来,没买过票。大学时,西安附近的景点,我基本都熟悉逃票的小路。嘉午台、楼观台、乾陵等等。这次发现,售票口已经缩至半山腰,只要梁山北坡尚未保护起来。幸好没走小路。

乾陵还是那样。只不过游客更密集了。还多出来许多当地的“导游”。都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十块钱。很便宜。我却受不了他们听上去太“专业”的讲解。在华清池也遇到过。也是十块。如果他们真的像农民一样淳朴,我或许会和他们唠一下这里的习俗风情和他们自己的往事。

很多妇女在卖乾县特有的布艺制品。一般是老虎枕头和十二生肖。手工挺粗糙。但真切可爱。我家里就有一副乾县同学韩晔的妹妹给我亲手做的十二生肖和一条纯棉的床单。一直珍藏至今。不过,我拍了张照,老妇人就埋怨:不卖就别拍。

在一家蓝田玉器店,给母亲买了玉佛,给弟弟买了玉虎。这是母亲特地交代的。给晶晶买了只软玉手镯。这里的蓝田玉质地纯净,同样货色价格却比西安便宜一半多。实惠。

半山腰遇到一法国人。由中国导游带领着。导游见到我,就抱怨太累。在墓门处,一个当地老太太给我们讲解墓门的构造和填埋的时代。目的是要推销她手里一本介绍乾陵的册子。砖铺的山路到墓门为止。法国人中途折返。我们顺着岩石峭壁继续攀登。一直到山顶。关中帝王陵中,乾陵的特立独行之处在于它整个是座石头山。而其余陵墓包括秦始皇陵都是土质堆积而成。于是,黄巢等人试图盗挖乾陵,皆以失败告终。

烟雨飘渺中,登上乾陵顶,关中平原铺展在眼前。壮阔。如今是麦穗初黄的时候,俯瞰下去,像一块块油菜地。右边的黄巢沟则异常清脆。

在山顶坐了许久。陆陆续续一些说着陕西话的年轻人爬上来。以此坐在山顶四周。

然后下山。吃biangbiang面。坐车回乾县。到高速汽车站,坐车回西安。

路上,晓亮电话说晚饭在电子城步行街乌丹姆餐厅与亚男聚餐。公交车坐过站,又打了辆敞篷电动车到电子城。电动车马力很小,不像蹦蹦车那样震动厉害。西安的晚风吹着凉爽。亚男先到。原来乌丹姆餐厅是新疆菜。里面有新疆歌舞,可惜今晚不表演。晓亮又迟到。我们先喝了新疆酸奶,很酸,点了大盘鸡。边吃边等。晓亮来后,又点烤肉。胡萝卜炖羊肉。喝了瓶白酒。名字很长:肖尔布拉克。拍了些照。大多磨花了。

晚饭后,送走亚男。与晓亮去瓦胡同的住处。这是他上大学时的住处。我们一帮人常常在这里看电影,喝酒,聊天,以及在天台上看狮子座流星雨。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方旋、王伟住在附近。我在附近住过一个月。晚上,在天台上,望着灯火闪烁的城中村很有感觉。晓亮的房子一直没有退掉,似乎有六年了。房租一直是每月八十。我们向房东阿姨戏称:来看王晓亮旧居。她很不理解。都没打扫,灰尘那么厚,有什么好看。晓亮说,一直把这里当成一个最后的退居地。即使在西安事业失败了,在这个城市至少有一张床可以睡下来。我知道,这房子里,留存着我们的记忆。他把墙上两张复印画取下来,想让美院的学生临摹成,然后挂在客厅,把这屋子的感觉迁移到现在的房子。那两幅画是:列宾的《波罗什人给苏丹王写信》、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佐娃》。一张热烈。一张冷静。都是俄罗斯的气息。前者适合客厅。后者适合书房。其实晓亮本来就是美术系毕业的,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临摹。晓亮是美术系的,在当时的师大却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中文系的。以致于有一天,他也奇怪地向别人打听中文系是不是真的有个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