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普吉岛之恋
1959600000034

第34章 34、离开普吉岛,长安日记(4)

五月十六日

晴。

来的时候晴。走之前又晴。之间一直在下雨。

上午很晚起床。想在楼下的城南客运站坐车去沣峪口。华山之行,因为下雨被一再耽搁。终于未能实现。城南客运站没有去沣峪口的车。以前师大前面就有很多小巴士开往城南的山里。现在全部被整顿掉了,令我不知如何坐车。

于是,取道大雁塔。看十二点的喷泉表演。喷泉的时间表是晓亮发短信告诉我的,他从华商报上看到的消息。喷泉很壮观。我坐在两块喷泉区中间的台阶上。不时有水柱喷到身上。幸好天热。很有游客疯狂一般,钻进喷泉深处,浑身湿透。

喷泉表演二十分钟。然后在大雁塔附近坐游9去沣峪口。终点站是秦岭野生动物园。与沣峪口尚有几里地。叫了辆电动车。司机是个老头。我想他谋生不容易。结果电动车马力太小。车离沣峪口尚有好几百米的地方就开不动了。山路太陡。老人吃力地用踏板往上走了一段就停下了。于是改为步行。天热得要命。我最怕热。

到了沣河边,河水湍急,怪石嶙峋,到处是学生。用冰凉的泉水洗脚。或者成双成对地在大岩石上撑着伞赏景。随着的河滩往上游走。走出不到一公里,就没有路了。于是又折回来。走对岸的公路。公路上热浪滚滚。走过一个大弯。又往回折。

买了斤樱桃,在农家屋前的自来水龙头上洗了,吸取来时的教训,叫了辆蹦蹦车,司机是壮年。在车厢里颠簸着,吃完一斤樱桃。仍坐游9回市区。转车到东木头市。秦唐一号。与大学同班同学约好在这里聚会。门口就遇上了张辉。碰了些。说话依然幽默。李建涛和张淑芳已经在里边等。张黎和樊婧去了洗手间。随后是董敏、李娟。张曦迟到了。解静娜因为照顾小孩很晚才来。他和董敏的小孩。很可爱。尚未取名。张志杰在《西安晚报》,要值班,在电话里聊了会。李建涛在政府工作。张淑芳在念曲雅君的研究生。樊婧留校。张曦在公司。张黎、董敏、谢静娜都在中学。

喝酒。打圈。这已经是很久没有过的事情了。很痛快。西安的女人喝酒都是一口闷的。端起来就干掉。依然是当年的快乐。喝酒干脆利落。大家聊得很开心,似乎从未分开过。除了各自的生活在推进。一切似乎都是大学的样子。

喝完酒。席散。很留恋那种聚会的感觉。于是坐车去师大路寻找记忆。在一个西瓜摊吃掉半个西瓜。当年成排的烤肉摊如今零零落落。吃了两串鸡翅。两串鸡肉。一共八块。当年的烤肉价格都是一毛钱一串。有些失落。记忆只是记忆。那种要两百串羊肉一起喝酒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忽然明白了我追寻的西安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的。它只在过去。

五月十七日

晴。

上午上网。在早班火车遇到师大毕业的王永庆(刚开始误认为是李小刚)。写诗。在论坛上留下马亚军的电话。于是打过去。马亚军在长安一中。约好在美院门口见面。

远远地,他向我打招呼。他见过我。我没见过他。一见面,送我一本纳博科夫《梦锁危情》。时代文艺版。这套书里,我正好没有这本。内含《普宁》一书。很不错的书。马亚军的字很有功底。

临走想再吃回羊肉泡馍。于是进一家葫芦头。正好是顾客手撕的那种。很符合我的要求。要了葫芦头,啤酒,两盘凉菜。聊天。工作。诗歌。小说。大学。

马亚军喜欢南方。一直想去南方工作。

五点。火车开动。开往上海。旁边有五个刚毕业的学生去上海找工作。满怀憧憬。对上海充满遐想和误解。

我回到上海。我想,我已真正地回到中国,我并不知道,我何时才能回到普吉岛,我想念那个漂浮在印度洋上的美丽热带岛屿。岛上的学生们常常打电话来问:你何时再回普吉岛?此时,我又仿佛置身于普吉岛了。总有一天,我会再次回到普吉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