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19659900000011

第11章 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之探索(10)

1.保险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主要是借助宏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使得保险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整体的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我国保险业要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展农业保险、县域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保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离不开宏观经济理论的支撑,需要进一步研究保险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和作用。

2.风险和效用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提出的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构成了保险经济学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对此,其应成为保险经济学体系与内容构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参考Borch在其《保险经济学》这本经典教材中对保险与效用理论的分析,他对保险与效用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全面的表述,并将效用理论作为以后各章节的立论基础。

3.保险需求和供给理论

该理论界定保险需求(供给),结合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关于需求(供给)的相关论述,进行以模型构建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探索保险需求(供给)的一般规律。对保险需求和供给的主体(投保人、保险公司、政府)的行为进行分析,利用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互动博弈分析、研究,展开横向研究,并向纵深研究发展,加强保险经济学的理论深度和厚度。

4.保险的资源配置

孙蓉教授(2005)指出,商业保险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商业保险的资源配置问题。保险业也存在着资源的稀缺性问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并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合理、高效地配置商业保险资源。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始终也没有脱离资源配置这一主题,只是研究思路及方法不同、观点各异,导致分析视角、研究路径的差异。借助资源配置的经济思想及理论,对保险的资源配置加以系统研究无疑成为保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点在国内外文献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和“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这两个经济学中的常用术语,最初均是来自对保险市场的研究,其根源在于保险市场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来自保险公司不能观察到投保人在投保后的防范措施,从而投保人的防范措施偏离没有保险或没有事后信息不对称时的防范措施;逆向选择来自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在理论上,存在道德风险时的最优保险合同的分析属于委托—代理理论,而存在逆向选择的最优保险合同分析则属于另外的一个理论体系——逆向选择理论。可以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实际案例和理论体系构成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作为以保险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保险经济学更应该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作为其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

6.保险定价保险市场的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

归根结底在于保险费率的高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险价格问题。保险定价成为保险经济学不可回避的关键内容,它决定了保险市场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决定了保险人能否持续经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愿意购买保险作为自己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一种保障。国内外保险精算事业的蓬勃发展无疑促成了保险定价理论体系的形成,保险定价成为保险经济学与保险实务紧密结合的纽带,成为保险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体系之一。

7.保险监管(保险法)

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保险业,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保险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竞争行为不规范,保险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保险监管还不适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自保险监管产生以来,对于为什么有保险监管,以及保险监管的目的,等等,很多学者做过理论解释。其中,至为重要的理论就是保险监管的经济理论,它主要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保险监管为什么存在,将保险监管看成一种经济资源,是完善保险市场和促进保险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这种理论又可分为公众利益论和公众选择论。国内外的很多文献都将保险监管与经济理论研究联系起来,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譬如,关于保险费率监管、保险公司准备金水平和准备金监管、偿付能力监管的实证研究等。这些无疑体现了保险监管与经济的关系,使得保险监管成为保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一。

三、总结

保险经济学的研究是和一国的保险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

我们应该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并结合我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保险经济学进行研究。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保险经济学的研究仍比较滞后。当然,此为一家之言,希望能求教于大方之家。保险经济学体系构建仍需摸索和升华,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完善和提高,这需要学界、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4.网络保险与保险营销渠道:一个理论诠释

保险营销是保险公司以保险服务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通过市场交易功能向顾客进行销售而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它是现代市场营销学在保险公司经营中的实际应用。营销渠道策略与保险公司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形成保险公司的基本的营销竞争活动。保险营销涉及许多问题,其中营销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其他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效果。所谓保险营销渠道是指在保险产品从保险公司向相关保户转移时,起协助作用的机构和个人,它影响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的效率和竞争力。由于保险服务是以信息为基础,随着投保人对保险的认知与了解,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服务将逐渐演变为一种低度接触的服务(Low-contact Services)。而保险传统营销中与顾客的高度接触逐渐也带来种种问题,这就要求对传统的、陈旧的、以地点为中心的分销观念进行彻底的反思。与传统营销的时间、地点及服务方式相比,保险网络营销恰恰是一种跨时空的全新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本文将对保险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比较分析,并就两种模式的整合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保险营销渠道的多元化。

一、保险网络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所谓保险网络营销是指保险企业(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来支持企业一切活动的经济行为。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保险人利用网络进行内部的管理,即利用网络对公司员工和代理人进行培训,利用网络与公司股东、代理人、保险监督机构等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信息交流,保险中介公司利用网络开展业务等企业活动;二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即利用网络与客户交流信息,利用网络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的信息,乃至实现网上“签单”。网络保险有望在三年内成为继个险、团险和银行保险外的“第四驾马车”。

相较传统保险营销模式,保险网络营销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可行性,它能够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为客户提供全面、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据美国电脑工业年鉴公司统计和预测,截至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用户数估计达2.59亿,截至2000年10月1日,全球因特网用户数已达3.78亿人之多,2002年上升到4.9亿,预计2005年将达到7.65亿。2002年8月,另据美国一家调查公司的最新统计显示,美国有近1000万因特网用户通过手机和手持电脑无线上网,查阅电子邮件、浏览新闻等。预计到2006年底,无线因特网的用户数将从2001年底的7400万人急剧增加到3亿2000万人以上。网络用户的飞速增长,为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据统计,1999年,全球电子商务额高达2000亿美元,到2000年预计达3.2万亿美元,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而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世界贸易的10%~25%。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互联网和网络经济的建设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保险网络营销具有很多优势。

(1)保险网络营销

经营成本低,其服务首先需要一个Internet上的网络技术平台,而我国目前网络环境已初步具备。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保险公司以往一贯追求的物理网点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会变成财务包袱和竞争劣势。庞大的物理网点分销渠道将被Internet上的IP地址所取代,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将大大降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保险公司基层人员的工作,特别是庞大的营销人员数量,降低了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同时,由于大量实时信息在网上及时高速地处理和传递,也大大缩减了公司内部原有工作人员的层次和数量。另外,与工商、税务和保险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也可提高相关工作效率,使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本趋于降低。网络保险服务投资成本的下降将会使得更多小规模的保险公司公平参与竞争,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改善内部管理,调整其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和降低经营成本。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销售保单,可以省却目前花费在分支机构代理网点及营销员上的费用。保险险种、公司评介等方面信息电子化后可以节省印刷费、保管费。通过降低保险总成本从而降低保险费率,更好地吸引客户。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六地区对1000人做了关于网络保险的民意调查,47%的人表示愿意尝试网络保险。人们认为网络保险的经营成本较低,因而保费较便宜。上述数据对网络保险的美好前景提供了一个依据。

(2)网络保险营销

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有着广阔而优良的潜在市场。网络就如同一位保险专家,不仅随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且简洁、迅速、准确,大大克服了传统营销方式的缺陷。客户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借助互联网,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获得诸如公司背景、保险产品及费率的详细情况,顾客可以随意访问多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比较其产品的价格,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险种。联机通讯固有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沟通。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达62万户,1998年为210万户,1999年底为400万户。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人。数量众多且每年成倍数增长的互联网访问者是保险网络营销的潜在目标市场。这一目标市场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上网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对在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保险商品及公司信息理解相对容易。其次,上网用户这一群体平均收入较高,具有购买保险商品的经济基础。据调查,个人上网用户平均月收入1000~2000元者占2.4%;2000~5000元者占4.4%。最后,从这一群体年龄结构来看,21~35岁之间的青年人占9.2%左右。他们的观念新,乐意选择优秀的保险产品。

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上看,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见图1。同时不能忽略的是458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3.6%,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势必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网络营销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有可为。

(3)有利于促进保险宣传和市场调研的电子化,加快新产品的推出

在网络环境下,保险人可以用公告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全球发布电子广告,向顾客发送有关保险动态、防灾防损咨询等信息,既能扩大保险宣传,又能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克服传统营销中借助报纸、印刷宣传小册子所固有的信息量小或成本高、时效差的不足。

中国保险业在几年前才与IT业完成嫁接。2001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朗络开始合作,开通了“网神”,推出了三十余个险种,开始了一定意义上的保险网络营销。当月保费达到99万元,让业界看到了其巨大的魅力。而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络营销意味着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但现在虽然各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主要内容却大都局限于介绍产品、介绍公司的背景,并与客户进行网上交流,宣传自己,用于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