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19659900000018

第18章 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之探索(17)

1.经济概况

据统计,2003年末全年四川生产总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0.1%。三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0%、8.5%和1.5%。从需求的角度看,总投资增长6.0%,最终消费增长9.0%,净出口增长9.0%,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总消费的贡献率为5.4%。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均达到9.8点,分别比上年上升2.5点和1.点,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人民生活水平

2003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00元,增长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增长6.5%,人均消费性支出5759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比上年增收2.2元,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收4.4元,增长7.6%;家庭经营增收0.5元,增长3.9%;财产转移性增收7.3元,增长7.3%。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7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与上年持平。

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9亿元,同比增长1.2%;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9亿元,同比增长7.0%。

(二)四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简要分析

四川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现有寿险公司10家。2000年之前,四川人身保险市场只有中国人寿、太平洋和平安三家寿险公司,2000—2004年增加了另外三家保险公司:新华、泰康和太平人寿,加入WTO之后,兑现承诺,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内地市场,2004年四川寿险市场涌入了生命、中英、海尔纽约以及民生人寿四家寿险公司,从此四川寿险市场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到目前为止,寿险市场上还有专业的中介法人机构56家,专业的代理法人机构44家,专业的经纪法人机构5家,保险营销人员56700多人。

2003年全省寿险实现保费收入5.22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0.6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8.29个百分点。健康险保费收入3.5亿元,增速高达5.3%,成为一大亮点,保险深度1.91%,保险密度为120元。2004年全省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7.38%。保险深度1.84%,保险密度128元。2005年,前6个月,全省寿险保费收入为4.7亿元。在营销渠道的销售额上,2004年以及2005年1~6月,个险销售收入分别为0.1亿元,6.7亿元,团体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5亿元,9.4亿元,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1亿元,6.5亿元。在市场主体的市场份额方面,2004年,保费收入前五位的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5992.11万元,平安:1880.65万元,泰康:

932.92万元,太平洋:915.60万元和新华人寿:775.53万元,五家公司市场份额比例分别为3.69%、6.92%、8.39%、8.15%和6.95%。在险种结构方面,传统寿险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是分红保险,但近两年,健康保险和企业年金增长迅速,优化了保险种类的结构,使得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终身寿险和长期寿险。

二、成都市经济环境及人身保险发展总体概况

(一)成都市人身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自然地理人文环境

成都市位于川西平原腹地,土地总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超过4.3万,是四川省省会,西南科教、商贸、金融中心,是一座具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和丰富的情趣各异的旅游胜地,是积极迈向国际化进程的开放之都。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特大中心城市和国家规划定位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在西部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近年来成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投资环境良好,投资硬环境进入中国城市40优行列。有国家级的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5个,都已形成规模。成都先后与美国费尼克斯市、日本甲府市、加拿大温尼伯市等10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国内16个大中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都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是中国西部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商务环境竞争力较强,作为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具有很高的经济、政治、科技区位优势。

2.社会经济环境及人民生活水平

2003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1.7%。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8.2∶5.9∶5.9。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2.1。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分别上升3.0%、0.8%、2.3%、1.2%和6.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下降0.9%,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0.6%。企业家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信心。2003年4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达5.5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3.8点。

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80万人,出生率为6.6‰;死亡人口6.26万人,死亡率为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275元,比上年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1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3655元,增长8.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4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8.3%和6.0%。

(二)成都市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成都市的人身保险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0.4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3%,2003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20亿元,增长速度达到了4.1%,而2004年这种增长势头趋于缓和,保费收入较去年略有增长,达4.42亿元,增速为2.8%。2005年1~6月的保费收入为4.83亿元,奠定了全年人身保险市场继续增长的基础。

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方面,数据显示这些指标在逐年提高或者基本保持了稳定。一方面,供给主体加强了市场开发以及产品创新的力度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市民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保险有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保险市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保险的发展,经济规模和总量是保险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1.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变化,新机构市场表现出色在成都寿险市场上,中国人寿凭借广泛分布的分支机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及庞大的员工和代理人队伍、较高的知名度、品牌优势和在成都市场上同客户形成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一直占据着成都寿险市场的头把交椅,其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多年来占到了成都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紧随中国人寿的平安进入成都历史较长,具有成都市场上多年经营的经验,对成都市场的了解,注重个人代理营销和人才培养以及良好的声誉等等使得平安牢牢地占据着第二的位置,同时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作为成都寿险市场传统三强之列的太平洋人寿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尤其是人才流失严重加剧了其市场份额下滑,已经不能保住原来的市场地位。后来的新华、泰康以及太平自进入成都以来业务一直保持了增长,但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动摇中国人寿和平安在市场份额上的领先地位,成都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集中度依然很高,处于前两位的中国人寿和平安的市场份额之和2003年、2004年和2005年1~6月分别达到3.6%、2.3%和1.3%,占据了市场主体的地位。

2004年开始进驻成都的中英人寿、生命人寿、民生人寿和海尔纽约人寿由于刚开始营业,业务没有全面展开,在当年末的保费收入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进入2005年它们的竞争力就开始显现,2005年1~6月它们的保费收入总和接近10%,其中生命人寿的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超过了太平洋和新华人寿。

从上半年来看,新进入者并未威胁到人寿和平安的市场份额,只是摊薄了太平洋、新华、泰康和太平人寿等中小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新公司保险业务的全面展开,势必对原有保险公司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也将刺激其他保险公司调整经营战略,改变经营方式,加强创新,提高竞争能力。

2.以银邮保险业务为市场切入点,外资公司改变银邮保险业务格局成都保险业同银行业、邮政业开展了更为广泛的合作,短短几年时间银邮保险渠道已经成长为几大重要营销渠道之一,保险业同银行业、邮政业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共享对方的客户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达到了客户获得更为便捷的保险服务,银行、邮政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保险公司能够实现低成本业务扩张的三赢局面。原有的保险公司对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业务始终重视,而新进入的公司更是把银邮保险业务作为市场的敲门砖,通过银邮保险业务来累积客户资源,实现业务的增长,占领市场。银行、邮政业有良好的信用,广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分布的网络、网点,在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选择合作对象要看有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良好的解决方案,各家保险公司有不同的战略,对银邮资源态度也有所不同,或是收缩或是扩张,可以从表4看出各家公司不同的表现:

3.各公司角力团体保险,营销渠道趋于多样化团体保险的营销渠道多年来一直远远落后于个人营销渠道,近两年却有很大的发展,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在三大营销渠道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成为保险公司营销战略的重点。2003年,成都市场团体保险的保费收入是784.88万元,2004年是948.34万元,同比增长为21%,2005年上半年团体保险的保费收入为575.96万元。而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银邮保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023.54万元、989.76万元和465.53万元,个人代理业务保费收入分别为2509.66万元、2502.94万元和1440.35万元,团体保险保费收入在保费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8.10%、1.31%和2.99%,团体保险的发展对于市场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优化了营销渠道。未来,团体保险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团体保险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使对团体保险市场的开发成为保险公司战略的重点,团体保险成为保险业务新的增长点,吸引保险公司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团体保险的竞争中,角力团体保险市场。

4.竞争压力带来保险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速2004年成都寿险市场保险经营主体迅速增加,尤其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大举进入为市场带来了活力,也使得保险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外资保险公司有充足的资本金为后盾,有个性特征明显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明确的资金运用策略,对人才和客户有很强的吸引力。保险公司开始进行差异化的竞争,注重业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有的公司打着“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旗号,以建立高质量的服务标准为目标,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顾客价值。有的公司提高了代理人的准入门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营销精英团队,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对代理人的学历要求达到大专以上,甚至有的公司的要求是大学本科以上。在创新方面,保险公司在追求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服务创新,泰康人寿四川分公司实行创造性服务,“客户权益说明书”,“100%客户电话回访”已经成为全行业的服务标准。差异化经营增进了保险业的专业化市场知识,提高了市场效率。

激烈的竞争使保险经营机构进行积极的结构调整,使保险经营机构能够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整合资源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表现为对营销渠道的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