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俭生活
1967800000017

第17章 触摸俭生活的真谛(1)

俭,是一种心态

如何过俭生活?是不是让我们勒紧腰带拒绝享受现代文明,做个“惩罚肉体,净化心灵”的苦行主义者?

这样的生活别说对于年轻的80、90后生,就是对于70年代的我们,也有点难度。

放心吧,俭,并不是自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态度。而并不是和你的具体行为“较真儿”,所以一点都不会束缚你的手脚,更不会妨碍你的生活。

我们曾经因为物质匮乏而节衣缩食,现在,我们拥有丰富的物质而又重新主张节俭,不再是过去的节约一度电、一分钱,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对付物质贫乏的口号,而主要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对过度奢华过度烦琐的摒弃,是一种强调简洁通畅追求自然的简单生活,是尝试为快节奏城市生活带来的沉重心理负担减负的方式。我们把它定义为“新节俭主义”,其本身的意义就是“简单生活”,去除一切的多余。它的具体含义如下:

新节俭主义拒绝浪费

新节俭主义摒弃挥霍和浪费。面对诱惑繁多的物质条件,偏偏有人不为所动。

相比前辈,他们其实并不需要为了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准而精打细算,他们与传统意义的守财奴更有着本质的差异,他们只是消费更理智,也更注意安排将来。

可以说,新一代节俭主义的精髓,是更理性地安排生活……

虽然已经是一家电脑公司的副总,每月也有数千元收入,周先生每天依然挤公交上班,他喜欢在乘公交的时候思考一些问题,再说单位也不远。他最喜欢的就是旅游,除了生活中一些必要的用度,他的钱基本上都花在旅游和购买电脑装备上了,每年他都会出去作个自助游,徒步行走,住青年旅社,坐长途汽车和火车,体验旅途的过程和细节,只有最后的回程他才花钱去坐飞机享受归途的轻松,舒缓旅途的疲惫。

刘女士结婚以前可是个十足的物质女孩。她喜欢购物,花钱向来大手大脚,结婚以后虽然稍有收敛,但也还是无法刹车,每天一上街就忍不住大包小包买东西。

挥霍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她望着家里堆积如山的衣服、化妆品……突然意识到了许多东西都是多余,购物只是瞬间的愉悦。从那天开始她就努力控制自己的购物欲。刚开始看着街上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买简直就像有几只猫在心里挠,她形容有段时间减少逛街购物次数之后,整天都神情恍惚。经过一段痛苦的过程,现在,她成为朋友圈里理智消费的典范,节俭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说,我觉得新节俭主义就是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并且把生活质量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不做更多的消费。

新节俭主义选择简单

新节俭主义最崇尚简单,但它不以牺牲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内容、降低人的欲望为目的、为代价,而是砍掉无谓的枝枝蔓蔓,活出生活的本真。

结婚刚刚两年多的马先生和张小姐最近搬进了新家,简洁的装修风格配上女主人在宜家家居精心挑选的个性家居装饰,80多平方米的新房显得非常有品味,博得了朋友们的啧啧赞叹,不断有人上门取经。大家一问,才知道装修只花了不到6万元。他们装修的原则就是轻装修、重装饰,所以装潢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两个新节俭主义者骄傲地说,简单的装潢风格不仅省钱,而且耐久,通过窗帘、布艺、饰品等等软装饰,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就是新节俭主义的“杰作”。

新节俭主义照样个性

女人们总是不断被时尚所左右,可是时尚轮回,许多人不停追随,但还是很难跟上潮流的步伐。崇尚繁复主义的女孩,她的打扮永远没有尽头,永远是现在时和进行时,永远是少了一件最需要的衣服和最需要的首饰,永远……当然是懊恼与烦恼。

可是,就有聪颖的新节俭主义者不用成天买衣服、成天忙打扮,也能永远捕捉住时尚的元素。比如衬衫、牛仔裤,她们往往就买简单经典的,流行钉花、镶珠的、破洞的,他们就简单地在裤子上作些修补和创意,用毛线、用布条、用绣花、用蕾丝……钉上手工的东西,倒真返璞归真,独具特色呢!

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率性追求,新节俭主义才光芒四射,让各个年龄层次的现代人忙不迭地加入这股生活旋流。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美景——欲望在膨胀后渐渐消退,直到走向它的反面——把一切多余的东西拿走。一时间,鲜花开满大地。

朴,是一种品格

俭和朴总是联系在一起,虽然二者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俭是外在行为,朴是内在心性。因为心朴,所以行俭。

国学大师季羡林,年逾98高龄的季老依然身轻体健,思维活跃,吐字清楚。他是一个很节俭的老人,即使身为知名教授,仍是一贯的布衣粗食。有一次,一位新入校的学生见他的穿着如工友,请他看管行李。第二天开会时,才发现那位帮他看行李的工友,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东语系系主任。

季老家的书桌和饭桌等都是用了几十年的普通家具。他的饮食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季老每天都坚持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可他用的竟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买的19寸电视机。

这位可敬的老人在俭的背后,是一颗朴实无华的心。

最近,阅读一篇关于季羡林三辞“桂冠”的文章。季老原是北京大学教授,还是我国人文科学界的名流,曾经是北大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一生教书匠,爬格子,在人文科学做出极大成绩。为学术榜上有名,却对个人光环辩证认识,现摘录如下:

一辞“国学大师”。季老先生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他说“这样的人,滔滔者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何讲起呢?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把学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他认为“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季老先生在《病榻杂记》提出“三辞”,“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把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个对社会有用的善人,如果没有一朴实的心灵,季老是不会把捐自己收藏了一辈子的字画拱手捐给北大的,也不会把自己爬格子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给灾区的孩子上学。“爬格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这就是一个学术大师的内心独白。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一个内心极其朴实的人,在她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普通的餐桌和两把椅子。居里夫人的父亲要送一套豪华的家具给她,而被婉言谢绝了。没有多余的椅子,避免了客人没事闲谈,使她远离了世俗的搅扰,最终使她攀上了科学的巅峰。

那么,怎样的生活生活态度才算是朴实的呢,朴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境界呢?

东坡先生的名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或许是对朴实最艺术的阐释了。

精神恬淡和谐,追求简单的生活,处处保持平和、乐观、自然、向上的精神状态。不为名利而投机钻营、损人利己;处理人际关系谦虚谨慎,宽容待人,这是朴实。

生活平淡自然。不讲究吃穿,多点兴趣爱好,多做善事,热爱公益,这也是朴实。

朴实并不是东方式的智慧,在美国也已经有人洞悉了这一点,被誉为“21世纪新生活导师”的美国人,珍妮特·吕尔斯女士,由于崇尚朴素的生活,放弃了律师职业,全身心地投入于俭生活的研究中,并于1997年写了《简单生活指南》一书。提出了“简单生活”的的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不被物欲牵着走,更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它是人们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生活,是一种表现真实自我的生活,是一种丰富、健康、平凡、和谐、悠闲的生活。是一种让自然沐浴身心、在静与动之间寻求平衡的生活。是一种无私、无畏、超凡脱俗的崇高生活。”

看来,朴,是一种复杂后的简约,华贵后的淡雅。这种简约和淡雅比复杂和华贵更动人,更显出“俭生活”的不凡品味。

慢,是一种超脱

英国时间专家格斯勒曾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而且,这种变卖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以一种自愿的方式把我们的健康甚至幸福抵押出去。

在第一台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人类进入以速度为尊的工业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把工作放第一位,过分抱负,对自己苛刻要求,一切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对周围人充满了敌意,只有竞争,只有不断的“搏出位”才能获得短暂的“安全感”。

于是,快餐、快跑、快赶、快照、速配、闪婚、抽脂减肥、快速整形、衣食住行,样样从快如风。从事物到事情,从念头到主义,从欲望到理想,从艺人粉墨登场到白领抓狂,工作生活,爱情事业,天下多少纷繁,分分秒秒不容放缓......其实,“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列侬)其结果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人的健康杀手,抑郁症成为流行风。

当兴奋、激荡的心灵逐渐裸露出厌倦、烦躁的时候,人们开始探寻最原始、最安全、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慢生活。人们开始慢餐、慢行、慢游、慢思……

很多人都知道慢下来,身体才会变好,生活才能更美妙的道理,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把心态放慢。每每身体向他们发出疲倦的信号,他们有一万个无法慢下来的理由: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竞争激烈、对手多、钱太少……

其实,只要能把心“俭”下来,想不慢都不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关于钓鱼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钓鱼,一位富翁走过来对他说:“年轻人,你应该趁着年轻努力工作,多赚一些钱,怎么能在这里钓鱼呢?”年轻人就说:“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呢?”富翁回答:“赚很多钱,当你老了退休就可以在海边钓鱼。”年轻人就说:“可我现在正在做这件事啊!”于是,富翁就陷入了沉思。

你知道,为什么明明现在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富翁还在祈望明天才能做到吗?这是因为心态不同。同样是钓鱼,俭朴的人追求的场景和奢侈的人追求的场景是截然不同的,在俭约的年轻人看来,钓鱼,太简单了,只需要一河,一钩,和很多人混在一起,站在岸边,或者干脆蹲在地上,就OK。可是贪婪的富翁就不这么想了,他把钓鱼的场景设计的美轮美奂,要有一片有很多鱼的海,这片海必须是自己买断的,这才能彰显尊贵;最好还有一个很Sexy的女郎,穿着钻石比基尼,在一旁陪伴着他,要不他会感到寂寞的;还有,鱼竿,一定要独家定制的,这才能显示身份……

铺垫这些条件,可不得需要一辈子嘛。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一个人为了得到河东岸终年不谢的百合花,于是在河西岸拼命打工,攒钱过河,很多年后,当他攒够了钱,却早已经忘记了当初在这里拼命打工的原因是为了河对岸的百合花。

这些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这个讲求速度的社会里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时,因为把俭朴抛在脑后,对生活渴望太多,所以只能把幸福寄托在远方,所以没有时间停下来看风景,所以错过了生活的种种美好。

心理学家表示,许多都市人在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中感到精神疲惫,没有满足感,主要是因为其“吝啬”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整理,因而越来越模糊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进而找不到生活的具体目标和生存的意义,他们模糊了自己的视线,只能拿生活在别处幸福在远方来糊弄自己。

我想,我们不能太苛求自己,我们应该有能力来决定自己的生活。当我们为钓鱼而准备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想一想,钓鱼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吗?一定要等到多年后的那一天才可以钓鱼吗?

小时候,我们曾经很陶醉地摇着蒲扇坐在庭院里听妈妈讲故事,曾经整个晚上都在数星星和闲话中度过,为何如今不堪忍受花一个小时慢慢烹调一顿美食,花半小时去慢慢散一场步,花十几分钟去思考一件小事,花两个小时静静地听一场殿堂级的音乐会?或者只是把手机、电话关闭半天,舒舒服服的打场球,看几本书,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