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19683200000013

第13章 政治传播载体———报刊(2)

二、英国报刊与政治

政党自形成之日起,就与报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报纸成为各个政治党派的代言人,各为其主,为了党派的正当性原则远没有确立。美国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的党报从政治争论发展到人身攻击甚至对骂殴斗,报道远无真实性可言。政党利用报刊与民众进行信息沟通,向社会大众说明自身政治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解释现存政策实施的意义,从而增加民众的理解和宽容,为解决现有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舆论基础。

18世纪初,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都创办了自己的报刊,以影响选举,争取公众的支持。1710年8月,《观察家》成为托利党的党刊,由著名作家斯威夫特任主笔;辉格党也不示弱,于同年创办《辉格观察家》。托利党于1720年创办日报《每日新闻》,这是最早的政党日报;辉格党则补贴英国的首家日报《每日新闻》,使其成为实际上的党报。在以后的较量中,由于辉格党代表的势力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其报刊的势力亦相对大些。英国政党报刊时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各党都以半公开的形式津贴报刊的主办人或编辑,用这种方式使得许多报刊在一定时期倾向于某个党,以至于这种做法形成一种传统。

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报刊的广告急剧增多,收入大增,已经不再需要政党的津贴维持生存,政党色彩减弱。1855年便士报的普及,报纸价格下降,标志着大众报刊时代的来临。在美国新闻史上,一般以《纽约论坛报》的创办者格里利于1872年发表“独立报业宣言”作为美国党报时期结束的标志。

现代商业化的报纸出现后,报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追求的是销量,因此非常注重读者,报道内容从读者角度出发。报纸进入了商业报刊的时代。英国报刊种类繁多,读者层次分明。发行量大的报刊在国外派驻大量记者,报刊中刊载的文章影响往往波及众多国家。在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有四家:《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最有影响的周刊有三种《经济学家》、《旁观者》、《新政治家》。这些报刊大都经过长期努力和积累,而且不断创新,才能形成品牌,获得公信力和权威性。

《泰晤士报》1785年创刊,素有消息灵通可靠,言论权威的声望,是目前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日报,至今被视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虽然《泰晤士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选择支持南方,美国总统林肯认为“除了密西西比河以外”,他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拥有像《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数年内,《泰晤士报》派出的记者及时报道了革命时期发作的重大事件,满足了英国对这方面新闻的迫切需求,从而在英国形成了良好的声望。19世纪30年代起,《泰晤士报》成为英国影响舆论的最大报纸,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的内阁,为了赢得舆论都要考虑《泰晤士报》的支持。《泰晤士报》报道了许多世界重大事件和战争,例如法国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克里木战争、美国内战、奥普战争和普法战争等。特别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泰晤士报》多次谴责英国政府和陆军部对战争的错误处理,揭露了由于官僚主义造成数万伤病员死亡的事实,报纸还为战场上的伤员送去了读者的捐款和冬衣,这些举措促成了阿伯丁内阁的垮台、远征军总司令的撤职和红十字会的诞生。当俄国人最后接受了《泰晤士报》提出的和平条件时,新的英国政府是从该报获悉这个消息的。马克思曾多次评价过《泰晤士报》,1858年他说该报是“一家极有威望的英国报纸”。

三、日本报刊与政治

日本是世界上的报业大国。2009年,发行量在100万份以上的报纸有10家以上,每1000人中就有600余人阅读报纸,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的全国性报纸主要有《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五家,地方报主要有《北海道新闻》、《中京新闻》、《西日本新闻》等。

由于日本报纸的普及率高,它成为了日本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会舆论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在1960年日本广大国民反对修改并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运动的初期,新闻媒介大多对这一运动持支持态度,其带有倾向性的报道推动了运动的深入发展。但到新《日美安全条约》在国会被自民党强行通过后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东京新闻》及《东京时报》等七家大报发表共同声明,一致宣称反对暴力冲突和遵守议会主义原则,支持强行通过方式,结果对反安保斗争迅速走向低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5月2日,《朝日新闻》进行的全国舆论调查表明,54%的被调查者反对派遣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这对《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最终冻结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日本新闻媒介最具影响的政治报道是对特定政治事件、尤其是政治丑闻的连续报道,这种报道不仅具有很强的新闻性,而且更具有煽动性,促使社会舆论的形成,迫使政治过程发生变化。具体说来,就是新闻媒介对特定政治事件、政治丑闻的连续报道及评论可以引起公众对该事件或丑闻的广泛关注,影响他们采取某种政治行动(如利用新闻媒介发表意见、散发传单、示威游行、集会宣传等),来阐明自己对该事件的态度,甚至用选票迫使直接决策者保持或改变原来的立场。

1987年2月4日执政的自民党提交国会审议的《销售税法案》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1987年2月销售税提交国会审议后,该月《朝日新闻》的有关报道高达223件,3月份又上升到279件,其他报纸也用较大篇幅报道此事。与此同时,各家大报不断地就销售税问题进行舆论调查与民意测验。据1987年2月23日《每日新闻》社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有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认为实施销售税是中曾根首相违犯选举公约之举,80%的被调查者反对实施销售税;3月12日《朝日新闻》社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中曾根政权的支持率已从1986年8月的48%下降到24%,不支持率从30%上升到56%,自民党的支持率也从1986年8月的55%下降到48%,而同一时期社会党的支持率却从15%上升到24%。各家大报还连续发表社论批评销售税的许多不成熟之处,表明其支持社会各界反对销售税的态度。大众传播媒介的这些举动不仅动员了广大国民,使社会各界反对销售税的活动不断高涨,而且促使各在野党的反对态度逐渐强硬,并在国会中联合行动,甚至自民党内的大多数国会议员也转向了反对派,结果使正在国会审议的《销售税法案》最终作为废案加以处理。

《朝日新闻》1879年1月25日创刊于大阪,报名的题字来自中国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真迹,一向被认为是“雅而不俗”的高端报纸。最初它以通俗小报的面目出现,之后一贯坚持“不偏不党”的方针,逐渐发展为发行量在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型报业集团。根据2004年报纸读者基本调查显示:在“值得信赖”、“社会评价高”、“能够代表日本”、“有社会影响力”、“积极应对社会问题”、“报道正确”六个方面,《朝日新闻》获得的百分率均为第一。

1912年7月明治时代结束后,日本进入一个短暂的民主主义时期,这就是大正民主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朝日新闻》在引导民众拥护宪政,反对藩阀元老干涉国政,实现普通人民参与选举,支持妇女运动,鼓吹缩减军备等大众运动的同时,以其充实的出版活动,为培育大正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16年,大阪朝日新闻刊登了时任京都大学教授的行政法学者佐佐木葱一的《立宪非立宪》的“大正民主主义宣言”,此后不久又从贫富差距显著、贫穷救灾的角度,刊登了京都大学另一位教授河上肇的《贫穷物语》。这两个人都是大阪朝日新闻的社友。河上肇从人道的社会主义立场出发探讨贫穷问题,提出试图通过社会变革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日本经济学者首次从正面探讨贫困问题的著作。大正中期到后期是所谓大正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潮期。《朝日新闻》开展三大宣传运动:促进实现普通百姓选举权,提倡裁军,反对军备扩张,启蒙劳动运动。从1920年启蒙运动开始到1924年3月议会通过普选法案的长时间里,《朝日新闻》以一贯的立场对抗贵族院操纵下的政府及执政党拖延抵制该法案的意图,大大提高了报纸在广大读者中间的威信。

在日本政界酿成重大政治风波的利库路特行贿案,是由《朝日新闻》首先披露的。1988年6月18日,《朝日新闻》刊登了利库路特公司下属的房地产公司“宇宙公司”通过将公司未上市交易的股票低价转让给川崎市市长助理,从而获得了川崎市黄金地段一块地皮的调查报告。6月25日,该报刊登了前文部省大臣森喜郎接受利库路特公司股票一事,日本政财界一片哗然。7月6日,该报再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报道:现任自民党干事长安倍晋太郎、现任大藏省大臣宫泽喜一和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助手接受过利库路特公司未上市股票的情况。同一天出版的《朝日周刊》报道了《日本经济新闻》社长森田康也曾接受过利库路特公司的未上市股票,迫使森田康在当天辞去社长职务,利库路特公司的会长江副浩正亦辞去会长职务以消除舆论的压力。第二天的《朝日新闻》又继续报道了时任首相竹下登的秘书购买未上市股票之事,结果竹下登首相成为反对党的攻击对象。7月9、10、11日发表连载。此案最终导致竹下登首相等一批政界要人辞职,部分政界人士以受贿罪被起诉。

日本报刊对于曝光政治类丑闻、监督政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政府是执掌政治权力的主体,它的一举一动既有新闻性、又有政治性。政府成员是否守法、政府的政策是否合理,这都是国民非常关心的事情。日本大众传播媒介常常利用各种方式将政府的活动、施政方针以及某些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等公布于众,连续报道并加以评论,或者进行舆论调查和民意测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从而形成社会舆论,构成一种政治压力,迫使政府采取措施挽回影响。

1974年11月,月刊杂志《文艺春秋》刊登了两篇关于时任首相田中角荣的文章,一篇是立花隆的《田中角荣研究———他的金脉与人脉》,揭露了田中及其亲友偷税漏税、以权谋私、倒卖土地攫取大笔金钱的内幕;另一篇是和儿玉隆也的《越山会的百无聊赖的女王》,介绍了田中后援会越山会的女司库佐藤昭与田中的关系以及她在田中派内的地位。两篇文章共占去60多页,立刻在日本引发了对田中政权金权政治的批评。10月26日,《读卖新闻》上午版在头版亮出一个大标题:《田中首相,是进是退,下了决心否?》,对田中的资金来源问题穷追猛打,一追到底,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此时,全国一片讨伐之声。结果,11月末,田中首相被迫退任。

1989年6月,接替竹下登上台的自民党总裁是宇野宗佑,内阁成立后的第三天,《周日每日》就刊登了前情妇的告发信,引起政坛的风暴,宇野内阁的支持率急速下降,导致该年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自民党的议席从69席跌落至36席,宇野最终被迫辞职,仅仅当了两个月零七天的首相,创下日本战后之最。小泉纯一郎内阁中,2002年也出现了“周刊政局”的状况。参议院议长井上裕、自民党的田中真纪子、社民党的辻元清美两众议院议员,都卷入了周刊引发的献金丑闻报道中,这些人都被迫辞职。

有时,政治家也会通过报刊对政治产生影响。如细川护熙在《文艺春秋》1992年6月号上发表了《“自由社会联合”结党宣言》,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建议和构想,这就是之后日本出现新政党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