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19685800000028

第28章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修墙》一诗的功能分析(3)

在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介入资源主要是以对话缩约(dialogic contraction)的形式出现的,即只出现叙述者的声音,并没有直接提到邻居的回应,因为这里叙述者和邻居的态度还没有形成直接对立。但是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采用了对话扩张(dialogic expansion)的形式,通过叙述者和邻居两个声音,清晰地表达了二者观点的明显对立。

敏感的读者会发现诗中的故事像一个寓言,有很多事物都像诗中提到的“墙”一样来自于并非必要的传统。然而很多人却不加判断地服从这些传统,就像诗中的“邻居”一样。弗罗斯特喜欢在诗中隐含一些教育意义(Fraggen,2001:69)。诗中的叙述者也很喜欢用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从“I could say‘Elves’to him,/But it’s not elves exactly,and I’d rather/He said it for himself...”几句中可以看出来,“我能说”,但是我不想那么说,而“宁愿邻居自己说出来”,那样至少说明他开始独立思考。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修墙这件事的荒谬,同时也说明了人们疏离隔膜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复杂性。另一方面,他对邻居的态度也象征着他对读者的态度,希望读者都能有勇于质疑传统的精神。

四、语篇功能分析

语篇功能通过三个子系统实现:主题系统、信息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主题系统中,主题是话语的出发点,述题是关于主题的成分。在陈述句中,主题如果是分句的主语,则被称为未标记主题,如果不是分句的主语则被称为标记主题。标记主题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强调。比如,本诗第一句中“Something”就是一个标记主题,目的是为了强调和引起读者注意。另外,这个“something”也是接下来一系列物质过程动作的发出者,这样的语序使得第一句的结构与后面三句的衔接更自然,也更为流畅。

后面一句的主题“the work of hunters”出现得有点突然,但是一个比较照应词“another”就很巧妙地把这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因此这种主题位置就显得很合理了,因为下文的四行诗都是猎人所做的事情。下面“The gaps I mean”的主题则开始描述神秘缺口的出现,体现了主题的转换。

韩礼德说过语篇的质量一半取决于结构,一半取决于衔接系统(Halliday,2000:312)。观察本诗的衔接系统我们会发现,弗罗斯特能够非常娴熟地运用以下四种衔接机制来打造诗篇的整体性:照应、省略、连接、词汇衔接。

首先我们能看到很多前指照应词在诗中的使用,这些照应词让整个诗篇显得紧凑且衔接自然紧密。比如诗中第三人称复数的使用有很多处,分别指代猎人、缺口、石头、樊篱,但是却不会让读者混淆他们的指代对象,因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照应链:“hunters...them...they...they”,“gaps...them...them...them”,“boulders...them...them”和“fences...they”。

在诗篇中,连接词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衔接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调节韵律的手段。因为在诗篇中每一行的音节数都是一定的,比如五音步诗每一行都必须有十个音节,所以当有的句子碰到音节不够的情况时,连接词就能够帮助补充音节数。因为大部分连接词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它们的增加或省略不会引起语义的变化。《修墙》一诗用了很多“and”、“but”等连接词,不仅使整个诗篇逻辑连贯,也使得诗篇音节对称。

有时候诗人会省略表示原因的连接词“because”,然后用一个分号代替以节省一个音节的位置,例如,“The work of hunters is another thing:”和“...It comes to little more:/There where it is we do not need the wall.”。

谈到词汇连接,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通过重复和同义词关系构成的词汇链,例如本诗的关键词“wall”和它的同义词的使用就贯穿在整个诗篇中:“doesn’t love a wall...set the wall...keep the wall...do not need the wall...Good fences...before I built a wall...what I was walling in...walling out...Good fences”。这个词汇链就起到了很好的词汇衔接作用,明显体现了本诗的主题:墙和修墙工作的必要性。另外诗句“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的重复,也是一种词汇衔接手段,不仅突出了邻居的顽固和与其交流的困难,还使得全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五、结论

通过对罗伯特·弗罗斯特《修墙》一诗细致的功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包括及物系统、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主题系统和衔接系统),能够很好地用于诗歌的分析,这样的功能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篇的概念意义,也帮助我们了解诗人是如何组织这样诗化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的。本文只分析了这一首诗,希望将来系统功能语法能更多地运用于诗歌的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Coulthard,A.R..Frost’s“Mending Wall”.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1998.

Fraggen,Robert.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obert Frost.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Halliday,Michael 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Marcus,Mordecai.The Poems of Robert Frost:An Explication.Bost G.K.Hall&;Co,1991.

Martin,J.R.&;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New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黄宗英:A Road Less Traveled By:On the Deceptive Simplicity i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外语研究》,2004年第6期。

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新发展》,《外国语》,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