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19685900000090

第90章 《人民日报》“‘红头文件’评点”栏目一瞥

马沙沙

2008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每周三的《民主法治周刊》上推出了“‘红头文件’评点”栏目,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和关注。截至2009年11月20日,“‘红头文件’评点”栏目(以下简称“评点”)已发表了46篇报道,对46部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舆论监督。笔者选取“评点”栏目自创办至2009年11月20日发表的所有报道,采取定量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试对该栏目进行分析。

一、“评点”栏目的创新和发展

(一)栏目形式方面的分析

作为《人民日报》创办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红头文件”进行舆论监督的栏目,它的创办宗旨就是要对违法“红头文件”监督批评,对合法但不一定合理、有争议的“红头文件”客观评析,对合法又创新的“红头文件”广为宣传。栏目在结构形式上设计为三个部分:“焦点”部分陈述事实内容,“调查”部分报道记者深入采访的实际情况,“评点”部分邀请相关专家就事件进行评论。这种“三层递进”、富有逻辑感的结构有效地将报道内容深化至对某类问题的探讨,因小见大,由点及面,体现出党报媒体独特的深度和内涵,这是党报舆论监督栏目的创新,以往相似栏目中未有出现。

此外,“评点”每期版面在栏题下方留注了栏目主持记者的姓名以及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公布了民众热线联系的渠道,便于接受来自民情的直接反馈。

(二)栏目报道数量和涉及地区的分析

2008年,“评点”共发表27篇报道;2009年截止到11月20日,发表19篇报道。“评点”每年发表的报道数量基本稳定,不同月份之间略有差异。

2008年,“评点”报道涉及的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四川、云南、浙江、江苏、辽宁、黑龙江、北京、山东以及广东。2009年,“评点”报道涉及的区域新增了吉林、福建、河北、重庆等省市,如图1、图2所示:

图12008年“评点”报道数量和涉及地区分布

图22009年“评点”报道数量和涉及地区分布

可以看出,两年来,“评点”报道较多的地区集中在沿海或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如广东、浙江等。对此笔者认为,这些地区的民众维权意识相对普及是舆论监督工作开展较为广泛的内在原因。以广东省为例,一直以来,当地政府和民众就有良好的沟通传统和信息公开渠道,民众善于运用媒体来保障自身权益,而媒体也正需要这种自下而上的信息来源。其次,地方党报媒体在当地影响深远,党报媒体系统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亲和度水平较高。除以上分析外笔者还发现,“评点”栏目关注的视角不仅仅局限在一二线的大中城市,也在努力将视野扩大到地级市、县、乡等基层地区。

(三)栏目报道内容方面的分析

“评点”栏目报道内容方面创新和发展的特点如下:

1.涉及领域广泛

笔者将“评点”报道内容分为六大类:民生、教育、行政、司法执法、企业工商市场和其他。其中,民生类涉及了婚姻、医保、收费、住房、交通等基本问题;教育类涉及了素质教育、教育收费、课本选择、教育公平、有偿家教等问题;行政类涉及了公务员队伍建设、行政工作执行、复议申请、听证制度等问题;司法执法讨论了法规执行冲突解决、刑讯逼供和刑罚中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企业工商类关注了如宾馆“七小件”另行收费如何解决的具体行业问题,还有涉及工商、市场运作、政府与企业指导合作等规范性文件的执行问题。

图32008年“评点”报道的内容类别比例图42009年“评点”报道的内容类别比例

如图3、图4所示,2008年栏目刊发的27篇文章中,归为民生类报道的是7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报道是8篇,这两类报道共计15篇,占了2008年“评点”全年刊发报道数量的56%。其次,行政类问题的报道6篇,司法执法类是3篇,工商企业市场类是2篇,另将2008年4月23日对103届广交会组委会要求参会必须提交“无罪证明”的紧急通知文件是否合理合法的报道归为了其他类。2009年截至11月20日,栏目刊发的19篇文章中,归为行政类的报道增加到8篇,归为教育类问题的报道为4篇,民生和企业工商类分别涉及了2篇,司法执法类有3篇报道。应该说,栏目涉及的领域丰富而广泛。

2.聚焦热点,紧跟时事步伐

在“评点”创办初期,报道话题集中在反映民生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施行后,“评点”对直接涉及行政工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关注力度加大,2009年“评点”涉及行政类规范性文件的评点报道数量较2008年增多,增至8篇。又如2009年7月29日“评点”发表的调查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暴露的招生潜规则,批评行业特权问题的《教工子女享受特殊照顾》等文章,也直指当前社会热点——如何做好教育公平。

3.制作回顾专刊

“评点”在2008年1月9日和2009年6月3日分别制作了两期回顾专刊,收集了来自读者和网友对报道的意见反馈,配合相关主题发表出来,这是其另一个特色。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通过民众的反馈跟踪栏目曝光后的“红头文件”实施近况,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另一方面,让民众的声音得到更多渠道的展现,是保障舆论监督、促进栏目形成品牌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二、“评点”栏目的不足和建议

(一)报道地区分布欠平衡

两年来,“评点”先后对20个省市地区的“红头文件”进行了舆论监督。然而这些省市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如前文图1所示,涉及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相关监督报道还是空白。作为党报媒体而言,要主动关注西部,进行合法合理的舆论监督,担负起媒体的职责,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有利于行政工作和执政建设。

(二)避免舆论监督“马后炮”

近两年,“评点”发表了46篇报道,未达到栏目设置预期中提到的保持每周一篇的目标数量。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要做出其想要的社会效果,选材、时机、挖掘事件的角度及报道的连续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党报要做出大报应有的锐气和大气,首先要明确受众人群所在,了解他们的需要。笔者认为,党报媒体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尝试改变对新闻事件的思维惯性,加强对相关主题的舆情分析,例如在某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红头文件”明显产生更多不良社会影响、公民权利大面积受到侵犯之前,敏锐探悉到事实,主动设置议程调查讨论,体察民众心声,并组织专家探讨剖析,避免舆论监督的“马后炮”。

三、启示

(一)打造名牌栏目是扩大党报舆论监督影响力的关键做好党报媒体的舆论监督,应通过栏目品牌的逐步成长,形成名牌效应,这是扩大党报舆论监督影响力的关键。《人民日报》创办的“评点”栏目也努力打造自己的影响力,栏目虽开办仅两年,但根据网络的民意反馈,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人民日报》舆论监督的名牌。但地方各级党报还相对缺乏更多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

(二)细化报道内容,选择合适的栏目形式,有的放矢才能聚焦监督效果

目前国内各类各级媒体中,“评点”是唯一一个专门定位于对“红头文件”进行舆论监督的栏目。党报媒体相比广电媒体或者新媒体,时效性和受众面都略微欠缺。“评点”栏目细化报道内容,把舆论监督做细做专,依托党报本身的权威,使其能对具体事态及时把握话语权,聚集更多意见领袖,传播更多受众群体,这也许是解决党报媒体读者面窄小的一个方法。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民众和政府间平等沟通的媒介平台,做受众认同的中介

“评点”栏目在每期都公布民众热线联系的渠道,并且制作回顾专刊,收集并刊发来自读者和网友对报道的意见反馈。积极联系民众,反馈民意,有利于媒体自身公信力的提高,也为舆论监督保证新闻线索的来源。单方面的信息传达只能打造一个受众认知的平台,但仅基于认知形成的信任通常是浅层而脆弱的,一旦有了更好更方便获取信息的途径,公众往往会调头离去。因此,媒介要做好与受众的互动工作,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做成受众认同的中介。从认知发展到认同,这种上升到情感与价值的认同,才能让媒体与受众形成一种持久、深入和稳固的信任,这是党报得到发展,做好舆论监督的重要条件之一。

〔马沙沙: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