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19686100000091

第91章 关于党报工作中几个关系的思考(1)

题注:本文是我为参加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和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首届年会”准备的论文。文章对如何处理党报工作中“姓党”与“姓民”、指导与服务、立场与市场、报道与经营、严肃与平和、传统与创新、质报与量报、主报与子报等八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对党报改革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本文发表于《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12期。

在我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主体和核心,党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全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近些年,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党报的发行量和广告量在萎缩,社会影响力在减弱,其作为报业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这不但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党报工作需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求得发展。而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姓党”与“姓民”、指导与服务、立场与市场、报道与经营、严肃与平和、传统与创新、质报与量报、主报与子报等几个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姓党”与“姓民”

顾名思义,党报姓“党”,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党报既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从这一意义上说,党报既姓“党”也姓“民”。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就多次公开申明,自己“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它的阶级性、先进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的最好的概括。党衡量一个党员、一个党组织、一项事业工作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行动准则。作为党的新闻事业,其行动准则同样也不能脱离这一标准。因此,党报应当把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完美地统一起来,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那些不顾人民利益、不为人民服务、不受人民群众拥护的党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报。

党报要做到既姓“党”又姓“民”,就要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必须注意既积极向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热情向上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既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又善于用群众的实践检验党的政策;既要使传播效果让领导认可,更要让群众对新闻传播感到满意。为此,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发挥好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党报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向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大量新鲜、准确、可靠的调查材料,充分反映舆情、民意,帮助党政机关真实、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并据此做出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的正确的决策;同时要认真、准确地宣传这些决策,使之尽快地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发挥好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作用。党报要注意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同时,还要帮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情况,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并体谅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困难,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起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之,党报既要站在党的立场,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与监督,无条件地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要站在人民的立场,热情充当人民的喉舌,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忠实反映人民的意见,充分照顾人民的情绪,并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党报只有真正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党放心、人民欢迎的报纸。

二、指导与服务

“领导就是服务”,这是邓小平的一个精辟观点,简洁明了地表述了处在执政党地位的每一个党政领导者的使命和任务,告诉我们,领导者的责任不应当是成天想着怎样去领导别人,而应当立足于为群众服务,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来达到指导和引导群众的目的。按照这一逻辑和观点,我们可以把“指导”也理解为是一种“服务”。

党报从其社会地位及所承担的社会使命来说,担负着指导群众、指导生活、指导实际和指导工作的任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我们的党报从一诞生就承担起了这一职责和任务,显示出了这一功能和作用,并在发挥这一功能和作用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然而,党报要想顺利地实现指导的功能,发挥指导的作用,应当善于将指导性与服务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坚持在服务中指导、在指导中服务。

一般说来,群众接受新闻传播是一种自愿的事。任何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群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而如果群众不愿意接受新闻传播,那么新闻报道再有指导性,也无法实现对群众的指导。因此,要发挥党报的指导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形式组织新闻报道。一篇新闻报道在向群众提供某种服务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了某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排除了某些思想障碍,自然便体现出了某种指导性。所以,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指导,加强服务就是加强指导。服务得好,指导性就强,服务得不好,指导性就差。

新闻媒介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因而它产生的指导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当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有疑虑时,新闻媒介可以向他们阐释,帮助他们去除疑虑,这就提供了有关方针政策的服务,也进行了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同样,在群众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新闻媒介都能发挥相应的指导作用。

总之,党报只有把指导性与服务性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吸引读者的最佳点,才能实现指导群众、指导生活、指导实际、指导工作的目的。

我们现在有些党报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不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不顾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而是按照自己主观上的宣传需要,一厢情愿地去搞强行“指导”的传统做法上。这样的“指导”往往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相反,一些以服务群众为办报宗旨的都市报在这方面却有不俗的表现,这值得一些党报的同志深思和借鉴。

三、立场与市场

党报作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党的荣誉,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不容含糊和不可动摇的原则。

然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党报也要投身市场,要努力增强市场观念,要善于根据市场和受众的需要来选择和报道新闻,对此大家已经取得了一定共识。

那么,如何做到既坚持正确的立场,又能在投身市场的过程中得到益处,取得发展,这是党报应当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年来一些人片面地理解党报市场运作的经济效益,盲目地迎合市场需求,追逐经济效益,不计后果地追求新闻的“卖点”,热衷于报道的“轰动效应”,借以吸引读者,致使一些品位低下、格调庸俗的东西也在一些党报上出现;有的甚至不惜借助虚假报道来招徕读者,其结果,赢得了市场,却放弃了立场,损害了党报的声誉。

邓小平提出,一切精神产品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来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当两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经济效益要让位于社会效益。因此,党报一定要在“立场”和“市场”之间找准方向,明确态度,要坚持正确立场,万万不可因为赢得了市场而放弃了立场。当然,党报也要尽可能地增强市场观念和受众意识,要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尽力扩大新闻市场,在坚持正确立场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受众和市场的需要,争取最佳传播效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成功经验说明,党报要实现“立场”和“市场”的统一并不是办不到的事情。一些党报把权威性、指导性与贴近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面向受众和市场结合起来,找到了吸引读者的最佳点,既坚持了正确导向,又拓展了新闻市场,既保证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又提高了报纸的经济收益。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