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专家比全才多吗?因为专家把他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一个领域里,从来不做“全才”的春秋大梦。这个世界上,能成为全才的人非常非常少,你不妨数一下,世界上有几个达·芬奇?所以,在你擅长、感兴趣的领域里下工夫研究吧,不要以为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智慧去涉足N个领域。一般情况下,样样通的结果就是样样不精,样样不行。
努力向多方面发展,却哪样都不能精通。
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终于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专家”很多,“全才”很少
如果你真的热爱那份工作,就一定要去争取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专业知识过硬而且有敬业精神的人,才会为社会、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只有爱岗敬业的专业人才,才有可能成为公司、企业的栋梁之才,才是公司、企业的希望所在!那么,什么是专业和敬业呢?怎样才能达到专业和敬业呢?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真正学以致用的人是少数的,能把兴趣当工作的人也是少数的,所以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专业和敬业的前提。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有一天我去拜访他,正遇到他在面试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出于好奇,我也坐在旁边听了一下,颇受震动。20多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个个精神振奋。他们在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后,都表达了自己对应聘职位的热情。当时,朋友招聘的是市场与销售方面的人员,而在这些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他们有的学中文,有的学外语,还有两个是生物学专业。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跨专业求职?他们说现在找工作难,谁还在乎专业是否对口。我又问,那你们对市场与销售知识了解多少?他们的回答是知之甚少,在工作中慢慢学吧。我对他们说,有些东西是应该在你们大学时期学到的,比如专业知识。等踏入工作岗位后再接触全新的东西,想边工作边学习,这是很难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你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三是公司不是学校,不能让你免费学习还给你发工资。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这样,因为竞争激烈,因为内心焦虑,他们盲目跨专业求职,不顾背景地厮杀。但在他们求职前,应该至少明白两件事:一是明白你在找什么工作,二是你是否热爱这个工作。
先说其一。这20多个学生竞争市场销售岗位,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岗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有些人看来,销售就是守着几个大客户的电话,一年做几个单子,看着自己的产品成卡车地卖出去。我曾见过一个每天都在跑客户、做业务、坐长途大巴的人。对销售,他有深刻体会。出差跑业务不是在全国免费旅游,而是在承担极大的压力。那些跨专业求职的大学生,当他们扔掉专业走进另一个新领域竞争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应聘什么。应聘之前,要对所追求的职业有所了解,对照自己是否合适,是否能胜任,是否有这方面的激情。否则,建议你还是别去冒这个险。
我们再说其二。每个人都想找个环境优越的工作,都想进世界500强企业,都想要荣耀、薪水、福利等。这些,确实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但是,很少有人会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是否热爱它,是否对它怀有激情。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他应该对产品有什么功效、针对什么人群、谁代言的,有哪些利弊等了如指掌。什么叫热爱?热爱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想要了解,热爱就是能抛开面子用所有的方法和手段去得到,热爱就是看到他家广告就激动得好像那公司是自己开的。当你从事某一项工作前,一定要想想自己是否爱它。否则,你在工作的时候,那就是煎熬。为了一份薪水煎熬,这对你的人生没什么帮助。
这里还有个例子:有家家具公司很有名,每年都招聘新人。一个求职者给这家家具公司的人事主管写的求职信的结尾是这样的:“每每看到网络中盛传的贵公司的样板间样图,我的内心就由衷地激动。那些用双手辛苦打造出来的美丽空间,让我感到很幸福。我热切地希望我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从扭动一颗螺丝钉、搬运一个箱子开始,坚实地种下我的梦想——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梦想,用心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最好的家居服务,与更多的人分享典雅家具带给人们的精致生活,这是我最大的梦想和幸福。”面对这样的人,相信没有哪个公司忍心拒绝。
是的,你面临的工作可能不是你的专业。但,既然你选择了工作,就不能得过且过地去工作。无论你多么纠结焦虑,在对待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时,一定要想一想,你的内心热爱什么,想要什么。
如果你真的热爱那个工作,就一定要去争取,不要怕费时间,费精力。在地上刨一下,只能是一个坑。只有挖到足够深时,才能成为井,才能流出甘甜的水。当岁月的风沙滑过,坑会变成平实的土地,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只有井,才会有永久的痕迹,成为一个深深的烙印,烙在你热情满怀、奔腾前进的生命里,影响你的一生。
爱你的工作就要做到真正的专业
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也就是说,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不仅是通向职场的“敲门砖”,更是一个人能在职场走得更长远的垫脚石。没有敬业精神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就容易粗枝大叶,更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敬业、爱自己的工作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再加上专业,才是一个人竞争力的全部。在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精业,这样我们才能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才能从优秀跨越到卓越。
在我们身边,大体有四类人。有的人既敬业又职业,是企业的核心人才、核心竞争力。有的人敬业不职业,这样的人吃苦耐劳、精神可嘉,遇到紧急情况招之能来,可是,来了却不一定能战。有的人职业不敬业,虽然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三心二意、毛手毛脚,容易“大意失荆州,一失足造成千古恨”。有的人既不敬业又不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误己误人。
许多人因自己的职业属于“社会的低层”而抱怨,对工作敷衍了事。其实,仔细想一想,难道只有做领导才是高贵的职业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有志气的人来说,工作无贵贱,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事业能否做大,根本不在于从事什么行业,而是取决于自己对所做的事,有没有一股做到最好的心气儿。
比尔·盖茨说:“你可以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但你必须热爱它。只要坚持热爱,平凡的工作也会有伟大的成就。”
假如一个人做什么都做得敷衍塞责、不求甚解,在一个团队中滥竽充数,那么同事和上司都不会喜欢他。因为他对工作漫不经心,得过且过,既谈不上专长,更谈不上业绩。反过来,一个热爱工作的人,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会使他们成为专家,成为同事及老板所喜欢的人。
举个例子。在一个工厂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车间,这个车间的工人个个无精打采。原来,这个车间是整个工厂中最脏最累的一个,每个被分配到这个车间的人,都认为自己很倒霉。所以,这个车间的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天,公司总裁突然到这个车间来暗访,对这里的状况很不满意。总裁正准备离开,却发现一个小伙子显得异常快乐。他充满活力,不时地招呼他人,甚至高兴起来还吹起了口哨。
“年轻人,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总裁不解地问他。小伙子一边忙碌着,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感觉很有意思!”
总裁很受感动。因为他深知,那些自认为自己倒霉的人,绝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久之后,工厂的一个车间主任调走,总裁想起这个热爱工作的小伙子,通过考察发现他不仅热爱工作,而且工作表现一向出色,基本是车间做事最快最有效率的那个。于是,小伙子因为工作的积极和敬业得到了提升的机会,他做了车间主任。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积极乐观的人总是怀着这种信念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工作换来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多少钱,而在于我们因此会成为什么。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拼命劳作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使他们保持工作热情的东西比金钱更为高尚:他们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而这项事业,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爱工作敬业不易,把工作做到专业而出色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而是否被淘汰,只在你热爱还是消极工作的一念之间。
除了工作你还会什么
人在社会走,哪能不应酬?职场也是社会,不仅有工作,更有各种人际关系要你来融洽。这种情况下,多才多艺的你必然会更引人注目。我一个朋友因为电脑玩得好,所以他领导家只要电脑出问题,第一个就是给他打电话。最后,我那朋友自然也因为和领导越来越熟悉,而成为他的左右手。那么唱卡拉OK、写文章、耍几个魔术、写一手好字……哪样你在行?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儿子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诗写好?陆游沉思了半晌,挥笔写下了一首诗来回答儿子的问题:“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在这首诗中,画龙点睛的一句便是“功夫在诗外”。陆游告诫他的儿子,他初作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工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涵、意境,应该反映人们的要求和喜怒哀乐。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强调要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陆游可谓领悟了诗的真谛。诗,固然来自于当时情境下的灵感,但灵感的喷发、文思的泉涌,却来自于平时生活中的不断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有长期的酝酿,才有揭盖闻酒扑鼻香。同样,不断地读书、思考、行万里路、阅人间喜怒哀乐,才会有诗情、诗才、诗意、诗境。古往今来那些大诗人、大文豪,莫不如此。
世间很多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工作,就如同作诗一般,功夫也在工作外。
比如日前,某进修机构推出的“职场软实力”系列培训课程,在网上引起了白领的热议。把自己训练成卡拉OK高手,学习几个小魔术,写一手好字,参加沟通心理练习……各种学习班为什么如此火暴?因为越来越多的白领意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一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更能增强整体竞争力。
谈起“软实力”在职场中的作用,某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表示,由于工作关系,她经常要陪客户吃饭唱歌联络感情。学习一些唱歌技巧,能在唱卡拉OK时发挥更好,和客户的交流也少了很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