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应聘时“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现代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既包括“硬实力”,比如学历、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外语能力等。但更不可忽视的是“软实力”,比如你的“功夫在诗外”的才艺,你的态度、经验、人脉、个人形象等。
有职场专家表示,职场中很多拥有傲人学历的人士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并非是“硬件”出了问题,而是那些“软件”出了问题。
其实,一个人身上的“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硬实力”中的学历、专业技能,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是能够掌握的。但是,企业最看重的“软实力”其实还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心理素质,这些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
哪些是职场“软实力”?
1.经验:对职场新人来说,应争取外派出差的机会,或主动接手陌生有难度的事情来磨炼自己,这也是快速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
2.人脉:要想得到“贵人”的帮助,平时就要勤于耕耘,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且本身要有“可利用价值”。不要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3.个人形象:指的是你看起来够不够分量,够不够有说服力。在专业形象上,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外在胜过内在,就算专业也需要包装。
4.获取情报能力:需要懂得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最新的关键情报。谁获取情报快,谁就赢得先机。
所以,不要告诉我你在学校是三好学生,是优秀班干部,从小到大拾金不昧;在单位是工作好手。铁打的职场,流水的职员,除了会工作你还会点什么呢?如果你没有一种“软实力”能让自己成为非你不可的人选。那么显然,你需要加油啦!
无论是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工作目的究竟是什么,意义是什么。那样,你才会有好的规划,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
但是,很多人却常常陷于工作本身而模糊了焦点。也因此,他们拘泥于自己惯常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不去思考,也不去总结,就像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虽然轰轰隆隆地运转着,却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啊,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一棵苹果树不可能刚种下就能收获果实,也不可能不经历风吹雨打和虫的攻击。能坚持到结出一树的果实,显然是要有所等待和忍受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果实是笑到最后的成绩。
把这则“苹果树的故事”套用到“职场哲学”中,也同样适用。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往往很容易就被这样的表象所蒙蔽。开始工作时满怀激情、才华横溢,工作起来极其卖力,恨不得一下就把所有工作出色完成。虽然你的努力上司看得到,但老板未必看得到。就算做得再出色,作为职场新人,刚一上任就要求加薪或晋升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而更多运气不好的新人,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努力和结果往往不成正比。一两个回合之后,热情之火很快就会被现实浇灭。与之前的积极相比,后劲儿则明显不足,最后落得个元气大伤,怨气满腹——费力还不讨好。更有可能,分明是你的功劳,你的成绩,却被你的同事得了渔翁之利。是的,好容易结出的“果子”被人拿走,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对你的影响自不必说。
所以,要记得忍耐和等待。要让忍耐和等待成为你这个时候的座右铭。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请千万不要消极,将情绪带到脸上,影响你的工作态度。你开始不爱工作,开始迟到早退,你以为你这样是表示不满。可是错了,你不是为谁工作,你工作是为你自己。如果你不好好工作,你就得不到认可,得不到加薪,甚至很有可能失去工作。你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吗?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依然微笑依然坚持工作,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然而,无论谁在职场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情况、薪酬、奖惩等。这些外部因素,都足以使结果逐渐偏离内部期望,导致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为了能减少这些情绪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大多在不知不觉中,自动降低了对工作的关注程度,而把精力都浪费在了工作以外的琐事上。
尤其在同一岗位上已工作多年的员工,更容易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停止了进取的脚步而不自知。不仅浪费了时间,到头来为这些损失埋单的还是你自己。
因此,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还是在职场中打拼了多年的精英,只要你还身处职场,就一定要谨记一点:不要太在乎一时得失,要吃得眼前亏。不要在意职场变化的负面因素,而忘记了成长的过程和重要性。无论做人做事,都需要一丝不苟,都需要不断学习。坚持做好一棵不断成长的苹果树,这才是人生财富积累的重要过程。
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是专业的表现
现代社会,大家都很忙,所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就是门高深的学问。
比如中午领导要出门,你却要给他汇报工作。晚上十一点,你还给你的客户打电话。这就是乱用时间,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完全没有概念。只有你懂得看人眼色,懂得把握机会,也就是我们说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才会让你的办事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谁会没有私人生活、私人空间?尤其是平时就超常规工作的领导们,更为珍惜私人空间。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有紧急状况需要他处理,而是去向他表你的功劳、成绩,即便是为了他好,他也不至于批评你,但潜意识里被打搅的不高兴肯定是有的。你的那些功劳、成绩在他这个时候听来,多多少少都会打折扣的。
很多时候,很多人的成功是因人而成事,他们找对了人,自然就办对了事。
举个例子。汉高祖刘邦因用对了“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而夺取天下。但同时,他们的成功,也有时机的因素在里面。他们选对了时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在刘邦还是个愣头青小伙时,他不过是沛县的一个小混混,混了一个泗水亭长的乡村干部职位。在一次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他感叹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豪言壮语说出来了,可他真的就敢当这个“大丈夫”吗?不,这还不是个好时候。秦始皇统一六国,威名赫赫,大秦统治机构坚如磐石,百万大军枕戈以待,这时候出头做大丈夫?做大头鬼还差不多!
刘邦在沛县干了一些诸如私纵囚犯之类的不法之事(这在秦国的严刑苛法下也属同罪),听说秦始皇以东南有天子气为名南下巡查,他虽然自作多情地以为针对的就是自己,但也不敢公然造反,只好逃亡到云梦泽。
不久,一代霸主秦始皇病死了,政权交给了无能的秦二世胡亥。奸宦赵高当权,政治腐败,忠臣能将被害,天下生灵涂炭。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本来人心不服的六国后裔纷纷起事,其中就有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沛县也响应,可没人敢挑这个造反的头。
刘邦却认为大秦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最后时刻,“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于是,带着跟他一起逃亡的十几个囚犯回来,并得到了萧何、樊哙等人的支持,拉起了一支小队伍。
天下诸侯在义帝楚怀王面前盟誓,共讨暴秦,先入咸阳者为王。本来最有这个实力的是项梁、项羽的部队。刘邦出身卑微,军队不到万人,在各路诸侯中默默无闻。巨鹿一战,项羽击败了几十万秦军主力,众多诸侯都在看热闹,而刘邦却在这个时候率领他的部队一路向西,沿途扩充实力,很少遇到抵抗就进入了咸阳,秦朝灭亡。一个不起眼、实力弱的小混混,就此在政治军事上发了家,在天下人面前建立了威望,为以后与项羽争霸并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正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刘邦成功了。同样地,我们在做一项工作前,也要想一想什么时候是最有利的,现在的这个时机合不合适。一个人光会工作而不懂把握时机,不懂审时度势显然是不行的。
比如说,你找领导交流工作和思想前,也要先想一想,什么时间比较合适。以下就是一些不适宜的时机:
1.领导很忙的时候
领导的电话正响个不停,或者他很快就要出去办事。你在这个时候去汇报工作,他根本就没心思仔细听你说,你有再多的功劳也是白费。
2.大家工作都忙的时间
大家工作都忙,你也不可能很闲。这个时候去汇报工作,一来耽误自己的时间,二来领导也会觉得你这个人急于表功,甚至是只会抢功,不干实事。
3.领导思考问题的时候
在领导思考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去交流工作和思想,一来打扰领导的工作,二来影响交流效果。这时,就需要你好好察言观色一番啦。
4.同事聚会娱乐的时候
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娱乐,你非要和领导在那谈工作,一来扫了大家的兴,二来大家也会认为你这个人是“假积极”。你说你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再比如说,一个业务员想要给他的客户打电话推销一批新产品,他应该先想一想,这个电话应该在什么时间打合适。客户如果是一个习惯工作到很晚的人,那他就不应该在大清早打电话过去,也许对方还没起床呢,打到单位去找不着人,打手机把别人吵醒很不礼貌。正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打这样的电话,被人干扰了吃饭的兴致总是令人扫兴的,也谈不成什么事。即使,你有那个工作能力。因为不懂时机的重要性,注定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的。
记住,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也是一个人工作专业的表现。别让你的努力付诸流水,别让你的不会审时度势,耽误了可能会让你加薪升职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