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如果你需要和别人进行比较,那就别比聪明和幸运,更不需要比高调。因为这都是有害无益的东西,比赢的人除了死得快之外,毫无用处。
所以,职场中一些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则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为他们不会逞强好胜,不过是为了变通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一时一事。所以圆滑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人所接受的。
但是,圆滑是有道德尺度的。对于圆滑的尺度,清朝的一个大学士纪晓岚曾作过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圆滑要求“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意思是说,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灵活把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持诚信。应该坚持的事,要能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妥协的事,要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作出适当让步。什么事都和别人针锋相对,会使矛盾激化;而事事附和,阿谀奉承,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某公司进来两个大学生,一个是刘思,一个是小玮。两人被安排在同一个部门,做同样的工作,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上也不相上下,但两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却有天壤之别。刘思是一个大嗓门女孩,见到人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小刘小许地喊。有一次,刘思的顶头上司张经理正在会议室接待客人,刘思突然出现在门口,大声喊:“老张,你的电话。”刚刚35岁的张经理,竟被人喊为老张,又是当着客人的面,而且喊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部下。
张经理的脸突然阴沉下来,出去接电话时,看也不看刘思一眼。而小玮就不同了,见到谁都毕恭毕敬的。见到有职务的,小心翼翼地喊×经理、×主任。没有职务的,她就喊×大姐或×大哥,年龄稍长的职工,她就喊x师傅。
刘思只有上班时才来公司,下班就走人。有时候,别人叫她拿下文件她都是不很情愿的样子,与公司里的人也没有过多交往。某次和同事讲到一个关于明星的八卦问题,她竟然争得面红耳赤,到吃饭的时候同事和她打招呼,她竟然不知给台阶,脱口而出一句滚。同事顿时黑脸走开,从此当她是隐形人。
小玮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后,看有人没走就会留下来,与人家聊聊天,说说闲话。谁有什么困难,她也会尽力帮助。谁工作没时间出去买午餐,她也会给人家带回来。如果她的工作完成了,便会勤快地给同事帮忙……当然,她有时也会向别人求助。
后来,张经理手下的一个副经理调到别的部门主持工作了,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新的副经理。刘思和小玮因为都是本科学历,又都是业务骨干,符合公司规定的竞聘条件,于是两人都报名竞聘,评委由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职工代表组成。竞聘的结果是,小玮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刘思,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看,工作能力当然重要,做人技巧同样不可或缺。
某酒店的中餐部和西餐部各有一名主管。西餐主管林很会逢迎领导的意思,世故圆滑的他,进酒店不久便坐上了主管的位置。中餐主管肖为人木讷,做事认真,对员工和善,缺点是爱顶撞上司,常为林所取笑。
一天,林因违反酒店的规定向客人索要小费,被顾客投诉到行政经理那里。由于和经理关系不错,经理替他向客人赔礼道歉,事情便不了了之。这件事让林认准了一个理:只要和经理搞好关系,犯了错也没问题。
后来,行政经理跳槽走了,新经理走马上任。这时,林又想尽办法笼络新来的经理,而肖依然故我。
过了几个月,酒店生意滑坡。为了开源节流,老板命各部门进行裁员,而主管也只留一个。这时候,有好心的员工提醒肖,叫他不要那么倔,去经理那儿打点打点,以免失业。但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经理竟然炒掉林留下了肖。
经理解释说,他是很想炒掉肖,但却找不到炒他的理由。他工作踏实,员工又拥护他,炒了他怕会牵连到自己。
这是一个典型的双面案例。处事圆滑可以赢得上司的青睐,出了事情会受到上司袒护;一味认真做事,不解人情,可能失去一些升迁的机会。但是,圆滑世故若没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一旦发生紧急事态,反而会成为牺牲的对象。倘若处事圆滑而又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的话,那才会有一种很完美的结局。
其实,在职场中,看起来聪明的人往往不会很成功,他们性格太分明。他们会受打压,他们会太急于求成,他们树敌太多。几年以后,折腾了一圈的聪明人回头看时,发现从前自己瞧不上眼的笨蛋们都已经登上高位,成为聪明人仰望的对象了。
高调和低调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在职场中公认的高调的人,你的聪明是浮于表面的肤浅,让大家都看出来而已。
让所有人都见识自己的聪明,在职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对老板而言,高调聪明不代表有能力。对上司而言,高调是不务实,聪明代表着难管。而对同事而言,高调是不谦虚,聪明代表着压力。所以到头来职场里被冷落不被重用的,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的都是那些自以为聪明能干的人。
这就好比女人之所以总是抱怨没有遇到好男人,是因为她们不懂男人;职场人之所以总是抱怨没有遇到好公司,是因为他们不懂职场;懂职场的人之所以总是抱怨没有一个好前程,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变”自己。
当你在职场中总是不得志时,你需要“变”自己。“变”能让人从平凡到卓越,从灰暗到耀眼,从“灰姑娘”到“公主”。从不懂事好出头的菜鸟,成为人见人爱的职场精英。做一个在职场能灵活多变的人吧,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适应力的角度看,一个不懂变通,只会表现自己的人是得不到长远发展的。做人适当低调圆滑,是一种拥有良好交际能力的表现。这要求一个人要能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敏锐的判断力,会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在当时最该说的话,做在当时最该做的事情。
当然,原则和规定还是一定要的。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嘛,但中国还有句话叫做“山不转水转”。所以你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轴”得像牛一样,而要学会适当的低头和折中。身在职场,就要作好“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低头”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应对问题和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去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甚至平步青云。
不认死理,才能柳暗花明
做事情有计划性是必须的,但同时还要不认死理。
天有不测风云,有很多事情是在你工作或学习计划之外的。所以,手头的工作请一定往前赶,不要往后拖。比如赶飞机、赶火车应当尽可能提前,如果你把时间卡得可丁可卯,稍有一点意外就误了时间。有些事情正好相反,比如还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就不要盲目作决定,盲目作决定也同样使自己被动。
可是,人年轻时,气脉旺盛,赌血气之勇,遇事很容易冲动,爱使性子,不动脑筋。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性子一起来,天王老子也不怕。不知道深浅,也不知道进退,只知道拿身体硬顶。为一点小事,也会反应过激,以身相拼。有时明知道前面是悬崖,是火坑,也牛顶着,硬往里面跳。比如某小伙是个这样的人,平时就喜欢较真认死理,同事做事稍微有点和他意见不同,他就会据理力争,非要对方承认自己是对的才算胜利。
一天,某领导会议发言,客套地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大家都没出声,就他嘴快说出来一堆意见,以及对领导做事方式的建议。领导当时当然不会发作,但事后小伙子却被忽然辞退了。其中原因,大概你也知道了。你认为领导会欣赏你谢谢你吗?他大概恨得牙痒痒,谁让你那么不给他面子?这不是存心让他出丑吗?不只是领导,谁都要面子,即使你是对的,你也应该懂得尊重人,起码在大庭广众下揪领导的错就显得你太不合时宜了。无论为人或是处世,自己都要懂得变通和灵活,何必要撞了南墙头破血流,才发现自己真的失败呢?
曾看过一个故事。两个樵夫上山砍柴。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丰足。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有十多匹。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同伴仍是不愿丢下棉花,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发现黄金的樵夫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地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无法再背了,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
看,在人生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您的智慧,作最正确的判断是多么重要。为人处世也是这样,千万别固执认死理,也千万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做成一件事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只有一种才是最佳的,而你想到的可能只是最差的。开动脑筋,试着换种方法,你会感觉豁然开朗。有了这种“换条路”的思考方式,你会发现很多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案。
聪明人总在想着如何“偷懒”:别人做这件事花了300元钱,我能不能少花些?别人做这件事用了两天,我能不能只用一天半?很多成功者,都是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才作出了惊人的成绩。船王包玉刚之所以能从一条船起家,由一个不懂航运业的门外汉一跃成为一代船王,就是因为他时时处处都在想着如何才是最佳的。当别人都在搞房地产的时候,甚至当他父亲也主张投资房地产时,他经过分析却决定投资航运业;当别的船主都在用“散租”的方式获取暂时的高额租金时,他却用“长租”的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赢得了无数固定的大户顾客。
当我们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利的时候,那就试着去换一个地方。当你发现自己爱表现让同事尴尬了,那就下次少说话。当你发现靠每天一封情书向人求爱效果不灵时,就试试一个礼拜不给她写信。
总之,发现“不行”你就得变,而发现“行”你也得变得“更行”。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讲的就是这个理。至于你固执地吊死于歪脖子树,也不愿意多动脑筋让自己聪明起来,那就不是性格问题,是IQ(智商)的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