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体育新闻学
19690300000059

第59章 世界著名赛事报道模式及其特点(8)

①体现专业化

与其他类别的新闻不同,体育新闻是通过激烈的赛事竞争过程展现体育的精神和体育的美。比赛过程、比赛成绩和体育人物竞技能力的发挥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体育新闻的魅力就在于体育自身的专业魅力,体育新闻的专业性是满足体育受众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

基于此,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媒体,用专业的眼光来报道世界杯,成为体育报纸的优势所在。以德国世界杯为例,专业的足球类报纸,如《足球报》和《中国足球报》,就将重心放在对球队的战术、战略以及球员的素质、技能、发挥等方面的报道上,并力求在报道中保持客观理性,为读者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比如,在《足球报》上发表的《卡斯特罗姆盘活全局》《巴拉圭输在太保守》《米兰中场组合制胜》《葡萄牙指望点球》等,这些新闻标题代表了报道的专业性,以内行人的眼光让读者深入了解双方的排兵布阵、运动员的表现,揭示了各种因素与比赛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满足了受众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专业化的策略还体现在高水准的评论上,任何平面媒体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评论的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专业知识对比赛进行解读和阐释,报道采用深入而多维的视角,能够较好地体现媒体的权威性。在德国世界杯期间,《足球报》在每天的第二版辟出“快评”专栏,由足球专家、球员或专项记者对比赛进行解读或评论,提升了足球报道的质量。在这些专家名人中,有卡洛斯、温格、古力特、邓加、韩乔生等,用他们的认知来解读世界杯,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②体现娱乐化

娱乐化是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近年来的新趋势,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都体现出体育报道娱乐化的鲜明倾向。像世界杯这样重大的赛事报道,由于比赛过程已经被电视台在直播中显露无遗,给平面媒体留下做文章的空间已经十分狭小,因此突出报道的娱乐功能,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所有的大型赛事中,足球世界杯的赛程最长,漫漫一个月的采访与报道,不仅媒体自身会产生疲劳,受众也难以坚持。种种因素使得娱乐化报道成为受欢迎的内容,那些赛场外的轻松趣闻,让人发出会心一笑。

报纸媒体在世界杯报道中,突出了趣味性、刺激性与时尚性,目的是让不同口味的受众各取所需。在娱乐化方面,《足球报》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报道期间可谓做足了文章,每天在C版用八个版面报道娱乐化内容,其报道角度定位于“花边世界杯”,大量刊登“足球宝贝”的照片,报道球队或球星的趣事、花边新闻以及受众富有个性的评论。

但是,如何掌握娱乐化的尺度,怎样报道才能不触犯个人隐私,是值得媒体研究的问题。个别媒体因为过于追求娱乐化报道,挖空心思地寻找爆料的题材,会失去新闻媒体应该遵循的原则,弄不好还会产生争议,甚至闹到法庭上去打官司。

③体现生活化

世界杯比赛中,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比赛进程和球员的表现,只要是与日常生活相关或是能够为国内受众提供参照的内容,都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体现生活化是报纸媒体在世界杯报道中的另一特色。

在2006年足球世界杯报道中,报纸媒体追求生活化的报道主要有两种选择,第一是贴近读者生活,选择与他们的思想、情绪和利益息息相关的题材,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兴趣。与相对“严肃的”赛事报道内容相比,生活类、社会类的新闻会显得比较轻松,因此,世界杯期间国内的新闻报道,生活化的内容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类内容常见诸于报端,例如,《足球报》提供了诸多关于德国的生活信息,如《皇帝临阵打气两小时》《幼儿园球迷出动》《警察故事》等,反映了世界杯这一大型赛事对德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反映了东道主公民的生活观与价值观,拓展了报道的外延。除了德国,媒体还将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大洲、各地区人们的生活,力图全面地展示全球的“世界杯生活”。例如,《海地军阀为世界杯交火》《伊拉克炮火轰不息老百姓热情》《急救电话创纪录》等,这些文章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世界杯的态度以及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追求生活化报道的第二种选择是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运动员人性的一面,以情动人,引起受众的共鸣。例如,刊载在《足球报》上的《进球前,里皮直冒汗》《阿德进球献儿子》《伊万科维奇陪家人欣赏世界杯》等。这类报道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让足球明星成为普通人,让读者感到亲切,体现了接近性。例如,当德国队被意大利队大败之后,题为《莱曼悲伤的预言家》的一文中写道:“莱曼哭了,这一次连卡恩的安慰也阻挡不住他的眼泪,他不想跟卡恩攀比什么,他只想做得比卡恩更好。卡恩已经为德国赢得一次世界杯亚军,而莱曼就算再努力,最多也只能为德国赢得一次本土世界杯的季军。”体育报道展现人性的一面,可以激发爱心和同情心,以运动员的喜、怒、哀、乐来感化读者,使他们与报道对象同命运共呼吸,获得参与性的体验。

④体现本土化

由于中国有限的足球水平,参加世界杯赛成为一种奢望,而且比赛从来都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举行,报道内容自然都是别人家的事情,长此以往受众会产生视觉疲劳。近几届世界杯比赛,我国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报道,逐渐显现出本土化的倾向。以《足球报》德国世界杯期间的报道为例,内容不仅涉及国外新闻,国内新闻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超女PK世界杯》,这篇文章写的是世界杯如何影响了当时在国内热播的一档节目《超级女生》,把国外的比赛与国内的选秀联系起来。又如《足球邮票冷暖人生》,报道的是广州一位世界杯纪念邮票的收藏者。《中国币进军世界杯》报道的是我国发行世界杯纪念币的新闻。《全国抓赌“利剑”专砍网络黑手》则提出我国如何治理赌球的问题。这些文章都体现出了本土化的倾向。将世界杯期间国内国外的新闻焦点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信息量,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世界杯对中国的影响。

与读者开展互动是平面媒体体现本土化的另一个做法。为了吸引受众的参与,一些报纸开辟了读者参与的评论版面,刊登读者的想法和感受,取得了显著效果。读者的本土化评论,内容涉及场内外的新闻事件,形式活泼生动。例如,《不看球是否有心理问题》《偶像抵不上现象》《葡法,谁动了谁的奶酪》等。在这类报道中,普通读者的观点和表达,更为契合本地读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从传播效果来看,报纸和读者的这种互动,不仅仅是扩大了信息传播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集中了受众的智慧,使各种观点集中展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扩大了受众面。

综合以上报道特点,我国与国外报纸的报道角度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足球报道中独树一帜的英国平面媒体,如《独立报》《每日电讯报》等有影响的大报,世界杯的报道注重体现深度,以特写、评论、赛事分析见长,很少有简单的消息体裁。篇幅长、有广度、有分析、有评述、有细节,成为英国报纸媒体的报道风格。在写作特点上,记者的语言运用也十分讲究,文笔优美。英国的报纸媒体不仅评析比赛中的激烈拼抢和胜败得失,还能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与信息,读来耐人寻味,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3)网络媒体的足球世界杯报道

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报道的竞争还出现了新老媒体交锋的场面。在这场媒体大战中,渠道和内容成为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中,渠道是指媒体拥有的载体。相对其他媒体,网络新媒体除了快速、及时外,还拥有个性化、互动性强等优点。由于体育信息的传播存在着速度快、形象性强等要求,使得许多受众在选择信息载体时,会优先考虑网络媒体。

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对于我国网络媒体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在这次世界杯赛上,我国的网络媒体首次加入报道行列。由于受到技术上和新闻资源的限制,当时网络媒体采用了最原始的新闻处理方式:翻译加粘贴。八年后的2006世界杯赛,我国网络媒体借助报网互动的手段,第一次真正显示出了自己的传播力量。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专业网站随时了解比赛战况。专业网站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如新浪体育频道、搜狐体育频道;第二类是传统媒体网站的体育频道,如人民网、新华网的体育频道;第三类是专业的体育网站,这类专业站点的针对性更强,资料更加新颖丰富,如华体网、体坛周报网等。上述网站通过新闻专题和图文、视频等形式,成为网络新媒体报道中的绝对主力。

新闻专题是专业网站最常用的报道手段,目前世界各大专业网站都设立了专门的网站或者开辟了世界杯专题栏目。由于不受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网络可以无限量地提供背景资料、最新赛况以及评论,其历届杯赛资讯的丰富程度、更新速度及交互功能,使传统媒体自叹弗如。比如新浪的“2006德国世界杯——竞技风暴”专题栏目以及搜狐的“2006德国世界杯”专栏,甚至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一些专业的体育站点也提供了视角独到的报道,比如,华体网推出了世界杯“即时快讯”“新闻评论”“直击32强”“完全赛程”“视频专区”“精彩图片”“典藏回顾”等栏目,信息挖掘颇有深度。

多样的新闻专题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具体表现在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跨越性、受众的互动性和资料的集纳性。在时间上,对世界杯上发生的新闻,受众可以不受限制通过刷新了解动态。在空间上,网络可以随意展现不同届次的世界杯比赛情况,实现空间的跨越。在互动上,可以轻松地让网民参与到世界杯赛事的传播中,受众可以和场外专家、评论员等即时交流,在体育频道的聊天室或其他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互动效果即时显现。

在资料上,网络的新闻专题汇集了各种媒体海量的信息资源,集纳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和背景材料,以超级链接方式,为不同的主题设立小专题,再将新闻信息分门别类,并易于寻找和检索。比如,华体网开通了“查询交战记录”服务,点击相应的球队,就能了解到过往赛事、主客对阵、赛事结果等各种详细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世界杯期间,一些网络的报道开始出现原创稿件,网络记者自己在前后方进行采写,出现了独家报道内容。

博客的世界杯报道是近年网络媒体报道形式发展中的一个新品种。如今博客已经从小群体应用走向了大众,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新媒体报道中,博客给人们带来了开放和自由的价值理性。如果把博客看做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那么博客对世界杯的参与也为体育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变化。

博客的存在形式大多是依附于综合性的商业网站。2006年“博客世界杯”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由综合性商业网站选择、组织单个博客组成博客群,参与世界杯的报道和评论。为此,各大网站纷纷举办活动,招揽博客高手。新浪网以“让我们‘博’斗世界杯”为口号,设立专门网页,开展博客大赛,最早打响了博客大战。搜狐网则启动“搜狐博客军团直击世界杯”活动,通过层层筛选,最终从30万足球爱好者中选出10人与领队赵牧组成11人的“博客军团”,赴德国观球报道,催生了世界杯历史上“博客记者”的首次出现。这种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将博客视为商业网站世界杯报道专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报纸的专栏作家、广播电视的特约评论员,甚至与记者的工作如出一辙。

在博客的世界杯报道中,各网站体现出差异化的竞争。从表面看,各大商业网站的博客战略似乎相同,但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以两大门户网站为例,搜狐网力图尽可能多地囊括各类博客,其“搜狐博客军团”被细分成五个方阵,包括由30万网民海选组成的“11人军团”,演艺圈明星足球队队员组成的“明星军团”,传统媒体的职业球评家、体育电视主持人、职业球员或教练组成的“专家军团”,女球迷组成的“MM军团”和由海外华人组成的“海外军团”。新浪网的博客世界杯阵容则相对简约,除了“‘博’斗世界杯”活动招募的平民写手,新浪聚焦的重点是“名人博客”。两大网络在利用博客的阵地上,搜狐实施的是以“草根博客”为主体的“人人博客”战略,新浪则选择了“名人博客”为主体、兼顾草根博客的路线。

相对于传统媒体,博客对世界杯报道的参与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商业运作下的实质性内容缺失。2006年“博客世界杯”的意义更多在于其形式,写手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尤其是名人博客。第二,时效性不足,低俗化严重,真实性值得推敲。由于技术门槛低,没有任何把关环节,没有截稿时间限制,写作比较容易,但无法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与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