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与责任
19690700000058

第58章 品牌与策略(14)

一、业精于专,打造专业化电视娱乐

2005年,国内三大平民选秀活动——《梦想中国》、《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之间的PK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2006年,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寻得先机、占据优势的确是一个难题。况且,从前两年的运作来看,三大选秀活动的共同点甚多,三者都集中于通俗演唱类年轻新秀的选拔,赛制相似、赛程重叠、赛区重合,参赛选手年龄结构不差上下,观众群体、规模大同小异。三者之间的不同点只能从细处着眼才能有所发现:《梦想中国》纯粹为做节目而做节目,缺乏对选手的全流程包装与开发,但央视实力与平台优势明显,趋之若鹜者甚众;《超级女声》专注于平民女性选手表演魅力的深度发掘和展示,湖南卫视的娱乐特色突出,“快乐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再加上2005年《超级女声》的超级火暴,这也为2006年网罗了不少追随者。应该说,《我型我秀》在节目策划上,一方面希望通过与唱片公司的合作,致力于发现和打造有潜力的音乐人,另一方面还希望借助平民选秀的比赛模式,把节目做出悬念感、青春感、现代感,并制造出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在节目的实际运作中,要兼顾到两方面诉求,搞好二者的平衡有着相当的难度。如果说,2005年《我型我秀》稍逊色于《梦想中国》、《超级女声》的话,其中的原因就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难以实现。

观察2006年的《我型我秀》可以发现,它在“平民选秀”与“专业追求”的融合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改进,努力实现平民选秀的专业化和专业追求的娱乐化效果,力图精心打造出一种专业化的电视娱乐。所谓专业化娱乐并非是要平民选秀回归到以往演艺人才专业化培养的旧途上,而是以专业的电视精神、专业的音乐水准打造专业的电视娱乐。《我型我秀》作为平民选秀,其娱乐性自然要继续加强,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演唱会式的表演舞台设计,各大赛区的“海选”,将比赛过程悬念化、戏剧化,增强赛制的灵活性,增强现场演出的互动效果等,总之要做一切让节目变得更加好看的事情。

同时,《我型我秀》注重把专业的电视精神和专业的音乐水准始终贯穿在海选选拔与比赛的全过程,如在众多品牌的支持下,2006年《我型我秀》新创的“新声力量训练营”模式,把专业素质的提高与个人才华的表现结合起来,把节目的专业追求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力图实现节目与选手双赢的效果。《我型我秀》的专业化追求还体现在专业评委的权威性、红绿灯淘汰制以及每个选手鲜明的音乐风格等环节上。另外,制作单位将训练营中的选手故事拍摄成真人秀节目,在东方卫视及全国六家以上省市电视台和十家以上电台音乐节目中进行播出。这种全过程的跟踪,既是一种自我宣传,也是一种节约成本实现素材增值的好途径。

目前各项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我型我秀》在上海乃至全国收视状况都实现了不小的突破,应该说这种突破既是2004年、2005年基础上的提高,更是2006年东方卫视打造的“专业化娱乐”结出的硕果。

二、有容乃大,打造全方位电视娱乐

2006年,东方卫视联手SMG的综艺部、大型活动部以及地面频道,接连推出《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三档大型电视娱乐节目,对于一个卫视频道而言,资源的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验,其中领导者的智慧与魄力显然更为关键和重要。

三档大型娱乐节目的同时推出,体现出东方卫视打造“全方位娱乐”的宏大理念。与晚会的“一网打尽”有着根本的不同,东方卫视打造的“全方位娱乐”是在“专业化娱乐”的基础上开展的。刚才提到的国内三大选秀活动无不是倾情灌注于通俗歌曲的演唱领域,一时间电视荧屏歌舞升平,喧嚣鼎沸,煞是热闹。经过两三年的竞争,此类选秀节目的潜力基本上已经挖掘殆尽,取得新奇迹的可能性已不再大。平民选秀走出“卡拉OK”的“围城”已经势在必行,蔓延到其他适于电视表现的领域也在情理之中。

《加油!好男儿》的出现就是对近两三年内全国渐趋呈现泛滥之势的歌唱类选秀陷入“卡拉OK大比拼”困境的一大突破,从对“声音”的唯一关注开始转向对“人”的全面关注,从“超女”引发的“女色消费”转向“男人本色”的全面诠释,这一转向对于当前社会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诚如评委徐根宝所说,对于好男儿,各行各业有各自的标准,并非走上这个舞台的就是好男儿;评委杨澜也提到男人的社会责任感问题。所以,《加油!好男儿》如何诠释“好男儿”之“好”便成为影响节目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节目主办方还是下了不少工夫,如每期节目的主题确定,选手的职业与区域的分布,评委与嘉宾的选择上,等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好男儿”的诠释仍然没有摆脱唱歌、跳舞、小品表演等“类超女”式的文艺性节目设计,而相对缺乏对男人阳刚、勇敢、责任心的考验,此外主持人略显局促的主持,个别流程细节略显粗糙,这些都希望能在下一个赛季中得到改进。

《舞林大会》则是对目前火热的平民选秀的突破,其节目内容选择了更适于画面表现(而不是声音传播)的舞蹈领域;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新型明星娱乐的电视节目模式。明星娱乐模式其实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一直盛行不衰,如晚会、演唱会上都缺少不了明星的专业表演,再如游戏娱乐盛行时期,明星对游戏的全程参与,等等。但是到了益智娱乐和真人秀娱乐时期,尤其是这两三年热火朝天的平民选秀类娱乐活动中,明星除了在评委席能保留一把椅子外,已经没有其他用武之地,所以,在平民选秀的风潮中,东方卫视推出《舞林大会》的确需要一些魄力。《舞林大会》在节目性质上可以算作“明星真人秀”之列,请明星到自己的舞台上,并非是要明星表演他(她)所擅长的领域,而是要完成节目的规定动作——跳舞,借助这种身份错位所释放出来的娱乐性,以及明星本身的号召力,使节目具备很大的收视潜力。

在第一季、第二季《舞林大会》的舞台上,考虑到成本投入的产出比,节目选择了集团内部的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角,并在地面频道取得不俗的收视效果。9月,SMG决定把《舞林大会》放在东方卫视平台上紧接着《我型我秀》向全国推出,其中的明星由最初的主持人扩展到内地、港台的影视界、娱乐界、体育界等各个领域。相信明星的号召力和绚丽的屏幕效果一定会创造出不俗的收视率。

三、全程引导,打造健康向上的电视娱乐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庸俗化、低俗化的重灾区。《超级女声》海选引发的“审丑”之风遭遇了各界的强烈批评,麻辣评委的刻薄话语为媒体提供了无数的炒作噱头,“成名要趁早”的功利主义盛行荧屏,乃至“超女”粉丝团对批评“超女”的刘忠德进行人身攻击……一切都显示出“超女”已经不是“超女”自身的问题,而是触及了现实社会深层次的精神健康问题。为明确抵制电视庸俗化、低俗化之风,提升节目与频道的品位、品质与品格,2005年央视顺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一说,赢得一片叫好之声,从此也可见电视的庸俗化、低俗化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东方卫视打造的电视娱乐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从根本上杜绝低端的娱乐、简单的娱乐,通过节目的前期策划与运作过程中的全程引导,积极打造健康向上的电视娱乐,避免为追求一定的收视率而致使节目陷入低俗化的泥潭。《我型我秀》一直在选手选拔和淘汰评选过程坚持音乐的专业标准,在三年的运作中平稳有序,有条不紊。2006年推出的《加油!好男儿》,则从策划的最初阶段就充分注意到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与引导,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节目运作的全流程之中。从晋级赛到最后决赛,《加油!好男儿》根据赛程的最新进展实施最新的“主题策划”,每一场比赛都在一个颇具匠心的主题统领之下展开,如展示好男儿对科学、对未来世界的向往的航天主题——“决战未来”;诠释当代军人健康向上的军旅主题——“激情燃烧夜”;展现爱心与竞争的慈善主题——“如果爱”等。此外,《加油!好男儿》在选手的选择过程中,在外形上注重体现男人阳刚、阳光、向上的特征,在精神上注重突出男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如外表俊朗、富有野性魅力的藏族选手蒲巴甲的入选,并且最后意外夺冠;如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聋哑选手宋晓波,最后勇夺第三名;还有纪律严明的军人陈怡川的入选,等等。在评委和嘉宾的选择上,《加油!好男儿》兼顾名人效应与社会效应,选择既有一定明星号召力又有社会影响力的嘉宾担任评委,如世界冠军“飞人”刘翔、足球教练徐根宝、“申奥大使”杨澜等等。《加油!好男儿》的最大亮点是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衷。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强台风袭击之后,东方卫视召开爱心公益新闻发布会,“好男儿”全国五强带头捐款,同时派出小分队前往灾区慰问;节目组还拿出一部分短信收入设立“加油!好男儿爱心助学基金”,帮助辍学儿童实现读书的梦想。

诚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电视娱乐仍然走在“创造性模仿”和“本土化改造”的道路上,离真正本土化的自主创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东方卫视2006年已经取得的业绩证明,这种创新的努力对于中国电视娱乐是何等的重要,其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

(本文与张国涛合作,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0期)

电视选秀的第三条道路

——以江苏卫视《绝对唱响》为例

2006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喧嚣和热闹的电视选秀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电视综艺选秀活动几乎涉足了我国每一个大中城市,其影响波及了我国疆域的每一个角落。在2006年,《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三大传统强势电视综艺选秀活动依然高歌猛进,表现在海选规模、赛区设置、环节设计、赛制规则、评委阵容等各个方面;同时,电视综艺选秀活动的总体阵容也比2005年有较大范围的“扩军”,本年度推出的如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山东卫视的《天使任务》,深圳卫视的《功夫之星》,湖南卫视的《闪亮新主播》,湖北卫视的《花落谁家》,重庆卫视《三鹿宝贝时代》等等,也都异彩纷呈,炫人夺目;再加上央视选秀类栏目《星光大道》、《非常6+1》、《挑战主持人》、《青年歌手大奖赛》,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等,面对电视荧屏上如此众多的综艺选秀活动,观众们几乎应接不暇。

在这股电视选秀浪潮中,任何一家电视媒体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和影响,2005年“超女”的火暴证明,等待、沉默、置之度外无疑都等于慢性自杀,不进则退;但是既要主动参与其中,逐风追潮,同时又要避免盲目跟风、照搬克隆、同质化。对于电视综艺选秀的新生力量来说,在2006年打什么牌,举什么旗,如何做出差异性、独特性,无疑成为考验“媒体智慧”的一个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江苏卫视以《绝对唱响》向全国电视观众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绝对唱响》是江苏卫视2006年全力打造的全国男女对唱组合选秀活动,也是今年启动较晚(5月启动,6月23日才播出第一场海选)并结束最晚的一个选秀活动(11月5日全国总决赛)。活动共设五个海选赛区(南京、哈尔滨、西安、昆明、武汉),全过程共录播和直播节目31集(5场录播、26场直播),尤其是其10~11月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由于其他选秀节目已经落下帷幕,唯有《绝对唱响》一枝独秀,因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