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19691100000006

第6章 初创时期的中国电视剧(1958-1966)(3)

对于初创时期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所受到的直播的影响,早在1964年,赵玉嵘就在《电视剧浅议》一文中总结了“直播”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局限性。赵玉嵘指出:“直播不可能达到高质量。”“如果说,舞台剧是综合性艺术,那么电视剧则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因为其间包括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综合艺术的成功,各方面配合得和谐是极其重要的。正如协奏曲的演奏一样,往往因为某一点不合拍,就会破坏整个效果。”“直播电视剧的第二个缺点是播完后无影无踪,使用效率低。”显然,直播对于不太追求传播时效性,并且以艺术虚拟为特色的电视小戏创作来说,并没有形成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方式的优势,反而在某些方面成为电视剧艺术创作的一种束缚。

如果说,“电视小戏”立足于电视剧的表演程式和规模,在形式和内容上对戏剧多所借鉴,如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追求尖锐的矛盾冲突,注重三一律等等,那么,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大胆吸取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使民间艺术形式所传达的健康合理的内容在电视剧这种新兴的审美形态当中得以生长,是符合当时艺术创作所倡导的方针政策的。早在延安时期,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在向民间学习的过程中,就吸取了诸多民间文艺的合理因素加以改造,许多秧歌剧、话剧等文艺形式都借鉴了民间文艺以小见大、语言朴素洗练、对白活泼简练的特色,汲取了其中健康的营养。“电视小戏”借鉴中国民间艺术诸如“民间小戏”的优良传统为我所用,也是完全可行的。这从早期电视剧借用快板剧、小品剧的表演形式可见一斑。当然,“电视小戏”是完全不同于以说唱为主的“民间小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以电子技术化的符号为载体,呈现于电视屏幕的上演“剧”,是与戏剧、电影、广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兴的艺术品种。当然电视剧是“夹在其他电视节目当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技术条件和时间长度的限制,在反映民间生活趣味与思想情感时,其故事情节和内容都相对简单。

在理解早期电视剧的特质方面,创作者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当时就存在所谓四大不同的流派:“一派是电影派,这派认为电视片与电影片一样,只不过电视片用摄相(像)机和磁带,电影用摄影机和胶片;另一派是戏剧派,这派认为电视剧就是屏幕上的戏剧,他们的电视片中运用很多戏剧手法;再一派叫广播派,这派重视电视片的语言效果,主张在电视剧中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还有一种‘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派,这派认为电视剧既不是电影,又不是戏剧,它是它自己。”如果只是从时空关系来考察,电影的优势,其中之一就在于它突破了戏剧在表现形式上受到舞台空间制约的局限,时空的自由度得到空前的解放;对于广播而言,其突出的优点在于电声传播无远弗届,时空更为广阔,但美中不足的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尽管如此,电影和广播剧作为新兴的现代艺术,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戏剧来说,都是以戏剧艺术为依托的。电视剧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电视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随着这种艺术样式的发展和繁荣以及学科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对于早期电视剧创作而言,大多都是在向戏剧学习、向广播剧学习、向电影学习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早期电视剧艺术工作者在探讨舞台剧、电影、广播剧与电视剧的关系中,还没有对电视剧独立于其他艺术样式的审美个性和优势达成一致的共识,多数人还认为电视剧的优势就在于直播。因此,像赵玉嵘的《电视剧浅议》初步预见电视剧的优势的洞见,在当时就显得不合时宜,因为过多探讨艺术性而忽视宣传时效性,或过多探讨技术的制约,都是不妥的。这样,一些有创见的声音也就淹没在一场接一场政治运动的风雨声中了。

从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就不难发现电视小戏“小”的特点。这部电视剧,其演员阵容就很小,全部演员共5位,孙佩云扮演姐姐,余琳和李燕扮演妹妹,王昌明扮演父亲,李晓兰扮演母亲。全剧长度仅20多分钟。当时,除了《一口菜饼子》,较有代表性的电视剧如《火人的故事》、《守岁》、《辛大夫与陈医生》、《真假医生》、《合家欢》、《娶了个好媳妇》、《穿花布拉吉的姑娘》、《我的一家》、《月照东墙》、《生活的赞歌》、《新的一代》、《一打手套》、《老会计》、《一家人》、《幸福岭》、《老列兵站岗》、《比翼齐飞》、《礼物》、《少年运动员》、《李大娘》、《青春曲》、《保育员》、《三头黄牛》、《相亲》、《耕云记》、《养猪姑娘》、《长发妹》、《桃园女儿嫁窝谷》、《窝车》、《球迷》、《红缨枪》、《回声》、《韩梅梅》、《荣誉》、《暴风雨中》、《小明为什么算不出算术》、《扣子》、《真正的帮助》、《某某同志》、《莫里生案件》、《白天使》、《蓉生在家》、《共同进步》、《明知故犯》、《送盐》、《赵大化》、《绿林行》、《虾球》、《海誓》、《小松和小梅》、《白头偕老》、《卫生大演习》、《烟盒》、《表》、《羊城一家人》、《相亲记》、《江姐》、《庄稼人》、《待客》、《活捉罗根元》、《火种》、《时间走呀走》、《要多长一个心眼儿》、《岭上人家》、《在节日的晚会上》、《搬家》、《小马克捡了个钱包》、《锣又响了》、《家庭问题》、《自豪》等,极少在长度上超过一个小时。早期“电视小戏”的艺术创作者就是在自身不断地摸索中去寻求“适合电视播出的戏剧”这一形式的具体特征的。对于电视剧艺术的开创者来说,他们完成电视剧生产的时间也极其有限。这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剧专业队伍为数极少、力量单薄,加上他们实际上还都同时肩负着大量的新闻专题片、广播剧、朗诵演出任务。

从早期一些有代表性的电视小戏来看,其剧情也比较单一。如前所述,《新的一代》以清华大学建筑系大学生的成长经历,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十大建筑”建设中的火热生活;《相亲记》表现了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对服务行业的认识,那种在旧社会备受歧视的“跑堂的”职业,在新社会作为劳动者受到尊重。此外,还有诸如《养猪姑娘》、《桃园女儿嫁窝谷》、《共同进步》、《家庭问题》等电视剧,在处理现实与艺术的关系中,情节都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