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19693400000047

第47章 国际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5)

(三)多语种环球广播工程建设

首先,通过加大发射功率、增加播出频率、延长播出时间、组建境外节目制作室等方式,完成日语、俄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24小时环球广播节目制播平台,每个语种广播拥有至少一个整频率资源。其中,日语广播在境外建立地区总站和工作室,在国内设立工作站,利用地方媒体资源优势,发布具有地域特色的信息,寻求更大范围的跨媒体合作,在国内的常州、无锡等沿海城市使用中波或短波整频对日本实现覆盖。阿拉伯语广播将组建开罗总站和非洲、西亚、海湾、马格里布节目制作室,其环球广播节目实行8+10+6的构成方式,即北京总部每天制作8小时首播节目,开罗总站和4个地区节目制作室各负责每天2小时的首播节目,其余6小时为6个节目制作机构精品节目的重播。俄语广播依托北京总部,组建驻东欧总站和基辅、叶卡捷琳堡、阿拉木图、海参崴等4个工作室,共计6个节目制作机构,每个节目制作机构按时区分部,自东向西每天分别制作3小时本土化节目,共同搭建起“CRI俄语环球广播”的节目制播平台。法语广播在法国、比利时、瑞士、卢森堡、摩纳哥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等比较发达的法语国家和地区,以及塞内加尔等其他非洲法语国家实现2套24小时法语环球广播节目播出。西班牙语广播在西班牙或墨西哥节目制作室,推出首播18小时、重播6小时的本土化节目。德语环球广播面向柏林地区,推出首播18小时、重播6小时,提供全面新闻、资讯服务,具有文化品位和互动活力的综合频道。其次,建成多语种、多媒体、全业务的技术支撑系统,整合现有多语种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制作播出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实现多语种多媒体内容采集、处理、存储、媒资内容管理和共享,向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播出、发布系统进行内容推送。实现多语种音频、视频和网络节目生产规模化和多语种译制体系。再次,大力推进多语种本土化战略,在世界各地建立多语种本土发布、本土采集制作、本土运营的工作站,本部与各工作站共同组成覆盖全球的多语种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

五、国际传播技术支撑系统建设

首先,建设一座以多语种、新媒体、互动性应用为核心的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完成各类机房和制作室的建设,同期完成全新的面向在线广播的新媒体技术系统建设。其次,打造国内外共享的信息采集系统,建成符合国际广播体系的媒资共享及交换系统、资源发布系统,发挥多语种采集优势,与世界主要传播机构建立信息采集协作机制,把打造成全球有影响的涉华信息集成与发布机构。再次,建成环球新闻信息采编系统,对机房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改造现有节目交换与传输系统,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容,驻外记者站配备多媒体采编设备,可以发布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类报道,大幅提高新闻报道的自采率和原创率。第四,建设海外落地节目卫星传输系统,租用6个卫星转发器讯道,使现有对外卫星传输通路实现双星备份传输体系。完善信息多媒体信息传输平台,建成覆盖欧美发达地区和其他主要外宣对象地区的双向卫星传输和专线传输2套互为备份的信息交换传输技术系统;租用12个卫星转发器讯道建成对外传播卫星全球覆盖网。

六、媒体业务集群建设

国际台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综合媒体的业务架构,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将着力打造媒体业务集群,壮大和提升综合实力。这些业务集群包括:

(1)对内外宣广播频率集群。适应沿海沿江沿边城市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形势,满足日益增长的来华经商、求学、旅游境外人群的需求,加强对内外宣工作。搭建以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国际流行音乐广播为主要内容的对内外宣广播网,实现国际台对内外宣广播在国内中等以上城市的覆盖规模,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对内外宣品牌栏目、节目和主持人。

(2)外宣电视媒体业务集群。巩固国内权威的国际资讯电视产品发布平台的地位。增加多语种视频内容采集能力,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加强视频内容建设,开拓多语种视频新闻业务,打造面向全国、独自特色的视频内容提供商。以国际化、高品位为特色,建设两个数字电视频道。《环球奇观》在现有落地100个省市、覆盖2000万用户的基础上实现显著增长,《环球购物》建成国际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发布销售的权威电视购物频道。

(3)多语种平面媒体集群。《世界新闻报》继续坚持国际新闻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办好专业化、类型化专刊和专业版。提高多语种报刊的海外影响力,在现有35种外语期刊的基础上,实现每种语言至少办一种刊物,按季、月或周等定期出版发行。《国际广播影视》力争办成广播电视领域的权威期刊。《世界新闻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继续办好《外台对华广播快报》。

(4)海外合作电台集群。在巩固全球180家合作电台业务合作的基础上,逐年扩大合作规模,力争2015年达到300家。建立全球华文媒体合作网,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每种语言部门至少与对象国一个主流媒体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每年与这些媒体至少联合策划一次宣传文化活动。形成规模可观、关系密切、分布广泛的全球合作电台网络体系。

(5)多语种网络电台集群。在办好目前18个环球网络电台的基础上,实现每一种外语至少开办一个网络电台,打造面向网络听众群体的类型化网络广播,建成全天候收听、全球化覆盖的语种最多的在线广播集群和网络电台集群。突出24小时网络电台特色,突出多语种、多文种特色,统一宣传策划、形象包装、品牌推介和市场运营。

(6)多语种网络电视台集群。办好多语种互联网电视台,实现24小时多语种常态播出。全面提升视频制作能力,打造多语种、多终端视频电视频道,实现每种语言都至少办一个网络电视台。力争到2015年,各语言视频节目接近或超过音频节目比重。

(7)多语种移动媒体集群。开通英语、法语、日语、德语、韩语等10个移动新媒体业务。加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业务研发能力,实现多语种节目富媒体广播播出。办好中国国际广播电视手机台。探索在IPAD等新媒体终端,提供音视频节目及相关内容和服务的业务模式。

(8)全球节目制作室集群。每年建设8个左右的海外节目制作室,到2015年实现海外节目制作室规模达到50家,人员配备全部到位,功能定位和管理运行机制成熟。在开设边境分台的地区,建成10家左右的边境制作室。推进环球新闻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新闻信息原创率和本土化制作率达到50%以上。各海外节目制作室也承担向媒资平台提供信息和节目的任务。

(9)全球记者站集群。完成非洲、中东、欧洲、北美、拉美等8个地区的总站建设。全球32个记者站完成多媒体业务职能的转变,全方位开展新闻报道、联络协调、公关推介、节目落地、汉语推广、业务拓展、听众组织建设等综合业务。建立地区总站、记者站、节目制作室、海外公司“四位一体”的海外事业运行发展模式。扩大驻外规模,实现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均有常驻记者,形成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

(10)专业人才集群。壮大人才总体规模,到2015年,实现编内及聘用人员总量达到4000人,业务部门人员占80%以上。建设高水准的国际传播业务队伍、管理队伍、技术队伍、海外营销队伍和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到2015年,引进600名左右非通用语和编播关键岗位人才。继续实施首席制、“四个一批”及“双百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分阶段培养引进百名事业发展人才、百名非通用语骨干人才。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吸纳百名海外优秀硕士、博士人才。

(11)外籍人才集群。高薪引进高端、优秀、特需的外籍人才,大量聘用普通外籍专业人员,逐步提高各语言部外籍人员比例。根据当地法律聘用当地员工,实施公司化操作和管理。到2015年,本部外籍人员达到500人,境外地区总站和节目制作室外籍人员达到300人。

(12)海外孔子课堂集群。按照“办课堂和办媒体结合,课堂教学和节目制作结合,培养人和使用人结合”的原则办好广播孔子学院。大力提升现有12家广播孔子课堂在当地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学员规模。在经验成熟、运行稳定后,扩大孔子课堂数量。打造全球语种最多的汉语推广媒体平台。建设广播孔子学院网站,构建以“中国文化大全”为核心的多语种的全球汉语学习者交流平台。开设中华文化频道和汉语教学频道,实现每天12小时音频播出。

(13)海外听众俱乐部集群。巩固现有3165个海外听众俱乐部的规模,积极扩大在发达国家和重点地区的听众组织数量,提高网络受众和海外分台受众俱乐部的比重。引导海外听众俱乐部做实做大,力争全部实现在当地政府注册、拥有活动场所并定期举办活动、定期出版刊物,积极吸引众多高端人士参加听众组织。

(14)国广系公司集群。以国广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为唯一的对外合作经营平台,完善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管理;以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和机制快速发展;贯通两个机制,使产业发展成为现代综合国际一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题

1.国际台的发展现状如何?

2.国际台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初步实践?

3.国际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