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传播史
19693600000019

第19章 当代国际传播发展现状及趋势(7)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整合与分化是人类发展的两个车轮,媒体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历史上看,我们可以说大众报刊是对政党报刊的分化,广播是对报刊的分化,电视是对广播的分化,同样,新媒体的出现则是对传统媒体的分化。新媒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数字化、互动性、个性化和主动性。进入Web2.0时代后,新媒体正在以几何数增长,从QQ、MSN到博客、微博,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还在不断涌现。我们现在还不可能具体描述这场媒体变革的最后结果,但是可以预期,网络必将成为整个人类新闻、信息和观念交流最重要、最广阔、最便捷的舞台,并且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互联网络的国际传播方兴未艾,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的采访范围和报道方式、传媒与受众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更加新鲜、生动、多样。这将给国际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和革命。

在媒体分化的同时,媒体的整合也在不断发展。从历史上看,我们也可以说大报的出现是对分散报刊的整合,广播网的出现是对广播的整合,电视网的出现是对电视的整合,新媒体的出现又是对传统媒体的整合。目前,新的整合过程正在进行中。

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类型:一是所有权融合,二是策略性融合,三是结构性融合,四是信息采集融合,五是新闻表达融合。其中,前三种是“媒介组织行为”的划分,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的划分。后来,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一些学者又将媒介融合分成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融合四个阶段。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广义上的媒介融合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传播渠道的融合,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手机及数字技术下的其他平台,联动传播同样或类似的信息;二是内容生产的融合,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在同一个平台上生产信息产品,共享信息的采集资源、生产资源;三是媒介之间的融合,传统媒体开始利用技术、资本、人才、品牌等优势资源,成为跨媒体的集团;四是媒介与大众的融合互动,传媒通过各种平台最大限度地到达受众,同时受众与媒体互动,成为媒体的海量信息源和内容制造者。传统的媒体界线日益模糊,平台化成了媒介融合的最大特征。

在当代国际传播中,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了这种融合的发展趋势。例如,各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的功能发生变化,正逐渐成为与国际广播并行的相对独立的媒体。一方面,网站成为国际广播的有效补充,各国际广播电台网站除了刊登节目稿件和收听指南外,还增加了音视频点播服务,拓宽了在线收听的功能;另一方面,网站不再是广播节目的“网络翻版”,而是在新闻报道上突出网络特色,先于节目发布新闻,制作新闻专题融入互动元素,内容设置更为丰富,弥补了广播时长的缺憾,呈现方式多元,大量运用新闻图片、新闻视频,开通电子新闻信等服务,成为相对独立的媒体。再如,报纸视频的发展也呈大幅增长之势。根据美国Bivings集团的调查,2006年,美国发行量前200位的报纸中,有61%的报纸网站提供网络视频内容,到200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92%。2007年,《华盛顿邮报》的视频新闻还获得了美国全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协会(NPPA)的电视新闻奖。同年,《底特律自由报》的视频则获得了美国电视艾美(Emmy)奖(宽带媒体新闻报道类)。虽然,报业的不景气迫使大批报社不断裁员,但摄像记者的需求却日趋旺盛。又如,由于信息采集和传播的不断融合,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和传媒集团都在不断整合媒体资源,重视发展新媒体。2009年6月,《纽约时报》招聘了一个新的职位——社会性编辑(social editor),其主要职责就是如何利用微博客网站,使新闻流程中的选题来源、采访、报道等环节变得更加富有竞争力。美联社已经计划分阶段推出他们的Web2.0服务,通过这种服务,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收到的美联社内容作个性化处理,同时还可以跟踪信息使用情况。2006年,美联社启动在线视频网(AP Online Video Network),这些视频内容既可以是专业人员制作的,也可以是受众自制的,有效扩大了美联社视频节目在网上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从国际传播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传播技术的变革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之大。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报、海底电缆,就没有国际传播的起源;如果没有广播、电视,就没有国家对国际传播的深度介入。在数字化传播时代,在“融媒时代”、“在线新闻”、“互动报道”、“整合新闻”、“多样化传播”等新概念盛行之时,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一定会在形态上产生新的变化。

二、全球化与国家化:国家之间软实力的较量将更加激烈

在传播全球化时代,由于国家地域主义受到冲击及国家职能的重塑,传播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增强,在“意义的空间”与“文化边界”的重建中,国际传播成了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之间的较量日趋激烈。

从历史的角度看,自从1500年哥伦布远航开始的人类一体化进程,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16~19世纪中期是西方近代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期,有人把它称之为全球化Web1.0时代;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期,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可以把它称之为全球化Web2.0时代;二战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期,又可以称为全球化的Web3.0时代。如果说第一个时期是近代国家的形成时期,人类社会中“国际的”概念开始流行,第二个时期是近代国家的观念进一步普及,“国际的”概念开始进入“世界的”概念,那么第三个时期就是世界上的国家体系进一步成熟,“世界的”概念开始进入到“全球化”的概念。毫无疑问,现实存在的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同样毫无疑问,从现实的情况看,“民族国家在可见的将来不仅不可能消失,而且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全球化中看到国家权力的弱化、国际社会的扩大和所谓全球治理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国家权力的强化:经济全球化唯有在国家的积极参与下才能顺利进行;国家政策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得失;国家在某些方面放弃或减弱主权的同时,在其他方面的权力却在加强,例如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和对文化主权意识形态的重视;全球性问题也只有在所有国家的主动参与下才能解决。我们可以说,全球化与国家权力是一种互动,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国家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