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19693700000048

第48章 国际传媒的受众工作(6)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今天,国际台通过其“国际在线”网站不仅传播音频,也传播文字和视频内容,听众组织也变身为包括听众、观众、网民在内的受众组织。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这类组织依然叫做“听众俱乐部”、“听众协会”、“听众之会”。截至2009年底,国际台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3165个受众组织。这些受众组织是国际台的宝贵资源,对于加强媒体与受众的联系、扩大国际台在当地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其一,通过组织会员收听国际台广播或浏览国际台网站,彼此之间交流心得体会,加强了普通受众和国际台的联系。创建于2001年的保加利亚“中国电台之友”俱乐部,成员大部分为青少年,平时俱乐部成员大都各自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但是每到星期六晚上,大家会聚集到俱乐部主席家中,一起收听国际台保加利亚语广播的《听众信箱》节目。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分享收听体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再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大部分受众组织都会定期召开受众会议或座谈会,会员就国际台相应语种广播的近期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和意见,由专人负责记录整理,并以书面的形式反映给国际台相应语言广播部。

其二,通过组织会员集体参加国际台举办的知识竞赛,配合宣传展示活动,在推介知识竞赛的同时,也扩大了国际台在当地的影响力。国际台近年来多次举办各种知识竞赛,各国受众组织都积极响应,纷纷在自己的刊物上刊登竞赛题目、配合性文章,并代收受众答卷,统一寄到国际台。2004年,国际台举办“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知识竞赛,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受众组织都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消息。突尼斯阿中友好青年俱乐部还出版了有关“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知识竞赛专刊,除刊登竞赛题目外,还有介绍新中国成立55周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文章。这些举措无形中扩大了国际台在当地的影响力。

其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国际台的影响力,拓展了新的受众群,还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形象。比如,创建于1981年1月的突尼斯斯法克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友好听众俱乐部,是北非阿拉伯语地区颇有影响的受众组织。这个俱乐部在社会上举办介绍中国的书展、图片展、邮票展、绘画展等,并编印《亲爱者之声》刊物,刊登国际台的节目时间表和收听频率,介绍中国情况,甚至为中国商品做义务宣传。此外,他们还组织球队,穿着印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字样的运动衫,到各地去参加友谊比赛,以此扩大国际台的影响力,发展新受众。又如,全印(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泰米尔听众协会为了推介国际台,可谓别出心裁,他们于2004年5月在印度南部四城市组织了受众轮滑巡回赛。一路上,国际台的旗帜始终飘扬在轮滑队伍的前方,吸引了很多人观看。这些活动在宣传国际台的同时,也突出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

(六)举办受众见面活动,为扩大影响开辟新路

举办受众见面活动是国际传媒进行自我宣传的一种形式,它开辟了一条受众参与传播的新途径。受众见面活动不仅缩短了国际传媒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感情,而且提高了国际传媒的知名度,扩大了其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台逐渐采用这一新形式开展受众工作。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需求日益强烈,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国际台通过到对象国(地区)举办受众见面会或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受众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增进双方的了解。

受众见面活动一般由国际台派往对象国(地区)的友好访问团或采访团主办,参加活动的受众人数多则上千人、少则数十人,活动内容以向受众介绍国际台的总体情况、在对象国(地区)的语言广播情况和与受众座谈、联谊为主。例如,为庆祝2006年中印友好年,国际台于当年10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一次受众见面会,中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和来自印度各地的一百余名受众代表出席了见面会,国际台成员与受众代表就国际台的广播节目内容、网站建设、与其他国际广播机构的比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再如,同样在2006年,国际台联合中、俄两国多家主流媒体举办了“中俄友谊之旅·俄罗斯行”大型多媒体跨境采访活动,采访团在俄罗斯鄂木斯克市、乌兰乌德市等地相继举行受众见面活动,增进了受众对国际台和“中俄友谊之旅”活动情况的了解,加深了受众和国际台的友谊。

(七)创办报刊,为联系受众搭建新桥梁

自国际台英语部于1990年首次创办英文《信使报》以来,国际台各语言部陆续创办了一些以对象国(地区)的受众为目标读者、用对象国(地区)的语言撰写的外文报刊,内容包括刊登国际台该语言广播的节目单,介绍各种专题节目,介绍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文化,报道中国与各对象国(地区)友好关系的新动向等。这些报刊以前大部分是纸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增添了网络版。国际台的外文报刊丰富了国际台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国际台的海外受众群,对提升国际台的传播力、强化国际台节目的影响力、深化受众对中国的了解,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语言部共出版了38种外文报纸和刊物。

国际台的外文报刊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配合重大宣传活动,主动策划选题,增强传播效果。例如,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题,俄语部、西班牙语部、罗马尼亚语部等先后出版图片精美、内容丰富的专刊,很受读者的欢迎,虽然屡次增加印数,仍然供不应求。第二,及时调整出版形式和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变化。各外文报刊不断根据受众需求进行改版,或加大信息量,或增添受众喜爱的内容。如普什图语部将《镜报》改为杂志形式的16开版,并在改版后的第一期上刊登听众调查问卷,征询听众意见,改进杂志内容,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第三,增加网络版,争取新型受众。近年来,外文报刊纷纷办起了网络版,方便网络用户在线阅读和下载,同时也更便于与受众展开互动,即时交流与沟通。

(八)举办展览,积极推介国际台

举办展览是国际台开展受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展览虽然规模、形式各异,但都以介绍和展示国际台的受众来信、纪念品、礼品、受众活动图片等受众工作动态和成就为主,对于推介和宣传国际台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际台首次举办的展览是1964年4月至6月间举办的为期2个月的“北京广播电台听众工作展览会”,旨在推介国际台的对外广播工作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台举办的展览主要分为在国外举办的国际性展览和国内参(办)展两类。1983~1995年间,国际台共参加了四届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世界电信展,通过展出工作照片、听众来信、礼品、宣传品以及向参展者散发宣传折页、小纪念品、节目时间表等方式,有效地推介了国际台,扩大了国际台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际台在国内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展览是1999年以“世界人民心系世博会”为主题的“国际台世博会全球知识竞赛来信展”。展览在昆明世博园国际馆举办,除了展示各国受众别具特色的知识竞赛答卷,还以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国际台的受众工作取得的成就,其新颖的设计、独特的内容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并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九)采制宣传品和纪念品工作有序发展

在国际台的受众工作中,为受众采购、制作、寄送宣传品和纪念品是一项基本的日常性工作,它在增进受众与国际台的友谊、加深受众对国际台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台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定期向海外听众寄送宣传品和纪念品。由于资金有限,早期赠送给海外听众的纪念品和宣传品没有统一的规格和标准,质量也不高。改革开放后,纪念品、宣传品的采制与寄送工作进入了新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数量不断增长。随着受众规模的扩大,国际台定制的纪念品和宣传品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2005年以来,随着国际台各类知识竞赛和对外交流活动的日渐频繁,每年定制的纪念品和宣传品的数量已达近10万件。

第二,品种逐渐丰富。早期国际台定制的纪念品和宣传品仅有新年月历、年历卡、节目单、笔记本等有限的几种;现在的宣传品则包括国际台的台标贴纸、徽章、广播节目单、频率时间表、海报等,向受众赠送的纪念品则多达十几种,包括收音机、纪念邮册、剪纸、丝巾、背包、手表等。

第三,突出中国特色,宣传中华文化。近年来,国际台赠送给受众的十二生肖剪纸、印有长城图案的挂毯、中国水墨画图案丝巾、中国结等纪念品,不仅做工精美,而且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深受海外受众的喜爱。很多海外受众通过这些中国民间特有的精美的工艺品,体味到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增进了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第四,实用性大大增强。新世纪以来,国际台从受众角度着想,越来越多地设计和制作出更富实用性的纪念品,比如,印有台标的收音机、T恤衫、背包、笔记本等,将它们赠送给海外受众,不仅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也更方便他们向更多的人宣传国际台、介绍中国。

思考题:

1.简述国际传媒受众工作的工作范畴,与国内传媒的受众工作有何异同。

2.为什么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传媒的受众工作进入了变革发展阶段?

3.简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受众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4.我国国际传媒受众工作的具体要求有哪些?为什么?

5.试举例说明国际传媒如何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开展受众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