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危机传播
19693900000005

第5章 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2)

(二)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

自从产生国家以后,国际危机也就随之出现。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一般把国际危机传播放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这种理论视角下,虽然也将研究重点放在信息沟通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上,但是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政府在国际危机中的决策者地位,对传媒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特点和分析都比较少,这是它与第一个视角最大的不同点。

在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研究国际危机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危机本身是真正的敌人。在国家之间,任何一方在采取某种行动前需权衡是否由此可能导致国际危机事件的发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选择避免采取行动。这种观点将国际危机看成一种类似于经济行为的博弈过程,要求国家在追逐利益的时候以最小的机会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第二种观点将国际危机看做是争取胜利的过程,其目的是迫使对手让步,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利益。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利益是一切国家行为的根本出发点。第三种观点是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应该达成一个能为双方所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避免危机一旦爆发而带来的损失。因而解决国际危机实质是平衡和调和各方的多种利益因素,找到双赢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下国际危机研究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国际危机作为一个国际政治的研究领域长期存在,并且在当代发展出与传统政治军事视角不同的更加广泛的国际危机研究范围。而在这种视角下看待的国际危机传播即以国际危机为研究领域,以上述理论观点作为解决危机的方法论指导,研究国际危机传播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解决国际危机传播的相关现实问题。

三、国际危机传播的两个层面

一般说来,国际危机传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所传播信息本身就是国际危机事件;二是地区性危机事件的国际化传播。

(一)国际危机事件的传播

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国际危机的定义是国与国之间的危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政府的严重冲突,并涉及战争可能性的严重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巴以冲突危机、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等。这类国际危机事件是国际冲突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其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爆发国际战争或者导致国际体系发生质的变化。在当代此类暴力摩擦的国际危机事件越来越少,爆发战争的几率也逐渐减少。

当前时代的国际危机不同于传统国际关系学中对于国际危机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安全,环境、经济、文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增。这些新型的非传统的国际危机将越来越多地冲击人类社会,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新焦点。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为例,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厦已经形成,由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最终形成一场全球经济危机,其破坏力巨大。这类国际危机事件关乎国际关系和整个全球问题,本身具备重大新闻价值,是各国际媒体争相传播报道的对象,也就是广义上的国际危机事件。

国际危机事件的传播是指媒体通过对国际危机信息的本身进行传播报道,从而影响危机进程和各种关系的过程。这里的国际危机信息既包括传统的以政治军事为主体的“传统的”国际危机,也包含“广义的”国际危机。

(二)地区性危机事件的国际化传播

地区性危机事件的国际化传播指本来是发生于某一国家内部的危机事件,由于全球化环境和客观原因被国际化,在国际社会上进行广泛传播。或者某一国家内部发生的危机事件却具有某种国际性或国际意义,容易引发国与国之间某方面关系、利益或格局的变化,而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传播的国际危机。

从这种层面上理解国际危机传播,其本质就是由于传播而造成了危机事件的国际化,而并非传播内容本身就是国际危机事件。这是区别于国际危机传播第一个层面的最大不同。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危机事件,虽然是在中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但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呈现出地区性危机的国际化传播趋势。原本发生在中国四川和青海的地震是地区性的危机事件,被中国和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尤其是中国媒体不断发出的现场救援报道以及跨国媒体的追踪报道,促进了危机事件本身信息的传播,并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完成了原本地区性危机的国际化传播。

另比如新疆“7·5”事件、2003年中国“非典”危机事件等,虽然是中国国家内部的危机事件,但是却牵涉国际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宗教、民族等多方的关系或利益,对这类事件的国际危机传播呈现出国内危机国际化的趋势。

由于全球传播时代的到来,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受时空的束缚越来越少,危机事件又是全球媒体争夺的焦点事件,更加会引起国际媒体和社会的传播兴趣和广泛关注。有些地区性危机事件由于被国际媒体追逐报道,可能逐渐演变为一场新的国际危机。鉴于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影响力,如果不重视国际危机传播,极易对国家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在国际舆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引发国家危机。因此此类危机事件的国际化传播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危机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四、全球化语境下的国际危机传播

理解国际危机传播,我们需要立足于当下这个时代。首先,当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媒体不仅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而且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承载着在国际社会中传播知识信息、科技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功能。媒体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空前强大。当代社会又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世界各国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危机环境的考验。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世界正在逐步发展融合,成为一个“地球村”,这使得任何一场国际危机都有可能波及其他国家。全球性、多领域、高关联的特点,令许多原本属于地区性的危机事件极容易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危机成为全球共同面对、承担的国际危机。

其次,近年来各国媒体持续不断的集团化、规模化、跨行业化的合并浪潮,促成了超大型跨国信息产业集团的形成。例如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标志着网络通信行业与文化产业领域的联姻,是媒体合并浪潮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种跨国超级媒体集团由于资金雄厚,自身媒体渠道多样并且覆盖率高,在国际传播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在国际危机事件发生时往往对信息的报道更加全面、快速,成为国际社会中拥有权威话语权的媒体。随着跨国媒体的自身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其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在国际危机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最后,从传播领域的发展来看,当代社会传播媒介渠道不断拓展,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层出不穷,例如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这些新型传播渠道和工具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一旦国际危机事件爆发,信息的扩散与传播都变得非常快速和便捷,从而增加了危机管理的难度。因此,信息传播的成功与否往往成为直接影响国际危机进程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更加重视国际危机传播,确保信源可信度和信息的快速、全面、准确传播,从而保证国际危机的有效传播。

五、国际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国际传播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国际范围内的受众传播有关国际社会各种信息的传播形式、传播过程、传播结构的总和。由于危机事件一般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事件发生后常常会引起跨国强势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从而形成国际危机传播的客观事实。如果我国媒体没有对国际危机传播的深刻认识,很可能将我们原本处于优势的传播主导权拱手交给跨国媒体集团,从而在国际受众面前失语,在国际传播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国家利益和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国际危机传播是以国家政府或其他传播组织为主要传播主体,以国际跨国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以国际受众和国际社会为传播对象,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危机传播。

我国对国际危机传播的认识比较晚。2003年“非典”爆发,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国际媒体也对此大肆炒作。中国在国际危机传播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国际舆论也对中国非常不利。随着中国加入WTO、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媒体对中国也越来越关注。既然现在危机事件越来越具有国际性,中国政府和媒体应该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国际社会中争取较大范围的支持;更多地考虑到国际危机传播的特点,在国际社会中引导舆论,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多数价值理念的认同。

思考题:

1.简述危机传播研究及其理论范式。

2.简述国际危机传播概念的两个视角。

3.如何理解国际危机传播的两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