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新闻报道
19695000000012

第12章 各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4)

(四)主要报道受众特点

日本希望通过对外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及国际地位的用心使得日本对外媒体在目标受众的设定上毫无疑问地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将以欧美国家民众为代表的海外受众视为其对外宣传的主要对象。但是,日本的对外传播在受众影响上遇到的尴尬局面在于,首先,由于使用语言的不同,使得信息传播没有像西方国家之间的信息传播一样通畅、直接,因而在信息传送的时效上存在着差距。其次,日本媒体对其目标受众的期待和渴望与其目标受众对日本对外报道的需求存在着显著的落差。与日本对外媒体对西方国家目标受众的重视程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西方欧美国家的受众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并未对日本的对外报道产生特别的兴趣。日本对外报道节目的海外收视率一直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五)主要报道影响特点

虽然日本在战后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逐渐树立起一个较好的国家形象,但是日本媒体在世界上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媒体而言还是较弱。这是因为日文不在世界普及,并且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相对较低。从1995年开始,NHK就对外开播了“TV JAPAN”频道。但是由于多数节目仍旧采用日语解说,加之节目形式缺乏新意,“TV JAPAN”没有在海外受众中形成什么影响。2005年底,日本外务省曾命令日本驻外使领馆就日本国际传播影响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14个国家中,只在12个国家能够收看日本的“NHK WORLD”。这引起了一向重视对外宣传的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所以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传播领域奋起直追,颇见成效。

五、以色列媒体对外报道

以色列地处中东,但在国家体制、政治理念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则位居发达国家之列。由于其长期与阿拉伯国家冲突的历史,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广受国际舆论批评和诟病。为此,以色列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公共外交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向外国媒体进行全面集中的轰炸式公关,主动发布于以色列有利的正面信息,进而扭转人们对以色列的负面看法,改变并提升以色列的国家形象。

(一)主要报道机构特点

以色列国1948年才宣告建立。因此,以色列的对外广播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在国际关系上,以色列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起到制约中东各国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色列周边的国家或为与其信仰不同的阿拉伯世界国家,或为与其政治立场不同的反美国家,因此,以色列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中东各国的排挤和对立。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以色列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其一要努力维护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其二要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其三还要致力于实现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如此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自然使得以色列媒体的对外报道肩负着更加繁重的职责。

以色列的新闻出版业较为发达,所发行刊物的语言主要有希伯来文、阿拉伯文、英文、法文等。无党派报纸《国土报》是以色列三大主流报纸之一,是一份被国外媒体引用较多的权威报纸。而由以色列发行的英文报纸中,英文日报《耶路撒冷邮报》则占有领导地位,是一份被广泛认可的报纸。

在广播电视媒体方面,“以色列之声”是以色列国家电视台的无线电广播部门,电台每天都用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英语、俄语等17种语言进行广播。以色列国家电视台于1968年开播,属于以色列的国家公共广播系统。而以色列的商业电视网是直到1994年才获得政府批准而建立的。至今,以色列的有线电视共有频道50余个,除了本国制作的电视节目外,还能收看到周边阿拉伯国家和欧美国家的节目。

(二)主要报道内容特点

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和密切的交流,以色列媒体在对外报道内容上与发达国家媒体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与此同时,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以色列在对外报道上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以色列的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都相当发达,这与犹太民族始终将教育视为发展社会、经济的关键与基础有关。以色列一直以来将“科技立国”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因此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在此前提下,以色列国家电视台特别开辟了教育频道,用来播放与教育、生活相关的节目,服务于成熟的国民教育体制。此外,以色列国家电视台还另有三个频道,共用14种语言对外播报新闻,并且制作一系列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以色列规模最大的网络电台——以色列国家广播电台拥有六套广播节目,主要用英语对外播放本地新闻节目。

(三)主要报道渠道特点

以色列重视国家科技的发展以及科研应用,这从政府愿意将占国民生产总值2.9%的大批资金拨给技术开发与研究这一方面能够看出。而这个比例也已经能与最先进工业国家的资金注入水平相媲美。对科技发展如此高的重视程度自然使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并在全球享有一定的声誉。其在电子通讯、能源利用、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技术均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一点也被完美地体现在了以色列对外报道渠道的高科技化和多样化上。卫星、电缆、网络、新媒体平台等一系列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持平的信息传播技术被充分运用到了该国的对外报道之中,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传播体系,使信息传播高效、快捷。

(四)主要报道受众特点

“以色列之声”的独立对外广播称为“以色列国际广播电台”。较之其他中东地区国家而言,以色列的对外报道所覆盖的范围更广,目前其国际广播电台分别使用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十多种语言对中东、欧洲、亚洲和北美进行广播。因此,其受众具有受教育程度差距较大,文化、民族、信仰、风俗、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多元化的特点。并且由于犹太民族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以色列对外报道受众的分布范围相当之广。

(五)主要报道影响特点

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用来制约该区域其他国家的重要盟友,同时又因其与中东各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我们可以将以色列的对外报道看做是中东局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一方面,通过分析以色列对外报道的内容可以一窥美国的中东战略;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对外报道直接反映出其自身以及中东其他各国对国际事务的立场与态度,以新的视角与观点平衡国际舆论,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受众了解中东局势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此外,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犹太人所形成的庞大的受众群体也使得以色列对外报道事业的影响范围突破地域的局限,并在思想情感上起到了很好的团结本民族同胞的纽带作用。

虽然在发达国家之间所具体存在的国际地位、政治体制、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这些国家媒体的对外报道有着各自独有的特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国家所共同拥有的资本主义性质和相似的政治经济发展历史使其对外传播事业在呈现多元特色的同时也分享着一些共性,如发展时间较长、体系构成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信息传播技术先进、信息传播渠道多元立体、受众群体相对稳固。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发达国家对外媒体始终主导着国际舆论的走向,在国际信息流通领域占垄断地位。

一个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大小与许多因素息息相关。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中的第一位要素。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而这些国家的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则垄断了绝大部分的信息传播资源,因此发达国家媒体的对外报道也在国际传播领域掌握了更多的主导权。这就使得国际上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仅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单一走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次世界新闻会议上,有学者就曾指出:“世界范围内的新闻流动,80%以上是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传媒中发布的。”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国际传播领域依旧存在。

此外,语言也是制约媒体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媒体依靠英语在全球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受众覆盖面无限延展,从而拓宽了这些媒体对外报道的影响范围。

然而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随着发展中国家对于“争夺国际话语权”意识的显著增强以及其对外报道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旧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新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正在形成,再加上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发达国家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强劲的竞争压力。因此在新时期,各发达国家的对外媒体继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调整运行机制,优化报道队伍,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20世纪40~5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重获主权。这个巨大的变化为这些国家对外媒体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发表了一份名为《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报告,进一步激励了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和传播的新秩序”的决心。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寻求国际事务的话语权,要求摆脱信息流通走向上单纯的接受者角色,争取对外报道的公平、公正,开始了在新闻传播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抗衡。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诸如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这样令人眼前一亮的国际新闻传播媒体中的后起之秀。

由于政治、经济、科技等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机构在国际上的地位一直低于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使得新闻制作与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缺陷。加之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对的传播语言上的弱势,使得其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始终无法与发达国家媒体相抗衡,也因此在对国际舆论的影响方面处于绝对的弱势。在很多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只能充当“信息被灌输者”的角色,对国际事务缺乏话语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机构开始为打破这种世界范围内信息传播秩序的失衡而做出不懈的努力。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如今的发展中国家媒体已经在对外宣传和信息的国际传播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话语权的获得使得发展中国家媒体开始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在国际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都对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无偏见的国际舆论环境,建立新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此外,经营方式和传播理念上的转变也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再固步自封,其对外新闻报道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国纷纷打开思路,在提升软硬件水平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开设全英文频道,拓宽受众面和影响范围;打开国际市场,主动与发达国家的对外媒体形成正面的竞争。这些都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机构在实践中发展,在摸索中获得了最快速且长足的进步。这其中,由阿拉伯国家开办的半岛电视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传播机构一跃成为能与西方成熟的对外传播体系相抗衡的世界知名媒体,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一、阿拉伯世界国家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为了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同时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对于本国对外报道的影响力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中国家对外媒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导向作用相较于发达国家媒体而言仍处于弱势。虽然近年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自身对外报道的影响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发自发展中国家的无线电信号也已能够覆盖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和西方世界对第三世界国家固有的消极观念,受众对发展中国家对外宣传报道内容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仍然不高,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对外媒体在国际上仍处于从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媒体的地位。

(一)主要报道机构特点

有着“中东CNN”称号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成立于1996年2月,是近年来第三世界国家对外媒体中成长最为快速的一个。强劲迅猛的发展势头使其成为目前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同时,它在世界传媒领域中的异军突起,所表现出的超强竞争力也使欧美主流媒体感到了压力。正如BBC世界频道主编理查德·珀特所说,“自半岛英语频道公布了开播日期后,BBC就重新检视了自己的表现,以确保不会在竞争中落伍。”由此可见,半岛电视台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媒体在打破西方世界对新闻信息的垄断局面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家私营电视台。其发展目标是“成为中东问题报道的坐标”,这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在掌握国际事务话语权方面的迫切要求,从而使传统的国际信息传播走向发生新的变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关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半岛电视台还于2006年11月15日开播英语国际新闻频道。频道以“Setting The News Agenda”为主要宣传口号,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播送。报道内容力求关注西方媒体没有关注到的新闻,为国际事务的讨论引入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观点,并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中进行新的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立场的议程设置,以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