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新闻报道
19695000000014

第14章 各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6)

第三节 中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我国的对外报道肩负着让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双重任务。中国的对外报道机构正在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及由对外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设成了一支集传统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于一身的较为成熟的全方位对外报道队伍。这其中包括: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西法频道以及对外新闻网站和海外华文报道媒体,等等。

第一,信息海外抵达率有待提高。对外传播机构数量上的增多并不等同于传播质量上的完善,实际信号抵达率仍会受到技术、硬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例,虽然目前该台已经在世界多国多地区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落地直播,但是由于波段频率不稳定,常造成收听效果不佳。同时,与当地电台所开展的合作在播出时间段及播出内容控制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磨擦。这一切都使得实际的节目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反击西方媒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歪曲报道。突尼斯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马斯穆迪曾指出:“国际新闻机构发回给第三世界的消息都是加工过的,就是说经过他们的筛选、剪裁、歪曲,而后按照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当他们对这些国家确有某种兴趣时,也往往用最阴暗的笔触加以描绘,渲染那里的危机、罢工、示威、暴动,甚至拿有些国家取笑。”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些发达国家媒体在对外报道过程中,为了谋求本国利益而常使用歪曲事实或片面援引的伎俩,企图贬低、丑化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形象的行为。这些失实报道是在意识形态斗争下对发展中国家的恶意中伤。如德国《柏林晨报》网站曾将一张中国武警解救西藏被袭汉人的照片说成是在抓捕藏人。又如BBC网站上也曾刊登过一幅中国公安武警协助西藏医护人员将伤者送入救护车的图片,而图片说明却意味深长地写道:“在拉萨有很多军队”。因此,我们要努力发展对外传播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正面揭穿这些用心险恶的宣传战略,维护自身的国际形象,使国际竞争真正回到公平、健康的层面上来。

一、主要报道机构特点

中国的新闻传播机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在运作资金上,这些新闻传播机构并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府而存在的,相当程度上,它们都要依靠来自政府、大型企业或大型媒体集团的资金支持,以维持日常的运转。目前,在这些以中央级单位为主的国家对外宣传媒体中,能够真正做到自负盈亏的大概只有全国性的英语日报——《中国日报》。

(一)“中国的声音”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尚弱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形式多样的对外传播机构,但这些机构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其实际的发展现状并不能充分适应当今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在报道国际事务的争端处理上,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方面的影响力和导向力仍然逊色于发达国家的对外传播机构;而在中国形象的宣传上,中国的对外传播机构还无法将主导权从意识形态及政治利益相左的西方媒体手中夺回。总的来说,就是“西强中弱”。如何与发达国家媒体争夺话语权,进而在国际舆论的导向者中占据一席之地,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的声音”,理解中国的立场,这是致力于中国对外报道发展的传播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重视“争夺话语权”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对外宣传报道能否在国际舆论中争取到话语权,对于该国能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获得主动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体而言,掌握了话语权,就能在国际传播与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以中国的视角报道和评价全球新闻,从而挑战发达国家的信息垄断局面。中国的对外媒体在增强自身实力、争夺话语权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旨在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现代新型媒体”,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中央电视台的对外频道已形成了“多语种、多频道、全球同步播出”的电视外宣新格局。此外,作为“中国对外宣传攻势最新举措”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文频道(CNC World)的成立,也是中国对外传播机构建设的一个新的尝试。CNC World将成为“跻身于世界同类电视网络前5至10名”的中国媒体。这对我国的国际传播而言,无疑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喜讯,标志着我国的对外报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际媒体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二、主要报道内容特点

我国的对外报道机构多为国家媒体,它们是国家政策宣传的窗口,担当官方传媒机构的职责。其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新闻报道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发挥国家喉舌的作用也是这些报道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我国新闻报道中,政治新闻占据相当的比重。与此同时,为了让国际社会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报道内容还会尽量广泛地包含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一)各对外报道机构均有自己明确的节目定位

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就以“弘扬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宗旨,而英语国际频道(CCTV-9)则将宗旨定位为“全球的触角,中国的眼光,世界的窗口”。明确的节目定位为报道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指向性的依据,同时也细化了不同对外报道机构的报道职责,使得中国对外传播机构的整体具有多面性和兼容性。

(二)及时、充分、透明、有效的报道理念

“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这是我国驻英大使傅莹对新时期我国对外传播观念和方法的树立所提出的要求。它简明扼要地表达了我国的对外传播所应秉承的“及时、充分、透明、有效”的理念。

(三)“分洲治之”,使报道内容具有贴近性和本地性

为了使报道内容更加有针对性,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媒体,均对其对外报道内容的格局做了精心的设计与编排。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按照不同的大洲进行分版报道。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就将节目分为亚洲、欧洲、美洲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间除了新闻直播时段为三者共有外,其他时段的内容会按照其所处的不同的时区来编排不同的节目,实现针对不同受众国的“无时差编排”。

(四)增加节目播出量,特别是新闻节目的播出量

如今,我国的各对外传播机构都纷纷将频道定位在“以新闻为主”上。这样做既扩大了新闻的报道面,同时也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为我国对外媒体尽快缩短与世界对外报道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此外,一些来自华语版面的精品栏目和优秀节目资源也被作为我国文化的优秀集合和代表,丰富对外版面的宣传内容。

(五)表达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解读和评价

当国际事务中出现争端,一个国家就要有能够表明自己的立场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国家地位,解决相关国际纷争。我国设立对外新闻报道机构的目的就是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立场和观点,使国际舆论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但是要如何巧妙地将我国的立场、观点、理念蕴含在新闻报道中,再通过传播,使海外的受众乐意接受这些信息?这给我国的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海外受众,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受众,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上存在的差异,如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主体违背了受众的接受规律,就很容易引起抵触心理,从而无法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我国的对外媒体要善于“寓理于事”,“师夷洋技以制夷”,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客观、公正的报道方式展现中国的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使海外受众认识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由于西方国家媒体历来对中国进行有失偏颇的报道与宣传,使得绝大多数海外受众对中国有着陈旧或者错误的认识。在我国的对外报道中,以展现新中国成立之后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素质等方方面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一大重点,同时也要报道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作出的贡献,以此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国际影响力。

三、主要报道渠道特点

虽然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层面均要面对起步晚、底子薄、资金技术支持少的问题,但是随着近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能力建立起对外频道、长城平台和分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驻外记者站,依次保证信息报道、制作、传送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日新月异的卫星技术使得中央电视台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四个国际频道已经实现了卫星传输信号的全球完整覆盖。

各国驻华记者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报道渠道,当这些记者回到他们的国家,他们就成了该国了解中国的“中国信息源”。因此,我国对外传媒机构必须处理好与驻华记者之间的关系。相关政府机关部门需要给驻华记者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采访和报道环境。自2007年1月1日开始,中国对驻华记者的采访限制开始日益宽松。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外媒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逐渐突破了以往地域的限制,可自由到各地进行采访。

四、主要报道受众特点

(一)受众构成失衡

我国目前对外报道的受众包括:海外受众(包括华侨)、国内外国受众和国内相当一批数量的外语学习爱好者。从中可以明显看到,目前我国对外报道的主要受众还是以华人为主,真正西方国家的受众所给予中国对外传播机构的关注少之又少。这使得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影响力仍旧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报道机构相提并论。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大量将对外传播媒体当成外语学习工具的外语学习爱好者的存在使得对外媒体信息载体的功能无法凸现出来。而且,此类受众对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往往缺少关注热情,这种受众结构大大局限了对外媒体在宣传上的影响力。

(二)重点不突出

中国对外报道机构在网罗其主要目标受众群体——外国人士时,未采用“精英效果理论”。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对外传播存在着“广撒网”而实际传播效果却不佳的问题。在对外传播中,应该充分发挥精英阶层对受众舆论的“意见领袖”作用,选择重点出击、集中突破的方法达到传播目的。

五、主要报道影响特点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和对外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正在完成一个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的过程。一方面,我国媒体的对外报道,使第三世界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表示出广泛认同和支持;通过与周边国家搭建起一个公正、平等、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为我国国内国际事务的开展营造出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媒体与西方世界媒体的对话日渐频繁,交流逐渐增多,这使得我国媒体对外报道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开始在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争夺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实力。从新华社抢先10秒全球首发伊拉克开战消息到中国新闻社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0多家用户,我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正在以脚踏实地的发展对国际舆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中国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在新闻对外报道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从技术发展的层面,还是从机构建设的层面,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正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而蓬勃发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新闻传播要做到“善用巧实力”,争夺国际事务话语权,通过新闻的手段来展示国家实力、表达国家立场,同时发挥国家的舆论领导力。

当然我们也应该充满自信地看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家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对于对外传播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升。目前,发展中国家对外传播媒体的舆论参与度正在快速增大,而发展中国家对外媒体与发达国家同行实现平等对话也已成为指日可待且无法回避的事实。

思考题

1.各发达国家媒体的对外报道存在着哪些共性与特性?其各自特性的产生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2.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报道有什么特点?其发展要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3.为了推动我国对外报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