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19695400000112

第112章 总结新经验 把握新形势 书写新亮点(2)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党报报业集团。近年来,他们进一步理顺集团内部的管理关系,切实由报纸办集团转变为集团办媒体;建立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相辅相成的组织结构,对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进行相应的科学划分;从体制上为集团系列传媒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一报一策”、分类整合等多种办法支持集团的系列传媒不断做大做强。通过集团化、产业化的有效运作,逐步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发展成为以品牌为龙头,以产权为纽带,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媒体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目前拥有15家报纸、五家杂志社、一家出版社和一个网站,同时,还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合办《第一财经日报》,与香港《星岛日报》合作开设《广州日报·澳洲专版》,与香港《明报》合作开设《广州日报·北美专版》。在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公布的“2005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名榜”上,《广州日报》发行量居全球第25位。截至2005年12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总资产已达61亿元、净资产45亿元,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正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顾涧清在发言中所说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说明,在追求最出色新闻的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和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报业集团,党报集团要在谋求突出政治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的结合中兼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读者认可的市场才能更好地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胡思勇代表总编辑江作苏在大会发言时说,组建于2001年的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是湖北省首家报业集团。近年来,面对传统党报生存环境发生的挑战性变化,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借助改版,郑重推出“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口号,围绕着公信力这个核心问题,不仅改报纸的版式,更重要的是改报纸的内容、改思维方式、改工作作风。他们把责任心化为导向意识,首要的就是要把正确的导向意识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把责任心融入职业精神,全力打造和维护党报所应该具有的权威性;把责任心化为宣传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实现了新的跨越,旗下的《特别关注》杂志期发量突破100万份,从而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双百万”报刊的报业集团。

报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确保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十六大以来,各级党报十分重视报社的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其纳入报社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重点支持,使这支队伍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素质不断提高,确保了以办报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局长琚平和在发言中介绍了党中央机关报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即用好用活现有人才、适量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吸纳储存后备人才。重点加大对现有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力度,努力培养一批既熟悉《人民日报》实际又了解新闻媒体发展趋势,既精通新闻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并且把他们作为领军人物置于重要领导岗位,促其建功立业。

贵州省报业协会会长、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刘庆鹰在发言中说,在对一些报社调查研究后认识到,各级党报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保护人才。他认为,人才不论出处,好汉不讲出身,只要能干,就把他视为人才。要从讲党性、顾大局、树正气的角度,去创造一个能够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大环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团队,让每一个员工乐得其所,促其竭尽心、智、力,去工作。

与会人士对《新疆经济报》出现的一种联合办报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边是发行量一直稳定在26万份左右、广告收入在三亿元左右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党报——《新疆经济报》,一边是发行量不足一万份、收入不足百万元的地州党报——《巴音郭楞日报》和《阿克苏日报》,两者的联姻,无疑为欠发达地区党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使主流媒体的政治优势和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

2003年,《新疆经济报》通过该报系所属的欣文媒体投资集团以资本运营的方式,分别向《巴音郭楞日报》和《阿克苏日报》注入办报资金,派出办报队伍,实行联办。联办后的报纸保持“三不变”,即党报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原领导班子不变。报纸的采编运作和经营管理按照新疆经济报系的办报理念和经营思路进行运作。

两报联办仅一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两地党委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两张地州党报经过改扩版,广受读者欢迎,发行量迅速攀升。其中《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发行量从原来的9000份上升到4.5万份,年广告收入由合作前的200万元增加到1300多万元,报纸由联办前的对开四版扩为现在的四开24~32版。《阿克苏日报》的发行量也一下增加到联办前的五倍,由原来的7000份增加到现在的3.5万份,版面由联办前每日四开四版扩为现在的每日四开16~24版,年广告收入由联办前的不足百万元一下增加到了现在的800多万元。

正像新疆经济报系管委会主任,新疆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高级编辑苏继赏在发言中所说的:在少数民族和欠发达地区,省级党报与地州市党报的联合,既能消除恶性竞争,又能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优势互补。

党报的子报子刊是党报的有益延伸。比如《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经济类周刊,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份每周出版的经济类期刊。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周刊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国务院新闻办把该刊列为中央级重点媒体,是63家中央级重点媒体中唯一的一家经济类杂志。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该刊列为全国20多家重点期刊之一。无论从社会评价还是从官方评价看,《中国经济周刊》都已经进入中国主流期刊行列。《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高级编辑季晓磊在发言中说:“《中国经济周刊》创刊两年多来,之所以能健康较快地发展,取决于我们面向市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化路子。”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是摆在地市级党报和经整顿保留下来的县市级区域报纸面前的重要任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观念创新,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引导;内容创新,变千篇一律为丰富多彩;手法创新,变新闻同质为独家报道。这是黄山日报社总编辑李跃梅在发言中提及的该报成功经验之一。作为一份地市级党报,近年来《黄山日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当地的徽文化和生态优势,紧密结合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关心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路径等问题,加强正面引导,营造宣传强势,为构建和谐黄山营造了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

中国大中城市党报研究会的会长单位——江苏《无锡日报》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都市党报路子。他们提出“大报品位、大众口味”、“传承中创新、整合中提高”的办报理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上升,连续两次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地方报社先进管理单位称号,创出了发行十万份、年广告1.3亿元,牢牢占据无锡地区报业市场“龙头老大”地位的业迹。从实践中,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马正红悟出了一个“都市党报”的概念。他在发言中认为,都市党报是身处都市的党报。党的耳目喉舌功能没有改变,但其办报理念、办报思路、报纸风格、报道手法、版面设置却与传统城市党报有明显不同。它面向的是都市市民及周边地区城镇居民,借鉴了传统党报与晚报的一些特点,全方位地报道都市的各个方面,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经整顿保留下来的县市级区域报纸一般都加盟上级党报集团。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萧山日报》明确了“办一张亲近的报纸”的定位和“新闻贴近,服务贴心”的编辑方针,提出了“因为本土,所以亲近”的形象宣传口号和打造萧山区主流媒体,钱江南岸特色媒体,县市区域报知名媒体的奋斗目标。他们在采编思路、办报理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从纯宣传转到做大新闻,从纯指导转到突出服务,从包罗万象转到突出本土化、亲近性,使报社顺利度过了适应期、磨合期,走上了较快的发展轨道。从独立的县市报,到上级党报集团的子报,《萧山日报》的实践给予人们诸多启示,正像萧山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孙焕林在发言时所说的:一是转型后的县市区域报应呈现出党报和都市报的双重特点;二是吸纳党报和都市报各自的优点,发挥本土特色,走“一报两制”、兼而有之、本土化之路,是县市区域报可以大胆探索的一条新途径。

(本课题组成员:成文胜、肖明、詹新慧、张晓红、张传香、陈洁、魏彧、梁小建、符万年、刘赞、邓晓梅、翟方明、冀晓萍、郝建军、原小瑛、潘妍、周琳、闫永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