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19695400000052

第52章 都市党报和《城市党报研究》

马正红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都市党报”这个概念,一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迅速,引进外资力度大,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模仿、消化、吸收能力强,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的能力强,这为都市党报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这些地区的党报,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强,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大;二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经济繁荣兴旺,交通发达,在城乡统筹、整合归并的部署下,城市化步伐加快,都市味浓郁,商业、交通、文化、教育、旅游、通讯网络都很发达,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个现代都市的雏形,为都市党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依托;三是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信息传递快,新闻传媒多,传媒之间相互竞争异常激烈,面临这样的态势环境,党报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都市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求得发展。

都市党报是身处都市的党报。首先党报的喉舌耳目职能不能改变,而其办报的理念,办报的思路,报纸的风格,报道的手法,版面的设置、版式应该与传统的城市党报有明显不同。它面向的是都市市民及周边地区城镇居民,借鉴了传统党报与晚报的一些特点。全方位地报道都市的各个方面,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在实践中,可以分析一下传统党报的特点和不足。应该说地市党报占了中国党报市场的半壁江山,在本地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党的舆论宣传的主力军,而且与本地区的群众贴得近,联系密切。但一些传统党报习惯性地依赖政府,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发展不快,经营管理滞后,报社内部工作秩序完全是机关化模式。要改变这些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转变发展模式,克服传统机制的种种弊端,有相当难度。而都市党报的办报经费,不靠政府补贴或财政拨款,完全靠自力更生;都市党报的立足点,不是光让领导满意,而是应该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自身满意;都市党报的报道不再是作为“传声筒”,连篇累牍地报道会议消息,而是深入群众,坚持“三贴近”;都市党报报道不是照搬照抄文件,而是有自己的独家新闻,有独到的视角,有创新的手法。总之,都市党报与传统地市党报相比,内容丰富多样,机制灵活,富有竞争力,在运行中坚持自主创新,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是一张新颖时尚,高雅活泼,富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新型党报,也是使传统党报走出单一宣传工具的传统窠臼,成为双向传播信息的现代媒介。如《无锡日报》积极探索都市党报路子,提出“大报品位、大众口味”,“传承中创新、整合中提高”的办报理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上升,连续两次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地方报社先进管理单位称号,创出了发行十万份、年广告1.3亿元、牢牢占据无锡地区报业市场“龙头老大”的奇迹。

《城市党报研究》是中国报业协会城市党报分会和无锡日报社主办的一份新闻业务刊物。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出版35期,发表各类论文1000多篇。

《城市党报研究》杂志走过一条艰难之路。刚开始创办时,没有刊号,借用了《中国报业》的刊号,以增刊形式出版。中国报协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看了后,认为办得不错。2002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出版许可证,杂志以正式刊号在国内外发行。2002年底,正式成立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2003年11月28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城市党报研究》成为报业集团七报一刊一网的重要成员。

五年来,我们在办刊中,坚持“依靠城市党报、研究城市党报、服务城市党报、推进城市党报”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拓思路,不断改革完善,力求出新、出彩,办成一份既有较高品位,又有可操作性,并受读者欢迎的刊物。

办杂志需要结合实践,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城市党报研究》杂志按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稿时既选择一些新闻专家、学者教授研究性的稿件,又采用来自第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体会、经验总结文章,把理论性稿件与实践性稿件组合起来,既提高杂志的理论性,又增强其服务性,同时兼顾经营、广告、发行、资料等内容,面向城市的党报,尽量为广大采编人员服务。为此,我们开设了“城市党报老总论坛”、“开拓视野”、“本刊特稿”、“传媒论坛”、“采访手记”、“编辑心路”、“记者修养”、“佳作评析”、“传媒观察”、“媒体经营”、“广告产业”、“资料管理”、“海外传媒”等栏目,还开设了“真画戏言”、“漫画插页”等内容,丰富活泼。同时,还围绕重点,开展了“寻找党报创新着力点”、“党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办好县市报”等专题讨论,扩大了稿源,活跃了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拓宽读者面,我们杂志还面向县市级报纸,向张家港、宜兴、江阴等县市报组稿,专门开设了专栏,把理论研讨的触角伸向县市报。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力求把这份杂志办成一份既有品位,又受读者欢迎的新闻理论刊物。因此,在编辑过程中,不仅仅发表城市党报新闻工作者的学习体会或新闻实践交流文章,而且要着眼于宏观,拓宽思路,组织较高层次的专家、学者的文章。由于专家学者立足点高,眼界开阔,掌握材料丰富,分析问题透彻,他们的文章气势大,论述有新意,往往能够启发人的思路,更多地给人以较大的收获,如在杂志上发表的《在新世纪世界报业发展大趋势——中国报业还有多大发展空间》、《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中国媒体融资路径浅探》、《论党报发行》、《中国媒体新解读》等文章,都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杂志的发行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2006年,我们在抓好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分会会员单位订阅的同时,还向全国各大专院校发放订阅单600多份,力求扩大发行量,2006年仅邮局订量比上年增加50%。这几年,《城市党报研究》杂志年年改版,不断出新。创办时,为16开48页,2006年又改为大16开64页,容量增加,版式有了新的变化,社会反响很好。

(马正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