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9697600000024

第24章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概况(2)

第二节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职责

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

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即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面向受众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专业工作者。这是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共同点,也是他们区别于广播电视媒体其他传播者如记者、编辑的职业分工的主要特点。更全面地说,或者由微观到宏观看,由表象到根本属性看,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具有如下共同点:一是他们的工作岗位,同样处于广播电视媒体面向受众的最前沿;二是他们的传播方式,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三是他们的职业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党的语言艺术工作者,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个性更加鲜明的主持人,他们共同服务于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这个根本的性质不变[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和主持,都是通过有声语言直接面对受众进行传播的工作岗位,二者之间有联系,有传承,有交融,没有泾渭分明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又确实有某些差别,有多方面的发展,有可识别的特色。了解其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对播音主持工作与时俱进地认识,有助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有助于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面向受众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专业工作者”这个职业角色的前提下,各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传播身份色彩

主持人与播音员同为传媒机构的代言人,但是他们传播身份的特色有微妙的区别:播音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电台、电视台这一传媒机构的“官方”代言人,是更富于政治性的、自上而下的、较为郑重严肃的传媒角色。换言之,播音员更具有传播机构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主持人本质上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但是根据传播的需要,其传播关系强调与受众之间“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其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人际性”、“个性化”的色彩,并且强调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亲近性文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上而下的“官方色彩”,使主持人具有更加贴近百姓、受众“朋友”、个性特色比较鲜明的传播身份。

2.业务范畴

播音员承担广播电视所有新闻消息类节目、咨询类节目的播音,承担文学、音乐、戏曲等欣赏性专题节目的播音(含演播),承担电视纪录片、专题片解说配音等一应将稿件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工作。播音员直接的创作依据是稿件,一般不介入节目制作前期的节目策划创意、采访、稿件编写等环节,但必要时播音员应主动向记者了解有关情况,以便加深对报道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最终实现对稿件准确、形象、鲜明、生动的表达。而在重大新闻报道如两会报道,或随领导人出访的报道中,播音员作为特别节目报道组的重要成员,必须有不同于常规节目播音工作职能的、在新闻报道前期准备阶段就必须有相当深入和主动的介入。

节目主持人的工作,除了与播音员大同小异的稿件播音(或称“有稿主持”),还经常要承担直接出面采访、调查、现场报道等与记者相同的业务,新闻主播一般要参与信息选择、整合或点评的编辑业务,社教节目、综艺娱乐、体育、经济等类主持人、谈话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投入节目策划等工作环节,尤其是广播主持人更要直接进入到节目制作环节:诸如创立和制作新栏目,创意并制作栏目“片头”、“片花”,制作采访录音、音乐等节目的非线编辑,直播间里各种播出设备的使用,等等。总之,由于工作机制的变化和实际播出的需要,主持人的业务范畴的确扩大了、拓展了,不仅是各类节目有声语言传播的最后一环,而且与节目内容生产的整体关系更加紧密和深入。

3.话语空间

播音员的话语空间主要在有声语言表达层面,具体体现在规范、准确的内容意义层面,以及声音形式的情感层面、美学层面。优秀的播音员总是以自己圆润动听、富于魅力的声音,准确、鲜明、生动地在广播电视中传扬党和人民的心声,为人类文明的美好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的话语空间则有所不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谈到主持人的业务时说,“光出声的主持人恐怕没有了”。他以北京交通台主持人队伍的业务能力为例,认为“说、写、策划的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来说很重要。”[2006年2月17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接受本课题组采访时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除了对既定稿件的遵循和体现外,采访也好,现场报道或即兴评述也好,抑或是与嘉宾、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还是临场发挥和应变救急也好,主持人都有一定的话语空间,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层面外,还在语言内容层面、语言表述的话语组织层面,甚至节目构思创意层面都有一定的创作空间。

具体地说,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说的话,常常没有现成的稿件做依据,很多时候要根据节目现场的进展进行判断,作出应接的语言决策,并予以外化直接进入语言传播序列,如新闻主播必要的即席点评分析,广播新闻主播对电视报道画面的描述,在采访谈话中节目主持人对话题的衔接、打断、追问与转换,主持人对受众短信的转述与议论,娱乐节目中的互动、救场,节目录制尤其是直播中主持人对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置,等等,届时不论导播还是编导根本来不及为主持人临时撰稿,主持人在这些话语空间首当其冲、当仁不让,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主持人在传播中的一定话语权,不是个人的特权,而首先要求对社会负责,在舆论导向及文化取向上的正确把握,其次要求节目操作层面上的对话资格及驾驭能力。显而易见,在节目的话语空间里,主持人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高下优劣,对节目质量和播出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4.语言样态和风格

播音员和主持人语言样态上的“播报”、“播讲”、“演播”、“谈话”、“说”、“说讲”、“朗诵”等,或语言依据的“有稿”和“无稿”,皆因节目内容和形式而制宜,这些都不是播音或主持二者区别的重要标志。然而从语体风格上看,主持人节目的口语风格更加突出,不过并不等同于日常口语,而应当是经过加工的符合广播电视传播特点、符合主持人节目特色的口语,如“面对面谈话”的“交流语感”更鲜明一些,与受众显得更贴近一些;在话语方式上,同样的内容在传递上更加在注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至于其他层面的语言风格,则因时代、栏目定位、目标受众、播音员和主持人语言创作个性与个人眼界和美学修养的不同,会有多种多样的差异。近年,新闻播报的多样化中就有“规范播报”、“说新闻”、“规范播报”与“说新闻”相融合的“播说结合”等不同样态和风格,乃至各色“读报”、“聊新闻”等花色品种。

综上所述,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在总体上可以有一致的表述,如果细分的话,播音员可沿用前文的界定——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面向受众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专业工作者;主持人则可进一步表述为: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面向受众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富于亲和力的专业工作者。

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辨析,我们是从职业能力的角度着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业务范畴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岗位有高低、优劣之分,它们的差异是时代前进、传受关系变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之所至,是节目形态、节目传播方式日益丰富,以及基于上述种种因素在播音主持功能上的实际需要而决定的。概括地说,播音工作与节目主持工作,从历时的角度看,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承继关系,从共时的角度看,则为并列关系和交叉关系。

具体到某个专业工作者来说,播音工作和主持工作之间并不存在“井水不犯河水”的绝对的界线。事实上根据个人的条件、素质、能力,工作的需要及机遇,符合播音员主持人基本条件的人,对于这两个岗位是可以兼任或转化的。从实践看,播音员岗位对有声语言要求更高,很多主持人如果不经过语言表达方面的专门训练和调适,常常难以胜任。同样,习惯于将稿件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较为单一的工作成规的播音员,若要转型为主持人,则需要认真、深入的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有状态、语言等方面的调适方能顺利过渡。

二、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范畴

1.播音员的主要业务范畴

(1)新闻播音。

播音员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业务就是承担消息资讯类新闻节目的播音,一般根据工作安排采取播音员轮班制承担新闻播音任务。新闻播音员是大众传媒的喉舌,他们的业务职责是完成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的任务。新闻播音要求播音员有良好的新闻素质,在普通话、声音吐字、语言表达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电视新闻播音员还要在形象、气质方面胜人一筹。国家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更是直接代表国家在新闻媒体中的权威形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的播音员就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中国气派的优秀播音群体。

近年来,“主播”这个称谓在我国新闻节目特别是消息类节目中十分流行。经考察可知,“主播”是经台湾、香港转口的“舶来品”。在美国,与我们的“新闻播音员”职责相当的从业者叫做“Newscaster”,意即“新闻播报人”,在欧洲和澳洲等前英联邦国家,同样的职业则习惯称做“Newscaster”。另外还有一类人被称做“Anchor”,在台湾、香港及亚太华人区则译做“主播”。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做“主持人”或更确切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主播”这一概念,目前在我国是专指新闻消息类综合节目的主持人。

在我国的新闻改革中,很多直逼新闻时效、突出新闻现场的手段越来越多地使用,对突发事件、举世注目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于是近年来有别于传统新闻播音员的“主播”应运而生。比如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直播化,以及新闻报道形式日益多样化,在一次节目中有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图像新闻(广播电台的录音新闻)、演播室访谈、与前方记者连线、异地传播等各种报道形式穿插组合,需要由“主播”这样一个富于新闻经验的角色,串联起演播室和新闻现场不同时空、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随时处理“刚刚收到的消息”,以保证消息传播的及时性、内容安排的机动性、形式运用的灵活性、节目传播的整体性,及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权威感。

2003年伊拉克战争集中报道时期,央视综合频道白岩松、康辉,海外频道鲁健等几位主播在报道中的位置及作用尤为清晰和典型。他们播报最新战况、各方动态、与前方记者连线、解说国外电视媒体的现场图像、采访请到演播室的军事专家、与同声翻译的外语专家交谈、衔接背景资料等……总之,工作头绪多,信息变动快,话筒前、镜头前与幕后的协同,都对主播的业务职责和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除演播室直播外,随着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和实践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传播环境的宽松,还有大量的新闻现场直播和突发事件的直播会出现在节目中。总之,主播是直播中直接面对受众的各类信息及各种报道方式的传播者、掌控者。随着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目前常规新闻节目中的主播业务特点也必将日益丰满起来。

做一个称职的主播,需要如下业务能力:

①上乘的新闻播报水准(包括多样化风格);

②透彻的新闻把握能力,对经过记者编辑之手的新闻成品(文字的、图像的、录音的)有敏锐、透彻的理解,对信息的新闻价值有准确、深入的判断;

③一定的编辑能力,即谙熟受众接受心理,有方便和吸引受众接受的信息“导航能力”,为了传播的有效性,具备背景补充、勾连消息的编辑能力;

④演播室访谈及分析议论能力;

⑤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能力;

⑥直播过程中果断成熟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或突发情况的现场处置能力;

⑦作为国际大台所必要的外语能力和国际眼光。

电视新闻主播还要加上端庄大方、成熟可信的形象气质,及质朴自然、专注投入的镜头前传播状态,这些业务能力共同构成了“主播”这个职业称谓的实质内涵。当然,我们应当肯定,随着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不断改进,新闻素质、新闻业务能力得到拓展的播音员,与具有良好语言条件的记者型新闻节目主持人,都能胜任主播工作,毫无疑问,在这个岗位上播音与主持出现了最为明显的融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