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业产业化的现状
1.组建报业集团基本情况
1996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关于同意建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批复中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纸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适时组建以党报为龙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可以带动实现我国报业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移,推进中国报业的繁荣与发展。因而,它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同一批复中还写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是中国报业迈向新世纪的一个重要的飞跃,是中国报业改革的带方向性的大事,它必将为中国报业的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因此,组建报业集团(以党报为龙头)是我国报业改革关键的一步,也是产业化进程关键的一步。
从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10年间,全国共组建了39家试点报业集团。其中,属中央级的2家、省或直辖市级的23家、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业集团14家。它们分布于25个城市中,其中12个城市拥有两家以上的报业集团,2个城市(北京、广州)拥有3家报业集团,其余的13个城市只有单一的报业集团,省级党报集团占主导地位。在现有的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区划中,只有新疆、西藏、青海等8个省区的党报尚未成立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非常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各集团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升。报业集团已成为我国报纸出版的主导力量。
2.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回顾报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面向市场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开始形成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承认了报业的产业属性。从报纸被单纯看做是政党的宣传工具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报界的推广,再到“报业经济”概念的提出,直至报业经济产业化运作理论的产生,报业是逐渐被承认其产业属性的。第二,建立了面向市场的办报理念。随着产业属性的确立,报纸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被重新认识,报业在办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建立了内容定位、经营、管理和人才等重要观念。
(2)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成为舆论导向的主力军
2004年,全国各级党报连同所属系列报总数为1017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53%,平均期印数占全国总量的47.71%,总印数占67.86%,总印张占76.67%。而39家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占我国报纸总数的17%,比重并不大,但这些报纸的平均期印数却大约占据了全国报纸平均期印数的30%,即1/3,总印数占全国的41%,总印张占全国的56%。报业不仅印数增加、受众扩大、影响力提高了,而且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了,我国不少报业集团的年经营总收入已超过10亿元,单品种发行百万份以上的报纸已经有相当数量。报业集团所属晚报、都市类报纸,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占有绝对优势,2004年和2005年两次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检测中,报业集团所属晚报、都市报在竞争力前20强中均占有18席。部分报业集团不仅在区域报业市场上确立了优势的竞争地位,而且具备了辐射全国报业市场的能力。
(3)报业集团已成为报业经济的顶梁柱
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1996年1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广州日报》组建报业集团,作为试点成立一年之后,报纸发行量比一年前增加了30万份,集团年总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比成立前增加了74%、180%、140%。经过10年的发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由集团成立之初的1家主报、6家系列报,发展成为1家主报,14家系列报,4家杂志,1个大型网站,1家出版社。截至2005年12月,集团总资本达61亿元,净资产45亿元,日发行量保持在165万份的高位;2005年广告经营额达到17亿元,连续12年居全国报业之首;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广州日报以47.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综合类报纸三甲。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功组建促使集团化向全国推进,而报业的集团化发展加快了报业市场的整合,提高了报业市场的集中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报业集团的资产规模、广告收入、利润总额等,远远超出一般报社。
据统计,2003年,我国报业资产总数大约为1000亿元,而39家报业集团的总资产为384.46亿元,报业集团所占的资产是报业资产总量的1/3,报业集团在我国报业经济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报纸广告额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据统计,2002年、2003年增长速度达到19.52%和28.93%,2004年比2003年又增长9%。2003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为1078.68亿元,新闻媒体广告总额为550.78亿元,其中报纸243.01亿元,占44%,而39家报业集团的年广告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占报业广告的近五成,年创利税约30亿元以上,成为报业经济的顶梁柱。
(4)报业产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快、创利能力高
据分析,目前我国报业投资的回报率大致处在17%—50%之间,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据统计,从1998年起,传媒业的营业额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2003年,广东四家报业集团就有三家广告收入超过10亿。2004年,全国报纸销售定价总金额达252.9亿元,占当年全国GDP总值的0.19%。其中日报198.8亿元,占全国报纸销售收入的78.6%,周报52.32亿元,占20.7%。从报业集团的资产负债数据来看,资产负债率约为12%左右,与我国工业企业的平均负债率60%相比是相当低的,因此报业集团包袱很轻。而另一方面,报业集团的创利能力却非常强,从37家报业集团提供的纯利润数据来看,达到人均创利3万元,这足以说明报业集团巨大的创利能力。
(5)报业产业发展潜力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制订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纪末的最低限度标准日报的拥有量为100份/千人。千人日报拥有量是联合国衡量一国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2002年底,日本的千人日报拥有量为576,德国为317,美国为228,而中国只有63。我国日报的千人拥有量近些年来虽增长较快,继2003年首次突破70份后,2004年继续上升达到75.86份,但仍未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低限,与发达国家水平更是相差甚远。许多国家的发展经历表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我国2004年GDP达13.65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9.5%,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这说明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
(6)报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报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本产业,而且开始涉足相关产业,如《成都商报》建立博瑞股份公司,参与房地产、广告、餐饮娱乐、酒店旅游、教育等产业投资,甚至借壳上市,在股市上融资。2003年调查表明,39家报业集团共有225个各类子公司,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八大领域:创办杂志、创办手机版、创办出版社、进军影视业、开拓传媒网络技术业务、涉足文体领域以及投资科研院所和兴建度假酒店体系。这些相关产业构成了集团重要的收入来源。
(7)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报刊繁荣,带动了造纸与印刷业以及报刊分销业务的发展。我国报业在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带动上下游行业,开始形成了一个以报业为中心的带动整条产业链的价值增长模式。
二、中国报业产业化特征分析
首先,从理论上我们应为报业产业及产业化进行科学的定义,否则一切探讨与实践将在逻辑上失去支点。
(一)报业产业及其特点
1.报业产业
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是指具有同类性质产品的生产单位所组成的生产群体,或具有同类社会经济职能的社会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群体。
报业产业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报业产业是与一般产业有区别的,因为报纸作为商品是极特殊的商品,是意识形态的、具有政治性的特殊的商品,因而具有非商品性;第二,报业是产业的一个门类,从经济角度看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在市场规律上与其他产业是共同的。也就是说,报纸作为商品是极特殊的商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报纸是商品这一实质。报纸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思想以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商品,它的采编、发行、广告和经营,与一般加工工业在实质上并没有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来定义报业产业:报业产业是指在市场范围中,围绕信息生产加工全过程生产或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生产性企业或组织。
2.报业产业的特点
报业产业作为产业中的一种,具有与其他产业一致的特点,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作为产业的报业,同其他产业一样,通过把报纸作为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进行销售,最终取得营利。报业产业根据自身的产业链,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范围包括:发行经营、广告经营、印刷经营、拓展业务经营及增值业务经营等环节。其中,发行、广告、印刷经营是传统报业集团的经营重点,在报业集团产业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拓展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经营是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也是未来报业集团竞争的主要领域。
(2)作为意识形态的报业,报纸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产品,报业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与一般的产业不同,其经营活动和范围严格按照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律去规范。报纸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不能只以营利为目的,其对社会道德、舆论导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负有特殊的社会责任。因而,报纸所传播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及社会公共道德的制约。
(3)报业产业可以进行“双向销售”。如上所述,因为报纸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又是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所以,它可以同时兼具新闻通报、政治传播与商业海报、市场招贴两方面的功能。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既可以通过直接出售产品(报纸)获得收入(零售或征订报费收入),同时又可以向广告客户收取巨额广告费用,即实现“双向销售”。
(4)报业产业是一种文化定向型产业。具体可区分为综合性报纸和行业性报纸。前者面向的是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要尽量满足更多读者的要求;后者针对的是特定的读者,因此要有个性特点。
(二)报业产业化及其特点
1.报业产业化
在我国,有专家这样认为:报业的产业运作,在本质意义上,是指报纸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主要通过自身规范的市场运作而得到补偿和价值增值。具体而言,一家报社只有实现依靠自身的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去维持其经济运作,才算是实现了产业化运作。这一见解大体上说明了产业化的内涵,但仍然不够清晰。因为,实现报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要进入市场。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相互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报业的投入产出、成本、价格、利润乃至兴衰存亡都要经由市场经济去检验。很难设想,一张没有进入市场的报纸能够侈谈产业化,而事实上我国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报纸尚未进入市场。所以,所谓的报业产业化,是指作为“意识形态的媒介”向“产业经营的媒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