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自律性差
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健全促进电影产业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建立促进电影产业化进程的行业规则和行业准则,没有建立起市场竞争规则。对电影实现产业化经营,单靠政策、行政管理手段,对电影企业的影片制作、营销、发行、播出和放映等各个环节,提倡什么,禁止什么的具体内容是人治,不是法治,造成有些电影为追求票房收入而粗制滥造,低级庸俗,甚至黄色丑陋。
我国电影产业至今没有建立行业协会或联盟等非官方组织,与政府的联系不是靠行业协会,而是靠行政领导,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民间的作用和群众的监督,对电影制作、生产、音像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电影产业活动不能协调和规范,对行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个人隐私、种族、宗教自由等没有明确的界定和保护。据统计,2000—2001年的一年半时间,我国30多个城市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超过600万盘(张),查处违法经营店4000多家,这个数量与实际盗版光盘数量相比微乎其微。许多影片为发行上映花了大笔的钱做广告,还没放映,盗版光盘早已上市。
我国电影没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运营体系,行业自律性差,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加快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对策和措施
中国电影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加快产业化、数字化、现代化进程。中国电影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大力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步伐和进程。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产业体系;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影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保障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格局;建立一批规模化的现代电影企业集团和公司;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电影人才队伍;创作一大批满足广大城乡观众需求的优秀作品;在农村建立起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相协调的电影发展模式。
(一)加大中国电影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后,电影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深化电影产业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电影产业化,必须加大电影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
1.电影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电影产品是商品
从产业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文化产业,电影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生产部门。电影产品具有二重性,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
没有观众的电影就是死亡的电影,电影的政治导向,必须通过市场才能实现,有市场才有政治导向,没有市场,政治宣传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国政府特别是管理层应该首先意识到电影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生产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文化产品,但电影仍然是一种产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
在美国,政府一直都把电影作为产业进行管理,政府通过商务部来宏观调控电影生产和市场,电影产业是拉动美国内需的主要动力。美国把电影产业发展成为资本密集型、资金导向型产业,现在电影产业是美国经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对美国政治来说,电影产品的销售是最大的政治,电影产品销售到全世界,不仅是商业利益,同时也是政治利益,因为电影产品不是普通商品,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隐性广告。电影产品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宣传到全世界。
2.电影产业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
中国电影要加快产业化进程与步伐,必须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与创新。
首先,要尽快破除当前电影产业各种行政垄断和地方壁垒,如对于成立电影节目制作公司的行政审批;对非国有制片企业的歧视;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全国性发行网点的排斥;中影公司进口片独家发行垄断;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各自为政等等。电影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人、财、物是稀缺资源,只有打破行政垄断和割据才能加快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流动,使资源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优化配置。
第二,电影管理体制要从事业主导型向产业主导型转变。要加快电影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剥离的速度,要加强市场机制。政府的职能是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第三,电影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我们要大力培育新型现代电影市场主体,创新电影企业经济体制,不仅在电影生产层面上,而且在发行和放映层面上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来的国有电影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进行股份制、集团化改造,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所有权、经营权、国有资产、民间资本、私人资本等,资本要明确,产权要明晰。
第四,要营造良好的电影市场环境,电影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影产业是内容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生产有健康内容的电影产品。
1.利用本土文化优势,培养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本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出有内容的优秀电影产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唯一古代文明传承没有中断过,在当今世界上仍然发挥着文明作用的国家。中华民族在其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由于历史悠久,积淀下来的历史遗产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的典籍浩如烟海。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传播广泛,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可歌可泣的事件,诉说不尽的文化渊源,这就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永不干涸的源泉和金矿,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内容”。
一种电影文化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国电影产业不仅是在题材上,而且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上要创造性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中国电影要在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上发挥作用,中国电影要坚定地关注民族命运,抒发民族情感,揭示民族矛盾,呼唤民族觉悟,颂扬民族英雄,讴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中国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能获得广泛赞誉,而且在亚洲和世界华语电影市场乃至全球华语文化圈中也会获得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文化认同感。
2.生产精品电影,全面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或产品形象的表征。一个知名的品牌即是产品销售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电影品牌是电影的知名度、美誉度,电影观众的忠诚度,品牌悠久的生命力,是观众多年后永久的怀念。
最民族的,也是最长久的。中国电影要依托我国民族文化的优势,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电影,打造中国电影的品牌。
生产精品电影,打造中国电影品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电影融资到电影生产、销售,电影产品的后续开发与利用等各个环节。中国电影品牌的建设包括:剧本、导演、演员、高科技制作、电影产品、电影放映院线等,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树立品牌,中国才能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电影。
电影《英雄》,一个成功的商业品牌,无法统计《英雄》到底为中国电影创下了多少个第一的纪录。《英雄》是我国第一部大投资——2亿元超大制作的电影;《英雄》是中国第一次本土电影战胜好莱坞;第一次华语电影票房收入创造了两周的冠军;第一次创造了中国电影100年来票房2.5亿的神话;第一次中国老百姓离开电视机走进电影院;海外票房单片累计第一次超过11亿元人民币;第一次让全世界观众领略“中国制造”的品牌电影;海外观众第一次看到名导演张艺谋的艺术才华,张伟平的整合营销能力;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中国电影明星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的风采与魅力等等。
(三)建立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市场
从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的历程看,资本市场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巨额广告和票房收入的背后,是庞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撑,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做强大后盾,美国电影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全面引入资本运作机制,建立高效、有序的电影产业资本市场。
1.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
第一,电影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与机制,才能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拓展广泛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第二,政府应当引导和培育几家大的文化集团、民营影视集团、金融机构、业外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共同出资,建立电影产业基金,为电影产业投融资提供支持。如日本大型电影制作公司联合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建立电影制作基金,它是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基金,观众个人投资于电影基金,基金会根据电影票房收入按一定比例回报给个人。这种把电影观众、制片公司、金融机构相结合,把股权融资与借贷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不仅筹集了制作资金,而且也让观众和投资者有参与意识,同时还是一次有效的电影营销。
2.吸引多元投资者,建立完善的电影投资机制
我国全社会资金供大于求,电影产业处在资金充裕的环境中。行业有市场,社会有资金,许多人看好投资电影的商机。中国电影产业要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疏通各种投资渠道,利用各种筹资方式,广泛吸引多元投资者,特别是民间资本,满足他们“过一把瘾,触一次电”的美好愿望。
以美国制片投资为例:
一部影片筹集资金一般分为三类,根据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和影片收益分配顺序,划分为第一类资金、第二类资金和完成资金。
第一类资金一般是银行贷款,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有严格的借贷手续和抵押担保。银行贷款是影片收益分配中最先偿还的资金,也是承担风险最小的资金。
第二类资金通常被称为风险资本,其来源是制片集团、风险集团、资本扣存集团。制片集团是指各大制片厂及独立制片公司;风险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私人投资者,还包括金融投资者、发行公司、电影院线等投资机构;资本扣存集团是指那些暂时扣存自己的酬金,等到影片放映后再根据协议领取报酬的演职人员,如:明星、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作曲家、技术人员等。由于制片市场难预测,第二类资金又是偿还第一类资金后才清偿的资金,所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大,如果影片失败,投资者血本无归,如果成功,投资者将得到丰厚回报。但对扣存集团的演职人员来说,即使影片失败,他们也会拿到工会或协会规定的最低基本工资。
第三类资金是完成资金,指当影片超过预算时需要追加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制片人、亲友和金融投机者。由于完成资金是偿清第一类、第二类资金之后才进行偿还的资金,所以它承担的风险最高,要求分配的收益也最多。
除上述三类资金外,还有一类捐赠资金,捐赠资金的目的不是商业利益,而是为了公益和学术目的。由此我们看到美国投资制片机制十分完善,投资者有不同层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投资方式,通过把制片资金划分成第一类、第二类和完成资金调动多方投资者广泛参与投资,这种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电影公司股票上市,直接融资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措股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股票筹资是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筹措股权资本的最基本方式。
股票上市目的是增强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更大范围内筹措大量资本。对上市公司而言,主要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提高公司所发行股票的流动性和变现性,有利于投资者认购和交易;第二,促进公司股权的社会化,防止股权过于集中或一股独大;第三,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要受到严格监管,每年在年中和年末要公开、透明报告财务状况,业绩特别差者要停版,这样就增加了投资者的信任度,业绩优秀者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第四,股票上市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本没有到期日,无须偿还,是公司永久性资本,筹资风险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第五,有助于确定公司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第六,便于确定公司的价值,以利于促进公司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因此,电影产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好的电影企业股票上市。
电影企业上市模式和途径要创新:
直接上市途径:如果单个电影公司规模足够大,业绩十分突出,连续三年盈利,上市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就可以采取单独直接上市模式;多数电影公司都是与业内制片企业、发行企业、放映企业、电影院线聚合重组上市;也有一些电影公司与业外企业,如旅游、房地产等,新建联合股份公司上市。成功的范例有:东方明珠、中视传媒、电广传媒和歌华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