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19699300000042

第42章 红高粱

影片档案

出品: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

片长:

91分钟

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

导演:张艺谋

主演:姜文、巩俐

导演简介

张艺谋,1951年11月14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干县农村插队劳动,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84年起在《一个和八个》等影片中担任摄影师。1985年因拍摄影片《黄土地》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88年因导演影片《红高粱》,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其后,他导演拍摄了一系列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影,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等,近期代表作有2002年《英雄》,2003年《十面埋伏》,张艺谋无疑是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导演。在近二十年中,张艺谋是站在中国电影最前沿的人物之一。

张艺谋曾是工人,他超龄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事迹被法国《电影手册》列为影响电影进程的一件大事,事实证明,他日后的确成为“78班”乃至“第五代”中的主将。张艺谋始终没有放弃多方面的探索,他近期大规模的商业制作尽管招人非议,众说纷纭,但他还是万众期待的中国导演。

剧情简介

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给在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奶奶始终不吭声。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熬发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不久,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我奶奶劝住了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我奶奶赎了回来。但我爷爷看到我奶奶头发凌乱,非常生气,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罢休。我爷爷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我奶奶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我奶奶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我爷爷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打死。愤怒的我爷爷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军车炸飞了,我爷爷呆了似的与我爹站在我奶奶尸体旁,我爹放声唱起了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影片分析

影片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影片公映后,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力,在当时一张电影票价几毛钱的情况下,该片票价居然炒到5-10元。影片并未照搬小说的意识流结构,而是将故事改为直线叙述,导演、摄影精心复现了小说构造的色彩世界,使画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以如阳光般眩目、热情似火的红色震惊了影坛。

一、主题

“我给你们讲的是我们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事儿。”影片开始于对一段失去岁月的追忆,而记忆在描述中是浓烈,充溢着生命的激情。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影片以极有冲击力的色彩,奔放的情感表达,唤起了人们对个体的关注——畅快淋漓的生命态度,敢爱敢恨的泼辣作风。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

影片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坦荡、果敢而有尊严地活着,影片中所散发出来的动人心魄的魅力,正是人性中自由张扬的个性,第五代导演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发出了震慑的声音。而这声音居然是关于生命的礼赞,它对传统观念和陈规发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战。《红高粱》的主题鲜明而富有特色,里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而茁壮茂盛的高粱地,正是原始野性而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事情,都是最生动鲜活的生命之歌。

正如张艺谋对这部赞颂生命力的影片所期望的那样“让有文化的人写出长篇大论,让没文化的人也能说出句痛快话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一个社会的民主和进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冲破历史的藩篱,越过曾经的苦难,这部电影是在广漠的高粱地里,迸发出的激荡之歌。

二、色彩

学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造型格外重视。影片表现的是极富野性的原始生命力,那么张艺谋用来成就这种狂野、不羁、张扬之感的重要法宝就是颜色。

张艺谋选择了中国人最爱的“红色”来诠释生命。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激情四射,是豪情万丈,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它炽烈、热情、顽强而有力。因此在影片一开头就是“我奶奶”红润的脸颊,接着是红盖头红色衣服,还有那顶红轿子,之后,野合时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也是红艳艳的,红高粱酿出来的酒是红的,人血也是红的,最后画面全是红色,不仅高粱全部红起来,天地也红起来,如血似火的大红充斥整个画面,完成了影片最华美的乐章。红色笼罩着整部影片,它所构造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空间,而更接近于一种情绪的表达,用颜色完成观众对自然生命力、对完美自由的渴望与赞美。

《红高粱》以红色为主调,但又有对其他色彩的有机调度,形成一个丰富的色彩表意系统。比如颠轿段落广阔的暖黄色区域,黄色的土地、烟尘、皮肤,各种造型实体、空间段落自然随意表现各种调子。黄色是典型的人间色彩,充满了原始意味的张力。局部段落以黄色为主体,红色盖头、轿子、红色的新娘子是美的中心。黄色与红色传达出一种生的希望。

三、民俗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特别是《红高粱》,他在探索一条商业与艺术并驾齐驱的道路。好看,是他的影片一以贯之的特色,而在“好看”之中,又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意义,这也是他蜚声国内的重要原因之一。

描绘民俗的场面,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一再亮相,而《红高粱》之中更不乏让观众交口称道的段落,在莫言的小说中,存在一些虚构的民俗,而张艺谋将其夸大做艺术处理,使“民俗”场面为电影增添色彩,更加好看。比如“颠轿”那场戏,炫耀民俗的作用显然要大于叙事的作用。而且内容本身也并非与现实相符,显然,张艺谋落笔的重点和关注的核心不是真实,而是形式和色彩。而“野合”同样被奉为经典的段落,也因为张艺谋在造型上大做文章而有了深厚的“仪式感”——气势恢宏的折断高粱,唢呐吹得撕肝裂肺,“我奶奶”倒地成一“大”字,我爷爷又是下跪又是低头,轰轰烈烈的形式,完成了对原始生命力的表达。

(刘桐)

参考书目

《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杨远婴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电影讲稿》,徐葆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艺谋电影论》,陈墨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