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虽然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是广电总局调控国产动画购片与收视市场的主要杠杆,但它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三个层次的预期目标,甚至在两个市场中形成了难以解套的循环困境。这集中体现在:它虽然刺激了播出机构的需求、拉动了制作机构的产量,但它并没有提升国产动画的质量和播出机构的购片价格,也没有促成国产动画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的市场细分;它虽然增加了播出机构的播出量和观众的总收视量,但并没有提高播出机构的收入和观众对国产动画的认可度,也没有扩大衍生产品的市场;它虽然变相地控制了播出内容,但它对维护文化安全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尤其对于青年受众,它甚至可能起了反作用。以“禁播令”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还引发了各种争论和疑虑。
如何改进荧屏配额政策,以及如何完善其他相关政策以与荧屏配额政策相配合,共同来发展我国动画产业,本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对荧屏配额政策本身的改进建议
一、增加对播出内容的配额
现有的荧屏配额政策只是针对国产动画与外国动画的分野进行了对播出时间的限制。根据本书对中国动画产业问题的一个基本考量——即要建立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的市场细分,笔者认为仅有对动画原产地的分野是不够的,必须还要针对不同的播出内容对播出时间进行配额规定,即要建立固定的播出青年、成年动画的时段,或者规定播出机构播出青年、成年动画的最低比例,以鼓励青年和成年动画的创作。
在这里,笔者还要不厌其烦地再次强调中国青年动画缺失的事实,和建立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的动画市场细分对发展我国动画产业的重要意义。
很多文献都将中国的3.67亿青少年群体视为中国国产动画可能的受众,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动画的市场有多么大,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么可观等等。然而,中国国产动画的市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青年是丢失了收看动画的习惯的,还有不少看动画的青年人是不看国产动画的。
如果我们粗略地认为动画中的主人公是多大,那么这部片子大抵就适合多大的人观看的话,那么从中国动画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变迁中,我们就可以解读出国产动画这种向着低幼化方向在演进的事实。如表5.1所示,从我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到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热炒一时的《宝莲灯》到2005年上映的《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当我们把这些经典的孙悟空形象按照时间顺序放到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孙悟空似乎并没有随着中国动画的发展在长大,反倒是在变小:从成年形象变成青年形象,又从青年形象变成娃娃脸,身材越发矮小,声音越发可爱。
青年动画是以青年人为主要收视对象而制作的动画片。中国低幼动画泛滥而青年动画缺失的现状,让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观看动画的习惯,或者观看国产动画的习惯。这严重制约了国产动画市场的拓宽,而这一问题是通过简单的在数量上的荧屏配额政策所无法解决的。
因此我们建议在电视荧屏上,不仅要对国产动画的播出数量进行配额规定,还要对国产动画的播出内容进行配额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拉动制作机构对青年动画和成人动画的生产数量,提高青年动画、成人动画在收视市场中的供给,从而有望让国产动画的受众群体扩展到全年龄层,以解决中国动画受众的断层问题。
二、荧屏配额政策不能向电视媒体一边倒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在电视上增加青年动画、成人动画内容的方式,吸引青年人、成年人对电视动画的观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一个连贯的收视电视动画的习惯,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对电视媒体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2008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8-24岁的网民达6669万人,25-30岁的网民达3800万人,这两部分的网民占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量的50%。上网的青年人口,已占青年总人口的60%。很多高中生反映,因为课业压力较重,几乎没有时间看电视动画;而大学生有很多更是由于宿舍条件限制而没有机会收看电视。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媒体背景,与美国、日本等动画发达国家在20世纪发展各自动画产业时所遇到的情况有所不同。美国是20世纪初开始发展动画的几个国家之一。当时美国的电影产业蓬勃兴起,美国动画正是借助其电影业发展的契机迅速起步的。日本动画相对美国动画来说起步较晚,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而20世纪50、60年代正是日本电视迅速普及的时代,可以说日本正是借此良机发展起其规模庞大的动画产业的。如果我们仍把焦点集中于如何开发青年动画市场的话,那么符合青年人收视习惯的媒体就必须得到重点关注,亦即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韩国通过实施电影荧屏配额政策,有效地保护了韩国国产电影市场;法国通过实施电视荧屏配额政策,也有效地保护了法国的本土电视市场,然而应该看到它们都是在电影或者电视是其市场上的主流媒体的时候,开始对这一媒体规定本国产品的配额的。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如果中国的青年都不在电视上收看动画片,而是在网络上下载动画片观看,那么广电总局即使将电视动画荧屏配额的比例提高至100%,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现有的动画荧屏配额政策主要是针对电视媒体的,但为了使这一配额政策能发挥更大效力,我们应该认识到,荧屏配额不能向电视媒体一边倒。就是说政府必须关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即使不提出针对那些媒体的荧屏配额政策,也需要对那些媒体上播出的动画加强管理,更好地维护国产动画市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为动画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第二节 对与荧屏配额政策相配合的其他产业政策的改进建议
一、扶植中国动画产业,要更多予以资金支持
通过对动画产业链中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资金链的断裂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播出机构的购片价格不提升,制作机构就无法从购片市场的交易中回收一定的成本,这就让制作机构很难筹措到资金来策划下一部片子。如果资金链是断裂的,那么荧屏配额政策对制作机构将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而如果资金链被有效激活,那么荧屏配额政策就能发挥出其正面的强大拉动作用。可以说,解开图3.15所示的中国动画产业循环问题链的钥匙,就是让资金链畅通。而在一个产业刚刚兴起、市场调节作用还不完善的时候,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是打通资金链的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制作机构的人士表示,他们希望国家设立一个基金会,每年对全国制作机构生产出的片子,按照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同进行评级,然后再在全国的购片市场上对每级的片子进行一个收购价位的协调。由政府或者基金会直接拿出资金支持播出机构按照协调好的价位对各级片子进行收购。
北京辉煌动画公司的市场总监史书魁就表示:这样的支持政策在动画产业起步阶段是相当必要的,因为播出机构收片价格不提高,制作机构就难以生存,而播出机构的钱从哪里来呢?在产业形成的初期,一定是要国家机器来介入扶植的。针对不同级别片子的协调价格,不需要很高,哪怕能收回成本的20%到30%,制作机构就看到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