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19699700000024

第24章 中国电视综艺的四个浪潮及其思考(1)

张国涛

梳理中国电视综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轨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中又有一个综艺节目类型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主导类型背后又分别体现着四种不同的“电视观念”,即表演、游戏、益智、“真人秀”。正是这四种“电视观念”分别引领了中国电视综艺发展的四个浪潮。

中国电视综艺的四个浪潮

一、表演类综艺浪潮:明星+表演

能够作为表演类综艺浪潮代表性栏目的是曾经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开播于1990年3月14日,而《正大综艺》仅比它晚了一个多月(4月25日)。在此前后,《旋转舞台》(1988年5月)、《曲苑杂坛》(1991年11月)、《艺苑风景线》(1992年7月)、《东西南北中》(1993年1月)等栏目相继开播,表演类综艺节目集体亮相。

表演类综艺节目运作模式即“明星+表演”。明星是节目的当然主角,明星的舞台表演是构成节目的主要内容,而各个不相干的节目之间的串联则由主持人来完成。与之相对应,传统表演美学和播音美学决定了表演类综艺节目的整体面貌与审美形态,“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即的“神圣”事物,传播学意义上与传者具有互动功能的受众,在这里也成为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

表演类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晚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尤其是《综艺大观》,无论在节目内容上,还是结构形式上,无论是主持人,还是镜头语言,都与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被认为是每周末的“小春节晚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观众节日情感的补偿性满足。

在新闻尚未崛起的电视节目格局中,在电视仍处于劣势的大众传媒格局下,表演类综艺热潮延续了电视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娱乐工具”的功能,并在较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情的满足。在社会观念不甚开放、媒介不太发达、娱乐方式尚不丰富的当时,表演类电视综艺热潮无疑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游戏娱乐综艺浪潮:明星+游戏

游戏娱乐类综艺热潮的兴起并非偶然。在市场经济气息越发浓厚的现实生活中,观众的主流兴趣开始转向与经济、市场相关的新闻资讯,以《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为首的电视新闻在培养自己观众的同时,也开始从电视综艺的观众群体中争夺一部分观众。而且,由于本体意识的觉醒,部分观众开始对表演类综艺节目单向、单一的传播模式表现出排斥的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观众的“叛离”导致表演类综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唤回观众成为中国电视综艺的共同命题。

以湖南卫视为首的地方台首先找到了“游戏娱乐”这个药方。1997年7月11日开播的《快乐大本营》尽管不是游戏娱乐综艺的首创者,但作为领风气之先者,以它为首的游戏娱乐节目引领了新一轮的电视综艺热潮。开播后不久,《快乐大本营》在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连获头奖、大奖,这对于开播仅仅一两年的新栏目来说,绝无仅有。《快乐大本营》成为“电视湘军”进军全国收视市场的一个标志,也为湖南卫视奠定在省级卫视格局中的领先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快乐大本营》的火爆程度和速度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由它带来的“快乐旋风”席卷全国,各地省级卫视和城市台在短时间内纷纷上马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有:《欢乐总动员》(北京台)、《非常周末》(江苏卫视)、《开心100》(福建东南台)、《超级大赢家》(安徽卫视),等等。与游戏类综艺几乎同时涌上荧屏的还有一种婚恋类综艺节目,代表性的栏目有:《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相约星期六》(上海卫视)等。

游戏娱乐综艺热潮的兴起应主要归因于自身形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全面游戏化,暗合了“去政治化”的观众心理;明星嘉宾成为主角,观众从消极的“看客”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积极性得到解放,人际传播与交流的介入提升了节目的亲和感;主持人明星化,调动主持人积极性的同时聚拢了人气。但是这种“创新”为当时学界诟病为“克隆”,也不无道理。

游戏娱乐类综艺节目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迈出了娱乐“从功能到本体”的跨越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后,“娱乐”成为各种类型化节目生产的自觉追求,为中国电视文化深深打上了“娱乐”的印迹。

三、益智博彩类节目:游戏+知识

就在游戏娱乐综艺饱受学界诟病、日趋式微的时候,一种互动式益智类综艺栏目悄然升温。与前者不同,益智类综艺热潮最先由央视发起,后在全国普及,由此可视为央视为治疗“游戏娱乐”之痛的应对之举。1998年11月,央视二套(当时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推出了由李咏担当主持的《幸运52》。这是一档在借鉴国外同类节目形态(由英国BBC制作的Go Bingo)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加以本土化改造的新型节目样式。开播后不久,《幸运52》以其新颖别致的节目形态、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等特点,赢得了社会与观众的喜爱。在由多家报纸、网络媒体联合举办的“2000中国电视节目排行”评比活动中,《幸运52》被列为“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榜首,主持人李咏被评为“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借此势头,2000年7月,央视二套再接再厉,又在周末晚间黄金时间适时推出了由王小丫、李佳明主持的另一档益智类综艺节目《开心辞典》。开播不到半年,栏目收视率呈不断上升态势,在中央电视台二套年底所有节目排名中,仅次于老牌益智类节目《幸运52》,位居第二。

与游戏娱乐综艺热潮的“速热”不同,益智类综艺热潮到来的速度稍显迟钝。在世纪之交,跟风而上的益智类综艺节目才有:《三星智力快车》(央视一套,2000年7月16日开播)、《财富大考场》(上海卫视,2002年元旦开播)、《无敌智多星》(江苏电视台)、《赢遍天下》(广东电视台)、《超级英雄》(湖南都市频道)等。与央视的三档益智电视节目不同,其他电视台多以高额奖金作为诱饵,《超级英雄》以“知识就是财富”为口号,号称“千金一题”:答对5道题5000元,10道题5万元,15道题50万元,最高平均每道题33333.33元。“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在业界引发不少争议。《幸运52》、《开心辞典》虽然在奖品设置上也体现出了相当的商业色彩,但这种色彩被精心设计的“家庭梦想”、“公益热情”的合理诉求冲淡,在节目导向上向主流意识靠近。事实证明这种转移策略是成功的,也是长远的。

知识并游戏着,是益智类综艺节目的基本模式,也是益智类节目能够超越游戏娱乐节目并掀起一股新的综艺热潮的高明之处。传统综艺一直是以强调“寓教于乐、雅俗共赏”而著称,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化理论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电视表达方式,并导致节目难做也难看、传播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在游戏娱乐节目中,这种教化理论是被完全抛弃的。但益智类节目通过大众游戏这个参与通道,通过家庭代表及其家庭成员的参与,表现家庭的和谐亲情的同时,传播知识,挑战智力,使寓教于乐的教化宗旨得到另类体现。

这种理念与形态所架构的益智类综艺节目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相当的开放性,在理论上解决了栏目内部的发展与创新问题,栏目的后续发展空间得到了相应的保证。《幸运52》、《开心辞典》运作至今,栏目面貌尽管变化不大,但一些主题策划仍不时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令观众常看常新。不难看出,尽管益智类综艺作为一种浪潮已经过去,但益智类栏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活跃于荧屏之上。

四、“真人秀”综艺浪潮:平民+“秀”

“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或游戏节目。这种始于荷兰的新型电视节目形态,如今仍火爆风行于欧美各大电视台,虽屡遭诟病甚至抵制,但由于收视率屡创奇迹,成为各家电视台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曾引起较大轰动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有:《老大哥》(Big Brother,荷兰、德国、澳大利亚、丹麦、美国等)、《幸存者》(Survivor,美国CBS)、《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美国FOX)、《阁楼故事》(Loft Story,法国)、《硬汉》(Tough Guy,德国)、《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美国)等。《幸存者》是前期中国电视野外生存挑战类“真人秀”节目的主要蓝本,而《美国偶像》则是《超级女声》直接模仿的对象。

尽管“真人秀”在中国出现才有四五年的历史,但事实上中国电视的“真人秀”实践已经走过了一个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节目形态也进行了单纯模仿、引进模式和自主设计的多种尝试。以2003年中国电视“真人秀”论坛为标志,前期电视“真人秀”节目除《完美假期》外,其他节目几乎千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战类的“野外真人秀”,而后期则是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室内真人秀”。同样是“室内真人秀”,国内电视节目因为“在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人性深度的表达和调用方面,都会受到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的制约和规定”,没有照搬西方“室内真人秀”侧重于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展示人性丑恶和情色性爱等内容,而是选择了“综艺+真人秀”的节目策略,在操作模式上坚持继游戏娱乐热潮以来的平民(非明星)路线,力图将平民打造成电视娱乐的主角,在大众娱乐的同时娱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