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19700100000032

第32章 S(1)

80.扫帚星效应(forked-tail effect)

晕轮效应的一种,一般指对某人某个方面给予了消极评价后会导致人们对其整体也给予消极评价,属于一种认知偏差。[李春生主编:《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由于对主持人某一次或几次的主持不满而形成对其整体的不好评价就是这一效应的典型反映。

2005年7月朱军在主持一期《艺术人生》节目中,对《无间道3》的演员进行访谈,其中有这样一段。朱军问刘德华、梁朝伟:“你们分别给对方从三道题目中选了两题,想不想知道对方没给你们选的那题是什么?”刘德华对梁朝伟说:“这是心理测验啊?”接着他们商量确定以后对朱军说:“不想知道!”朱军问:“真的不想?”刘德华和梁朝伟斩钉截铁:“不想!!”朱军再次发问:“真的就不想知道对方留的是什么题目?”两位回答:“不想。”朱军此时有点尴尬,停顿了一下竟然冒出来这样一句:“那我还是得说出来。”接着念了本来准备好的题目。

这一片断使得很多的人对朱军产生反感,网上一片谩骂,“煽情”、“缺少文化内涵”、“语言贫乏”、“照本宣科”这样的词开始频频与朱军联系在一起。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道:“更有那期采访《无间道3》的节目,朱军被人家梁朝伟和刘德华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回答几次晾在台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之死板拙劣显而易见,还想当台看人家的热闹笑话,让两人互相读出对方不想被读出的字条,制造尴尬场面,心思那是相当的恶俗。”

也还有一些更加敏感的观众,对主持人的一些细微表情产生了负面的认知。一位网友这样写道:“昨天看中央三套《艺术人生》,访谈李玲玉的,又是朱军主持的。本来对他的印象还可以,但自从红楼梦20年再聚首以后我就讨厌他了。当时的嘉宾是红楼梦的作曲人王立平,当他说到自己的一次创作时哭了,这个家伙居然发出一声干笑。看到这里,我就很反感,人家说到动情伤心处,你居然以干笑应之!不是没教养就是没素质就是没心肺!不知道是我的成见还是他的素质确实就差,感觉他的主持还是那样,缺乏真情,多是做作。这样的人居然可以这么长久地主持《艺术人生》这样一个人文性质的节目!央视真不知怎么搞的,我就不信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主持人。”

由一声干笑而引起观众这样强烈的反感恐怕也是朱军始料未及的,并且从一声干笑中观众得出的是“没心肝”、“没有素质”这样非常严重的负面评价,这正是典型的扫帚星效应。

客观来看,仅凭几期节目不能代表一位主持人的整体水平,而且主持人的业务水平高低与他的道德水平也没有直接关系,可是许多人由于对主持人某几次主持的不满,就将厌恶扩大到主持人本身。

客观分析,朱军的主持的确有欠妥之处,如有时言语的表达有些生硬,对嘉宾心理的体察还不够深入,使观众感到别扭。但是从整体看,朱军主持《艺术人生》节目已经超过六年,引起观众反感的节目毕竟还是少数。从网友提出的意见来看,对朱军的不满主要也就集中在几期节目上,多数不满的观众都提到了朱军过于煽情,总想让嘉宾流眼泪,这可能与主持人的风格有关。

由此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避免因别人的一时失误而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当然,对当事人而言,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由于扫帚星效应而给自己带来负面的评价。(范璟)

81.色彩效应(color effect)

由色彩渲染的环境引起人们情绪变化的现象称为色彩效应。

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商场、机关、学校以及许多家庭都会悬挂红色的条幅或对联来表达欢快的心情。人们走在大街小巷,被一片红色的海洋包围,自然会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大众媒体因其覆盖范围广和影响力大,便成为制造色彩效应的强大力量。

2006年春节前夕,中国电信打造11808名牌,其广告巧妙地运用色彩效应设计了一个视觉记忆亮点。开心快乐的男女老少一旦拨通电话,随即从空中降下一个个大大的礼包,这是整个片子的串场符号。同时,广告大胆采用符合节日气息的“红色”作为整个场景的主色调。如何把这个红色运用恰当,既不杂乱艳俗又不失欢乐喜庆,这个尺度是很难拿捏的。广告公司尝试了多种配色方案,最终将深红、浅红、粉红、橙红等多种颜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采用舞台戏剧式的表演,在并不艳俗的大红场景中体现一份现代与雅致。“祝福在你我之间传递不停”的温馨歌曲萦绕耳边,把整个电视广告影片营造出一个团圆、喜庆、温馨的氛围。仅三周的传播时间,11808的投放用较高的性价比取得了最佳传播效果,从而提升了电信的业务销售额。

这种营销手法的成功正是迎合了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偏爱。看到红色,中国人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喜庆感。这就是为什么在结婚、开业、晚会等等喜庆的场合我们看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红色的原因。[索菲娅·阿扎提:《一种心灵的感动——打造长期假日促销品牌》,《广告人》2007年第4期,第26页。]

色彩效应同样也可以被运用在报纸的排版印刷上。色彩作为一种报纸编排设计的元素,其功能一是可以传递信息,因为色彩是一种最易被接受的视觉语言,可以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左右人们的注意力和情感。在这方面,彩色新闻照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把新闻事件的外部环境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二是色彩可以表达感情,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三是色彩还有组织导读功能。研究中发现,色彩不仅可利用其自身的强度对比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而且相关联的颜色之间在视觉上会形成和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可以引导读者的视线在一种或几种相关联的颜色之间跳跃,这种跳跃恰恰是色彩强度差的大小对人们注意力的导读功能最直接的体现[韩富斌:《色彩元素在报纸编排中的运用》,《今传媒》2006年第10期,第43页。]。

著名导演张艺谋曾经说过:“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张艺谋对色彩的艺术化运用已然自成一套审美体系。无论是从早期的《红高粱》,再到中期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还是后来的《英雄》、《十面埋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部都“秀色可餐”,观众都被囚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围墙里,一幕幕看过去,满目斑斓,眼花缭乱,震慑人心。

无论是广告、报纸还是电影艺术,都离不开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色彩可以帮助编辑和导演更顺畅地传情达意,使他们的理念和观点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也使得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含蓄却无比生动。(赵蓓蓓)

82.斯楚普效应(Stroop effect)

一般情况下,当字和字体颜色不匹配时,个体的反应速度会比较慢,比如用红色笔写“白”这个字,不如用红色笔写“红”这个字使人认知的速度快。这种颜色对字词意义的干扰效应即为斯楚普效应。[〔美〕R.A.巴伦、D.伯恩著:《社会心理学》(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1页。]

斯楚普效应的实质是由于特定刺激的形式与意义发生矛盾,被刺激者的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难以集中精力对特定刺激迅速作出反应。如果将斯楚普效应类比到传播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表达载体(符号)与信息意义(内容)的冲突。信息的意义与信息的表达载体应该保持一致性,如果信息表达载体(符号)选择不当,将会使信息的意义(内容)受到干扰,从而影响传播效果。例如,医务工作者开展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活动,交警举办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参与活动人员应该穿着职业装,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形象与宣传内容是一致的,穿制服的交警形象与其宣传内容也相协调,与穿着便装相比,可以增强宣传效果。此外,在场合的选择以及氛围的营造上,也应力求和宣传内容协调一致。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报纸上的图片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法宝。对于那些较为抽象的或是信息含量丰富、涉及范围较广的新闻,应以文字为主再配以图片。图片与文字恰到好处的配置,可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但是,如果图片选择不当的话,像出现了与报道内容无关或相悖的刺激物,则会起到干扰作用,产生斯楚普效应。再者,新闻图片与标题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斯楚普效应。如果标题信息与新闻图片不匹配时,也会起到干扰受众正确理解图片意义的作用。因此,新闻图片需要编辑精心“包装”,找准题眼,制作标题。标题是新闻图片的眼睛,它或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或揭示新闻图片的意义,或评论新闻事实的内容,直接影响到新闻图片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在2008年4月15日的《北京青年报》A3版上刊登有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荣誉颁给最具爱心的人》,副标题为:“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揭晓,累计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的邵逸夫获终身荣誉奖”。导语为:由民政部主办的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14日在京揭晓。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累计向中国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的香港百岁企业家邵逸夫先生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但占据版面2/3位置的大幅压题图片,却是获得“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的江苏省如皋市邮政局“爱心邮路”代表的领奖照片。除了在图片下有一行简短文字说明外,新闻并没有对图片中人物的事迹进行详细介绍。按照标题和导语的行文逻辑,以及给读者所造成的直观印象来看,似乎新闻强调的报道重点应该是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的邵逸夫先生,但所配图片却与报道侧重点并不一致,令人费解。这幅配题图片不但没有起到加强报道主题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读者理解报道内容的干扰因素,读者在看这则新闻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斯楚普效应。(牛新权)

相关实验:

斯楚普效应又叫“干扰混沌效应”、“颜色干扰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楚普(Stroop,1935)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研究者对视觉选择性注意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时,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被刺激者难以集中精力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如教“黄”字,就要用黄色笔写,教“红”字也用红色笔写,如果反过来,就会干扰学生的识记。在教幼儿认字时,经常使用色彩艳丽、生动形象的“看图识字”卡片,比如“红字”,用红色物体(如红旗、红太阳、红花)来表示,“绿”字则用树叶、绿草加强效果;如果相反,“红”字配绿色图形,“绿”字配红色图形,则干扰识记。斯楚普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秒的时间。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彩色实心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斯楚普干扰量或斯楚普效应量。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斯楚普干扰效应。斯楚普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高[王才康:《Stroop其人和Stroop效应》,《心理科学》1994年第4期,第232~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