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19700100000009

第9章 D(2)

15.定势效应(set effect)

也称“心向”。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即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它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定势”一词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G.E.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原来是指对某一特定知觉活动的直接准备性,目前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人的知觉、思维、记忆中都有定势现象,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在新闻写作中,思维定势常以“套路”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一种套路来报道一类现象。比如到了佳节,必然要报道各个地方彩旗飞舞;赶上洪涝,报道前线官兵英勇保护百姓财产等等。这些思路,为新闻工作提供了一些章法,但是有时也会限制记者的思路,使得一些事情的本质在定势中被忽略了,甚至无意中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常常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对已有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才能写出精品。

比如一说到候鸟成群结队地回来越冬,媒体的报道往往会说这是因为污染减轻了、湖水变清了,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套路,也是定势效应的体现。然而,在类似的报道几乎成了武汉各媒体往年冬天候鸟归来时的“招牌菜”时,有一名记者从闻到的湖水的臭气中,对现成的“思维常规”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进行了现场采访和观察,发现东湖水的恶臭主要来自三个地方:一是水果湖排污口,一是东湖水上训练基地附近,一是中科院水生生物所门口,这几个地方是东湖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而恰恰这几处正是候鸟(主要是红嘴鸥)成群结队聚集的区域。

在访问胡鸿兴教授后,记者惊讶地发现,红嘴鸥的到来,并非因为东湖污染减轻,而恰恰是因为这些鸟看中了东湖的污染!原来,红嘴鸥又被称作“湖水的清洁工”,它不但吃鱼虾昆虫,而且吃湖水中的各种细菌杂物。因东湖受污染多年,湖中的鱼虾昆虫变少了,倒是藻类大量繁殖、菌虫密布,聚集了红嘴鸥越冬的大量食物,这才是吸引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到这里来越冬的真正原因!

胡鸿兴教授还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严重后果:红嘴鸥在吃进受污染的食物之后,会造成代谢失调,并导致红嘴鸥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少以致灭绝。因此,红嘴鸥在东湖越冬,绝非是鸟类的幸事,很可能是一场生态灾难。胡鸿兴教授的分析和判断,完全迥异于过去人们所了解到的“污染减轻使越冬候鸟又回来了”的认识,是一次振聋发聩的科学澄清[黎勇:《突破思维定势探寻事实真相——从一篇获奖新闻看科技记者的日常观察与创造性思维》,《新闻战线》2005年第1期,第78~79页。]。

这位记者打破了思维定势,从而挖掘出一则重大的科技新闻。这篇报道后来相继被评为长江日报季度好新闻一等奖、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武汉新闻奖二等奖和湖北新闻奖一等奖。(范璟)

16.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

两种不同事物同时呈现或继时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时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的现象。[黄希庭主编:《简明心理学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对比是新闻采写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方法。把新闻事实中隐藏的内在逻辑性及其价值评判充分地展示出来,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矛盾双方的本质特征,就能构成对比。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出兴奋点,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让观众领悟其思想内涵,从明显的事实中凸现其新闻价值,正是记者吸引受众眼球的秘诀。凡事一经对比,就给人深刻印象。例如电视新闻报道《南浦南原两村党支部作用不同结果不同》的导语是这样的:“观众朋友,这里是灵石县静升镇。今天上午,这个镇一条山沟两个相邻的山村同时发生了两个事件:一是晋中首富南浦村投资800万元的炭黑生产线投产了,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南原村变卖集体的最后一点家当——村党支部的办公窑洞。”作者通过贫富对比的导语,把带思辨色彩的新闻报道推到观众面前,使其很想了解究竟,欲罢不能。大大增强了新闻的表现力和说服力。[熊劲松:《如何突出电视消息中的兴奋点》,《电视研究》2001年第9期,第15~16页。]

又如,有位记者有一次在江西崇仁县采访乡镇企业,听说该县“长城”、“长衡”两家生产减震器的公司经理,本是同一个企业的老搭档,因经营思想不同,产生分歧,县里便把一家企业分成两家,分别由这两个人领办,结果都办得很红火。如果仅就这两家企业办得怎么好来展开报道,难以写出新意。该记者通过对这两家企业纵横对比,提出如果他们还捆在一起干会怎么样?现在分开了,一个积极性变成两个积极性,企业发展更猛更强,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新闻视角,那就是企业结构调整中,更要重视人的调整。由此写成《一分为二大于二》的分析性报道,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示[陈青峰:《别开生面“比”中来——浅谈对比在新闻采写中的效用》,《新闻战线》2006年第2期,第51页。]。

在新闻采写中,以对比的方式叙述事件,分析思辨,可以使模糊的变得清晰,隐晦的变得鲜明,平淡无味的变得奇峰突起,从而洞开新的视角,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能言,使新闻作品开掘出给人以启迪的应有深度。(车玥)

17.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将若干长方形的骨牌竖着排列成行或某种图案,只要碰到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接二连三地倒下去。大众的心理和行为,犹如多米诺骨牌,在一个很小的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先来看2008年发生在塞内加尔的一则奇闻:

新华社电,塞内加尔一所中学的教务人员说,校内50多名女中学生18日出现怪异行为,“集体发疯”,晕倒或尖叫。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达明·盖伊中学”校长阿迪娜·艾达拉说:“这一怪异现象起于5年级一个班级,3名女学生突然倒下。30分钟后的课间休息时间内,一些高年级学生出现同样情况。”美联社报道,这一现象开始于当地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1时,这家中学的55名学生被送往医院,其中53人为女生,仅有2人为男生。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的一名15岁女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突然感到头疼得厉害,所以开始尖叫,接着便晕倒。从那刻起,我便不知道身在哪里。”另一名女生说:“我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我突然感到前额冒汗,身体摇晃,于是大叫。”当地医院精神病医师阿巴巴卡尔·韦拉内解释说,这可能源于一种多米诺效应,当女生看到其他人尖叫、晕倒后,自己也出现类似情况。这种奇怪事件并非首次在塞内加尔发生。当地一家报纸14日报道,北部波多尔地区也曾发生16名女生同时晕倒的事件[《塞内加尔50多名女生“集体发疯”——精神病医师解释,可能源于一种多米诺效应》,《北京青年报》2008年4月20日。]。

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谣言传播中时有体现。1999年4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郑州市“网虫”温保成、王飞、查一亮三人分别在郑州商都信息港BBS公告栏发布“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行长携款潜逃”的谣言,谣言在网络的助力下传播速度逐渐加快,很快到处可见。不明真相的储户(受众)就如同多米诺骨牌,这则网络谣言推倒了第一个受众,也就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紧接着更多的人陷入谣言的攻势和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中,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心理防线被击垮,一个个都倒下了。民众对银行的不信任感逐渐聚集并升级,最后爆发,引发了银行挤兑风潮。不明真相的储户争相到交通银行郑州分行各营业网点大额提取现金,提前支取现金或销户。从4月19日至4月22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各网点更出现挤兑现象,4月21日挤兑达到高潮,造成该行直接经济损失1252万元,间接损失2050万元[林述:《互联网上散布谣言郑州交行惨遭挤兑》,《福州晚报》1999年6月27日。]。

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可以运用到广告创意中。台湾的一则竞选广告,是运用该效应进行创意和创作的当代经典广告之一:原本十分干净整洁的办公室,一名男员工将一张废纸随意投向垃圾桶,垃圾桶上未熄灭的烟头立刻将废纸点燃,刚巧烧着站在旁边一名男士的衣襟,男士开始奔跑,其身后的员工马上拿起灭火器,结果碰巧砸到了站在旁边的女员工头部,女员工被砸倒又撞到了坐在一旁办公的女士,女士顺势向后倒又碰倒了后边的柜子,柜子砸向饮水机,于是饮水桶被撞飞到旁边的办公桌上,办公桌旁的男员工欲起身躲避,结果又撞到了一旁踩着梯子正在修理天花板的工人,工人掉下来又压到了几名女员工,顷刻间整个办公室已混乱不堪,只剩下那名最初扔弃废纸的男员工,战战兢兢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这则广告首先通过强大的视觉震撼引起受众的注意,再借悬疑式的剧情发展,利用人们对“多米诺骨牌”的好奇心理引发受众的兴趣,最后在悬念揭晓的同时,使受众深刻地回忆起广告的主旨和诉求(广告旨在号召观众在竞选期间慎重投票),整个过程耐人思考与回味,从而引发受众去投票的欲望,继而影响受众的投票行为。该公益广告迅速实现了受众注意——兴趣——记忆——欲望——行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失为难得一见的广告创意精品。(石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