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19700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17世纪末,德国一些大学开始开设报学课程,一些大学生撰写报学方面的学位论文,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开始发端。经过几百年的演进和发展,新闻学研究和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发展成今天蔚为大观的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体系和教育体系。2008年,恰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立100周年、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在纪念这两大盛事之时,我们出版这本书,向无数从事过和正在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教育的人们致礼。

新闻传播学教育,是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相互伴随发展的产物。在西方现代新闻事业的影响下,我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版发行现代报刊,一些研究报学的论文随后开始出现。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后,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正式发端。随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厦门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等相继成立,为以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尤其是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焕发了勃勃生机。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截至2008年6月,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已达877个,其中新闻学267个,广告学323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88个,编辑出版学64个,传播学31个,媒体创意4个;新闻传播学硕士点101个,博士点15个;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的培养始于1998年,现已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7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在校学生达11万人。

审视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大发展带来的繁荣气象,另一方面是繁荣气象下隐藏的一些问题:随着新闻传播教育的急剧扩张,师资、设备、教材、科研经费的短缺与不足日益显露;学生就业困难已露出端倪。这些问题已引起新闻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关注和忧虑。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来寻找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新闻传播教育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来寻找新闻传播人才的成才规律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途径。本书内容最初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研究成果,使原科研成果得以充实和扩展。

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共9章):

一是论述了我国近现代新闻人才成长规律(1~3章);

二是综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主要特色(4~7章);

三是分析了世界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第8~9章)。

在研究和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近现代优秀新闻工作者究竟是怎样成才的,有些什么样的成长规律可循?本书试图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进行探析。这样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总结历史,也是为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现实服务。

第二,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从学习西方入手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传播教育究竟走过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有什么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这些经验的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不无裨益。

第三,研究中外新闻传播教育,最有学术价值的是发掘其中的新闻传播教育思想,中外新闻传播教育事业有没有形成教育思想?如果有,其核心内涵是什么?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新闻传播教育有指导作用,而且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

第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本书研究和撰写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服务。那么,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经验值得总结?有什么样的教训值得记取和反思?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是本书立论的基础,也是本书的结论。

以上所列问题,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新闻传播教育是一项博大精深的事业,时间上横跨几百年,空间上遍及全世界,我们能为这样的事业而奋斗是幸福的。

雷跃捷、辛欣

2008年11月1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