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解码电视湘军
19700600000079

第79章 致谢

感谢魏文彬先生可爱的小孙女儿魏语小朋友。尽管她年仅一岁有半,但我郑重地把她列为我要感谢的第一个人。她是我和魏文彬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一直把她假想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并曾考虑将本书题献给她。因为我相信,魏文彬先生从坚决不同意接受采访到最终敞开心扉,与她适时地光临人世不无关联:她的到来消融了爷爷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坚硬,令他变成一个柔和亲切的长者,对一切都怀有脉脉温情,慈祥而宽容。我也相信是可爱的小孙女儿触动了他讲述的愿望——我用以说服他的一个理由是:你总该留下些什么,好让你的孙辈能够借此触摸到祖辈的灵魂。

感谢魏文彬先生最终肯于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讲述了他15年艰辛改革的心路历程、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细节以及他的家族故事,也感谢他容忍了我在某些方面的无知和苍白。

感谢现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欧阳常林先生。他是一个非常低调务实的人,历来主张少说多做,轻易不接受外界的访问。但他仍于百忙之中接见了作者,并就研究视角和写作立场等问题向作者提出了善意的忠告,后来亦曾拨冗审阅绝大部分书稿。

感谢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姜欣女士。她是魏文彬先生极为信赖的助手,而我在与她打交道的过程中深深地懂得了她深获信赖的原因。我相信很少有女子能像她那样同时拥有同样强健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又同时拥有同样出色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她是本书的第一个审阅者,她的“火眼金睛”让初稿中的许多不妥无处可逃,这些不妥大至事关政治,小至一个标点、一个笔误,她的严谨与精准让我心悦诚服。

感谢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先生。他是我的老领导和老朋友。本书中有一段关于他的文字写道:“他有一条颇为出名的‘毒舌’,表达意见向来直截了当,从不拐弯抹角,因为既有思想的锐利又有语言的精准,当他想要表达否定性意见时,往往攻势凌厉。”他的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审阅本书的过程中。他的高标准严要求曾经给我很大的压力,但我从中获益良多。

感谢已经调任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的丁晖先生。他是我早年在湖南电视台《焦点》栏目的同事。我曾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他:“打了十几年交道,我从未见过他不诚恳。他话不多,很少打场面上的哈哈。他经常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当地伸出援手,所以年纪轻轻就得了‘及时雨’的雅号,并且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雨。你若跟他商量事情,他总是又沉稳又干脆地说出你最想要的那个答案——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他抓问题迅速准确,也看得透你的心思;其二他肯站在你的立场来替你着想。很多坐火箭上升的新贵都易被人批‘人一阔脸就变’,他‘阔’得很快,脸却不变,始终还是那样诚恳的一副模样,远远近近的人,无论高低贵贱,得意失意,他都给你同一副脸。这一点使我坚信,他的成功是一种必然。”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依旧像当年在《焦点》栏目组那样,得到不少“润物细无声”的帮助。特别是他“出道”以来从未接受过外界采访,唯独这一次破了例,这使我深感荣幸。

感谢曾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现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兼湖南日报社社长的覃晓光先生。他曾在百忙之中极为亲切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他的谦和平易、真诚坦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魏文彬先生穿越风雨、历久弥坚的深厚情谊让我懂得惺惺相惜的感觉如此美好。

感谢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秋云先生。他是一个全无伪饰、极为直率的人,他提醒我注意一个“失败”的魏文彬:“我建议你写老魏要多挖他的思想,他的做法之外的一些东西。要思考为什么别人做不成的事他做得成,为什么他做成的事没有更多的人喝彩却有很多人挑毛病。”

感谢湖南广电集团副总经理罗伟雄先生。他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坚定了我写作此书的信心与决心:“如果不写他或是没写好,从湖南广电的发展史来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缺陷,对中国的传媒、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要好好地写。要写他的心路历程,各个不同的阶段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感受,他的痛苦,他的挣扎,他的寂寞……”我希望,他会在字里行间看到我在这些方面所做的艰苦的努力。

感谢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聂玫女士。她和姜欣一样,是魏文彬先生身边的“超级女生”,是我佩服的女中君子。作为多年旧友,她不只给我工作上的支持,还给了我许多生活上的照顾,包括让她可爱的父母给我做很好吃的饭菜。而她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机智的表达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享受到许多工作之外的乐趣。

感谢魏文彬先生的秘书吴文刚。他是魏文彬先生最近距离的观察者和研究者,他的很多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感慨很深的一点是,他对他所服务的对象充满热爱和尊敬,同时又具有一种一般年轻人难得会有的历史使命感,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悉心地记录着一切。由于他敏锐的感觉、独特的认知方式,他既记下大的历史事件,也记下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和片言只语,使得历史变得丰满而生动。我曾经专门花了两天时间从小吴的笔记本上摘取有用的材料,每一次摘取一颗“珍珠”,我都会在心里向小吴致敬一次。

我还需要感谢湖南广电的许多人。局办的王小夫先生、李云飞女士以及曾在局办工作的端木先生,还有许多热情接受我的采访、耐心解答我各式疑难问题的同志。数不清在过去的两年间我究竟“骚扰”了多少新朋旧友,徐东凯、阳元秋、盛伯骥、喻国华、王旭波、肖宁、蒋子云、高延湘、刘琛良、施华耕、方列……笔墨所限,“余不一一”——“余不一一”是魏文彬先生写信喜用的结句,在此借用。我从诸位那里获得的宝贵材料,或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在书中,也有许多深具价值的材料和观点,由于作者认识水平和写作功力以及篇幅所限,未能编织进本书之中,但它们无一例外地清晰了我回望历史的视线,增进了我对魏文彬先生个人和整个湖南广电的理解。

话说回来,无论笔墨怎样的不够,还有一些人不能不谢。首先是我的导师蔡雯女士和她的爱人丁士先生,两位都是“新闻人”,一个在学界,一个在业界,事业上遥相呼应,生活中琴瑟和谐,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其次是我的好朋友、央视《焦点访谈》资深记者李玉强女士。在本书采访调研与我的教学工作恰巧发生严重冲突之时,她以义不容辞的感人姿态替我分忧,挤出时间代我上课,并且以她比我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我的学生们的欢迎。

接下来谢谢我的先生,想起他我总是觉得心中温暖。他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我的一切,让我活得身心舒展,自由自在。每一次我想飞翔,他都毫不迟疑地给我插上翅膀。他慷慨地资助了我前期调研的绝大部分费用,让我可以没有任何压力、无须怀有功利目的地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

接下来谢谢儿子,他曾在我倦极睡去的时候坚持不让别人打搅我的休息,也曾在我紧张工作的时候替我挡接电话。尤为难得的是,他虽只是个高中生,但却对我的工作表现出不只是出于礼貌的关注,常常就我所写的东西发表切中肯綮的评论,有时评论的老辣程度,与他的年纪并不相称,我为此感到骄傲。

接下来谢谢夫家的大姐周立业女士,她在母亲身患重病的时候妥善安排了一切,让我可以安坐书斋之中几乎不受这一重大事件的影响。我非常感谢她对我在家庭事务方面的疏忽所给予的理解和对我的工作所表示的尊重。对我的婆婆李林美女士,我怀有深深的歉意与敬意,在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给她的陪伴和照顾少之又少,事实上,即使在她接受化疗的那些日子,她对我的照顾也多过我对她的照顾。而她在病魔来袭之际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与豁达,给了我许多关于生命的启迪。我的公公周英侠先生是本书样书的第一个读者,我很感谢他能够一口气读下去并且善意地夸奖我写得好。

我还需要特别感谢我的弟弟和嫂子,他们都是媒体中人,熟知电视业务,帮我做了大量的录音整理工作,那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出于保密以及保证品质的需要,我不能委托市场上的速记公司来做这项工作。

感谢所有的兄弟以及他们的夫人和孩子,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是我力量的源泉,是我相信人生非苦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