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19701600000045

第45章 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体现(18)

孙悟空向牛魔王的夫人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也不止一次地被改编成动画片。其实,铁扇公主最初并不是中国的妖怪,而是来自印度的罗刹女。佛教从印度传到我国的时候,很多妖怪也随着佛经一起来到了中国,罗刹女就是其中之一。罗刹的梵名是raksasa,也被翻译为罗刹娑、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等,指的是那些专门吃人肉的恶鬼,女的罗刹则被称为罗刹斯(raksasi,又叫罗叉私)。佛典《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有这样的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在此书第七卷又有记载:“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根据《法华经》、《孔雀经》等佛经的记载,守护诵持《法华经》的就是十位罗刹女。专门吃人的罗刹女怎么变成了佛经的守护者?这是因为她们听了佛祖说法之后受到了感化,并从此誓愿守护佛法,成为佛教的守护神,而且常常参与法会。在后世的很多神魔小说和都市传闻中,都出现过罗刹女的身影。一般来说,这些故事都保留了罗刹女“甚姝美”的特点,她们妖艳无比却性情暴烈,常常是爱情悲剧的主角。

在万氏兄弟的动画片《铁扇公主》中,向铁扇公主借扇的不是孙悟空,而是猪八戒,这恐怕是因为猪八戒的形象更有喜剧色彩的缘故。而且,片中的铁扇公主妖性十足,妩媚动人,这与后来的“西游”动画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在1941年,中国动画还没有被定性为“教育儿童的工具”,观众大部分是成年人,因此片中才有了猪八戒和铁扇公主的调情,才有了铁扇公主“大王啊,你把旧人丢……”的哀怨歌谣,才有了猪八戒“牛大嫂,太风骚,众小妖,都俊俏……”的得意洋洋的唱词,这在中国动画中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在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动画片《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不再是万氏兄弟作品中的哀怨的妖妇,而是一个对孙悟空怀恨在心的母亲。从这个角色两种不同的动画形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动画的今昔异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封神榜传奇》,同样是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动画连续剧。这部根据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百集动画作品,是国内第一部运用数字化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片,并获得了金鹰艺术节“最佳电视动画”奖和“最佳场景设计”奖。虽然现在看来这部动画片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当时它确实取得了一些突破,也是中国动画值得记载的一笔。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当然也出现了很多妖怪,而且整个故事就是由纣王荒淫、狐妖作祟而引起的[45]。当然,这些情节在动画片中也都经过了处理。和大多数国内动画作品一样,《封神榜传奇》的主题十分积极向上,对小说原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摒弃了大量涉及“封建迷信”的章节,突出了“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的主题,片中的人物也都儿童化、趣味化、明朗化了。

雷震子是封神榜故事中一个比较著名的角色。他无父无母,是一个从雷电辟开的巨蛋中诞生的孩子(“雷震子”这个名字也是因此而来的),他出生后被西伯侯姬昌收为第一百名义子,并在云中子门下学艺修行。雷震子天生一张雷公脸,背上长着一双翅膀,非常勇猛善战。根据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雷震子面如蓝靛、发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身躯长有二丈,相貌看起来相当恐怖,内心却十分善良正直、知恩图报。他在讨伐商纣王的战争中出生入死,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雷震子特殊的身世和法力使他深受人们的喜爱,民间关于雷震子的传说一直都在流传。在动画片《封神榜传奇》和《哪吒传奇》中,和雷震子有关的情节虽然并不多,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很深刻。《哪吒传奇》中的雷震子是哪吒的好朋友,他出身平民,既热心又谦和,在经历过很多次磨砺之后,渐渐成为一个老成持重、威武庄严的大将。这部动画片很关注人物的成长历程,因此它不仅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哪吒的成长和变化,对雷震子性格的发展也有恰当的表现。

笔者之所以关注雷震子这个角色,是因为他和日本传统妖怪鸟天狗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引起笔者注意的是,二者在外貌上有很多一致的地方,比如他们都长着尖利的鸟嘴和一对很大的翅膀,飞翔的速度很快。后来笔者才得知,日本最高级别的天狗中有一位迦楼罗神,而雷震子其实就是迦楼罗。综合印度、日本和中国的佛教及神话传说来看,鸟天狗和雷震子这两个形象都是来源于印度“天龙八部”中迦楼罗的传说。只是到了中国以后,迦楼罗演变成了雷震子,到了日本则演变成了鸟天狗(在日本,鸟天狗是迦楼罗的部署兵卫,代表着迦楼罗的化身)。在印度教的神话传说中,迦楼罗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大鹏金翅鸟,属于次级神。大鹏鸟的羽毛五光十色,灿烂如霞,张开双翼能够遮天蔽日。而按照《妙法莲华经》等佛教典籍的说法,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一般以人面鸟身、鸟面人身或者全鸟的身形出现。他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每天要吞下一条龙王和五百条毒龙。这些龙身上的毒气在他体内聚集,最后会使他无法进食,十分痛苦。此时,迦楼罗经过上下翻飞七次之后会往金刚轮山飞去,体内毒气的发作会使他全身燃起熊熊大火,把躯体烧成灰烬,只剩下一颗纯青色的琉璃心。随着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迦楼罗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把迦楼罗当做力量的象征来崇拜。在中国,雷公信仰也是源自迦楼罗的传说,由于大鹏金翅鸟会在雷雨天气出现在空中,因此中国人就把他看做是雷电的制造者。据说,雷震子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被姜子牙封为雷神,专门掌管雷电。迦楼罗、鸟天狗、雷震子和雷公的传说,就这样结合在了一起。

三、港台动画片中的妖怪

与中国内地的动画片相比,香港和台湾动画片中的妖怪要放肆得多。如果说内地动画片中的妖怪们多少有些畏首畏尾,不敢光明正大地出现的话,那么相比之下,港台动画片中的妖怪就坦然多了。当然,妖怪们改头换面的情况还是存在的,但至少在一部分动画片中,他们还保持着原本的面貌,让人能够看出传统的模样。

鬼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种类。或许就是因为有比较宽松的拍摄鬼怪电影的环境,同时又没有对动画片过多的限制,香港人在拍以妖怪为题材的动画片时就没有太多顾忌,几乎是把所有能够拿来利用的资源都收入彀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作品会显得很放松、不拘谨;但随之也会产成一些问题,那就是各种元素掺和在一起有可能会造成混杂。特别是在这些元素还没有被好好地消化和吸收、变成自己的养分的时候,作品就会显得更加芜杂和生硬。这种种的好处和不足,在徐克编导的动画片《小倩》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

徐克的动画片《小倩》曾经让无数喜欢动画片的人由衷地期待,又几乎让所有真正热爱动画的人欲哭无泪。本来,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聂小倩》作蓝本,有之前的真人电影作借鉴,又有徐大导演的才气、经验和号召力,这部动画片几乎没有理由拍不好。然而也许正是有了太多的资源和自由,才使得这部众人拾柴的作品没有把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聂小倩》,《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无论是题材本身还是小说艺术都堪称一流。倩女早亡,死后成鬼,在恶鬼的逼迫下不得不去引诱生人,过着“生不如死”(其实是死不如生啦)的日子,最后终于遇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书生,并在他的帮助下重获新生……这样无可挑剔的题材,无怪乎被蒲松龄铺陈得如此出色,也无怪乎在小说诞生之后,被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一再演绎:它曾在民间以说话的形式广泛流传;曾被画家们不止一次地诉诸笔端;还曾被拍成电视剧和真人电影。1987年版的电影《倩女幽魂》由张国荣和王祖贤主演,二人美轮美奂的扮相和出神入化的表演使这部电影备受关注,成为香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然而,动画片《小倩》却没能为这个故事再添精彩。原因何在?

首先,这并不是因为徐克在片中运用了许多现代元素,破坏了题材的古典韵味——现代元素只要运用得精妙,会让作品更有意味。如果创作者能够把自己和时代的特点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又有什么不好呢?因此,看到《小倩》中那些光怪陆离的场面,笔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现代生活用品、演唱会、交通灯、光束……这些东西并不是不能出现在一部以传统小说为题材的动画片里。况且,国内外早已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先例。

其次,这也并不是因为徐克在动画片中加入了香港电影“无厘头”式的搞笑和油滑。虽然这种方式给这部动画片贴上了香港电影的标签,但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一个地方已经形成了某种风格,那么在本土作品中出现这种风格只是一种最自然的表现。包括徐克对香港鬼怪片惯用手法的借鉴,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毕竟是香港本来就具有的优势和资源。有资源是好事,重要的是如何去利用。因此,在看到宁采臣闯入妖界之后的战战兢兢和鬼怪们对宁采臣的“热情招待”时,笔者虽然感到十分熟悉,知道在许多鬼怪片中都有过类似的情景,但觉得也还算是差强人意。

真正让人如鲠在喉的是,这部动画片对日本动画的模仿实在是太刺眼了。从人物造型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日本动画的痕迹(看过一点日本动画片的人都会发现这一点),到了后来鬼怪登场的时候,就更让熟悉日本动画的观众绝倒了。宁采臣哪里是走进了鬼市?简直是一脚踏出了国门,来到了日本“百鬼夜行”的现场。首先,那些妖怪就几乎全是日本的。树妖、楼梯鬼、一目怪……都是对日本妖怪的生搬硬套。接着,虽然《小倩》是以投胎这样颇有中国特点的“事件”为线索的,也出现了和尚跟道士斗法的场面,中国元素并没少用,但却并没有营造出有传统意味的效果。最后,这部动画片对妖界的表现实在是太没有新意了,让人觉得甚至连改造的功夫都没下,就直接把日本动画搬了过来。特别是宁采臣刚刚闯入妖界的那一段,更能看出对《百变狸猫》、《千与千寻》等动画片的模仿。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鬼还有那些若隐若现的妖怪,无不令人想起日本动画中“百鬼夜行”的场面。这样的生拉硬扯,使一个原本很好的题材被表现得毫无特点,显得仓促而凌乱。

与《小倩》相比,台湾制作的动画片《魔法阿妈》保留了更多古老的信仰和传说,也更加注重艺术上的打磨。这部影片中也出现了很多现代元素(事实上,它讲的就是一个发生在现代的故事),情节的编排也算不上新奇,却仍然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不仅因为它展现的是一种古朴的文化和信仰,还因为它表现得很巧妙。它让一个孩子用清澈纯粹的眼睛去观察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并让他用单纯善良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中值得珍惜和怀念的东西,让他在这个世界里经历了困难和磨炼,渐渐放逐掉原来的生活留在他身上的混沌,变得更加澄明、勇敢,一步一步走向了成长。把一个孩子的成长放在陌生的环境中去表现,这本身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千与千寻》、《妖怪大战争》等电影也都是如此,但《魔法阿妈》把这个故事放在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去讲述,这就是别的电影所无法替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