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媒体概论
19701900000051

第51章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1)

2.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中国电视消费市场巨大,也积极加入到数字电视技术的竞赛行列,准备在MPEG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1999年9月,我国的数字电视广播HDTV-T在中央电视塔上广播试验成功。2002年7月,我国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Audio Video Standard)音视频压缩标准,以此取代MPEG-2图像压缩标准,并于2003年7月宣布基本取得成功。新的AVS音视频压缩标准技术性能比MPEG-2更优越,活动图像更清晰,图像压缩比更大,是MPEG-2图像压缩比的2.4倍,它与MPEG-4正在升级的版本JVT(Joint

Video Team)处同一技术水平,且互相兼容。2003年11月18日,我国又宣布EVD(Enhanced Video Disk)技术标准制定成功,EVD光盘图像信息量是现在DVD的3倍。EVD技术标准综合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VP5、VP6技术优点,使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又向国际先进国家行列跨进了一大步,并把目前的DVD技术远远地抛到了后面。2003年12月30日,负责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研究的单位之一,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圳现场演示数字多媒体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单频网技术获得成功,这表明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与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电视机的发展上,也出现了几次技术革命。2000年9月,国内某电视厂商将电视从50Hz升级至100Hz。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逐行扫描技术和100HZ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视画面闪烁的现象。数字引擎技术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促使了很多新技术诞生,六基色图像处理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它创造性地将电视的三原色提升到六色精确处理,有效解决了画面层次差、对比度不足等问题,为平板时代的来临立下汗马功劳。2006年世界杯前夕,市面上出现一种可录液晶电视,可录液晶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只需U盘或者移动硬盘,既可以保存任何喜欢的节目,还可以提供预约、即时录等便捷功能。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时移可录阶段,即电视机可以将当前播放的节目暂停、回放,掌握精彩轻松自如。可录电视的诞生,使人们进入可以掌控电视节目的时代。液晶电视是从电脑液晶显示器发展起来的,而电脑显示器本身存在了很多不足,例如响应时间长,拖尾现象,运动画面抖动,画质模糊等问题。一些专业的厂家花很大力气投入研发新技术,企图通过芯片处理,解决液晶电视存在的不足。

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屏变技术和屏稳技术。这两个技术(简称双屏技术)是以超级数字引擎为基础,屏变技术通过控制液晶背光源亮度及芯片的补偿处理提升画质,有效解决液晶电视眩光刺眼的问题;屏稳则采用自适应视频编码算法,通过运动估算和运动补偿,进行场内插帧提升画质,解决了运动画面抖动模糊等缺陷。双屏液晶电视引领数字电视进入画质至上的时代。如果液晶电视采用FULL HD1080P的高清屏体的同时,更关注软件提升技术的实现,其画质效果才能有质的提升,真正实现高清晰数字时代的享受。3G-USB的应用,使彩电进入多媒体娱乐阶段。3G-USB是“高清、高速、高兼容”端口的简称,可以支持高达480Mbps速率传输,可以实现稳定流畅的海量音乐赏析、超大图片浏览、高清电影播放和无缝接驳彩印等多种娱乐功能,同时还具有文本阅读和文件复制等实用PC功能。在3G-USB基础上,一种在现有功能基础上新增观看网络电影、听歌、唱卡拉OK的多媒体娱乐电视诞生了。

我国广电系统制定了数字电视广播的“三步走”“四大平台”和“整体转换”三个核心战略。所谓“三步走”,就是针对数字电视的三种传输形态,采取有线先行、再卫星、再地面无线的过程。所谓“四大平台”是对数字电视产业链中的主要力量的角色定位,指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这四大平台构建起了数字电视的产业链。所谓“整体转换”就是将模拟电视整体转换为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终将被数字电视所取代。

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并明确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计划2005年数字电视用户要超过3000万,但到2005年底数字电视用户仅为535万户,到2007年底达到2500万户。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是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解决,表面看是资金短缺、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实际上是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到位。

2006年12月,广电总局又在《“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模拟技术体制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数字化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全面加快中国广播影视的数字化进程,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推动广播影视系统升级换代和结构优化。2006年9月,中国制定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最终确定为清华方案(DMB-T)和上海交大方案(ADTB-T)两大方案的融合体——DMB-TH标准,加上此前已经确定的有线数字电视DVB-C标准和卫星电视DVB-S标准,三种标准的确定,为中国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广电蓝皮书》透露,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终于获得突破。其中,北京市完成了101万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天津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突破100万户,广州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90万户。

2007年底国家六部委制定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从2008年2月1日起,六部委将联手推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政策》再次强调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目标:2008年,通过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向世界播出北京奥运会节目;2010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电视节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发改委、信产部和广电总局将负责组织实施数字电视专项工程,同时,数字电视相关企业的上市等相关融资方式也得到积极支持,增加对数字电视的投入。在税收方面,符合条件的数字电视领域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和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都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010年年底前,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财政部、税务总局批准,免征最长三年的营业税。未来进一步鼓励在数字电视领域的自主研发,《政策》规定,从2008年起,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机构应按照机卡分离的技术体制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在境内销售的具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接收功能的数字电视机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根据国家战略,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政策》显示,2010年,数字电视机及相关产品年销售额将达2500亿元,出口额将达100亿美元;2015年,力争使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和生产基地。

2008年5月1日,备受关注的央视高清综合频道正式开播。央视高清综合频道通过中星6B卫星覆盖全国,可通过三种方式落地入户,即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和直播卫星。首批开播地面数字电视的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广州、深圳等八个城市,用户只需使用地面接收天线、高清机顶盒或数字电视一体机(注:只有符合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数字电视一体机才能收看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就可在家中欣赏高清综合频道节目。已完成有线数字化改造的地区,有线网络公司可以从中星6B卫星接收信号,并在本地网络里传输,用户只需买一个有线高清机顶盒和高清电视机(或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就可以免费接收到高清综合频道节目。2008年下半年,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将发射升空并开始服务。届时,广大用户只需使用卫星天线加高清机顶盒或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就可以接收高清综合频道节目。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经部署在全国37个城市建设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与发射系统,包括奥运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现已做好了这37个城市的频率规划。之后争取用几年时间尽快在全国推开,届时全国90%以上的人都能通过无线数字电视的方式收看到高清晰度电视节目。

高清数字电视是世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趋势,相比传统的模拟电视及标清数字电视节目具有诸多优势,其具有16∶9的宽屏幕,分辨率高达1920×1080,可以实现5.1路环绕声,更具逼真感和震撼力。此前,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1月1日在首都北京试播高清综合频道,信号覆盖到北京市区及各郊县,一些北京地区观众通过购买的高清机顶盒或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充分享受到与标清电视完全不同的视听感受。央视高清综合频道的正式开播,意味着中国高清数字电视时代的全面来临。此次高清综合频道无线传输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传输系统标准,因此也成为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原总工程师章之俭认为,到2006年,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台内节目制作和播出基本实现数字化,完成了向数字化的过渡,很多电视台已向数字电视下一代的高清晰度电视过渡。同时已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传送的数字化。卫星传送都已采用数字信号传送方式,广播、电视都是数字信号传送,正在建设的我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数字电视传送制式(ABS-S)。地面传送系统基本实现了以光纤(SDH)和密集波为主、数字波为辅的数字化传输系统。在节目信号分配系统方面,当前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向用户的分配方式:一种是有线电视分配方式。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已有25个城市实现了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但从全国来讲,总的进度按照我们原来的目标还不够理想,现在全国城乡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至1.4亿户,但家庭数字用户仅是1200万,还不到1/10,所以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但发展前景良好。另一种是地面无线传送方式。2006年8月18日,我国颁布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在用户接收方面,它是全系统数字化的最后一个环节,影响也是最大的,由于涉及我国千家万户现有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因此完成这一环节的数字化过渡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约需8~10年,甚至更长时期。

我国到2015年要求全面实现数字化,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基本上按这个进度实施,但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对在广大居民中推广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还存在一定难度。为此,章之俭提出了广播电视数字化今后的六点任务:第一,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全面推开,争取在2010年前大部分地区有线电视能够达到城乡同步发展的目标。第二,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目前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在全国分别是95%、96%左右,覆盖目标应该是达到99%~99.5%。第三,加速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第四,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优势,实现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环绕立体声广播。第五,面对三网融合,广电网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加紧改进:一是全面实现数字化转换还未完成,要三网融合,首先要达到数字化;二是网络双向改造仅在少数城市实现,大部分城市网络还是单向运营;三是有线电视网络仍处于地域分割现状,还不具备全程网的互联互通条件;四是大部分有线电视网还缺乏业务管理监管系统。第六,数字化带来了一个新媒体的发展机遇,即移动多媒体广播方式,要充分发挥广播方式的优点,抓紧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