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记录南广
19702900000008

第8章 办学理念(1)

一、我国高等教育及独立学院发展状况

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6月,周济部长在《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发展很快。这类学院的试办,不但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而且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6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教育部提出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主题还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规模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然还是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2%,高校在校生超过1562万人。全日制普通高校年招生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提高到2004年的440多万人,短短6年时间翻了两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策,一些地方和公立大学利用自身资源纷纷举办民办二级学院。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之前,全国有类似民办二级学院360余所,2004年经教育部逐一审查,取消了100多所,重新备案和确认了249所独立学院,在校生68万人,其中在校生超过8000人的有11所。周济部长2005年1月12日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专家组组长动员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规模要继续有大的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公办高校,必须要有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大力发展,而在民办教育中,独立学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2005年1月,教育部组织了89个专家组、300多位专家对全国独立学院实施大规模专项检查,目的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更加重视提高质量上来”。“通过专项检查促进独立学院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招生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周济2005年1月12日讲话)。检查结果,获得较好评价的有100所左右,其余多数为合格,少数为较差。

全国独立学院专项检查之后,独立学院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2007年,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2008年4月1日,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旨在促进独立学院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坚持了对独立学院“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独立学院的“优”、“独”、“民”原则。“优”,就是要更加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举办独立学院,更加强调独立学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独”,就是强调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民”,就是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促进独立学院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同时规定独立学院开始进入为期五年的验收过渡期。

二、南广学院开学之初面临的形势

1.有利条件

南广学院创办之初,全国已开始对独立学院进行规范。南广学院的办学模式完全符合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可以说,南广学院办学是在规范中起步,在困难中成长。对于南广学院而言,其创办过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其有利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1)全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之势

全国高校扩招极大地缓解了广大考生就读高等学校的愿望和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创办南广学院尤其满足了考生对传媒专业的热爱与渴望,可以为地方媒体培养急需的传媒人才。刘继南院长讲过,21世纪,教育与传媒是两大朝阳行业,而中国传媒大学及南广学院正是为传媒领域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因而前景光明。

(2)中国传媒大学的品牌优势和倾力投入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南广学院是自身传媒高等教育事业的延伸,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传媒人才为第一目标的。正是由于这种办学初衷而不是“出售”品牌,才使得校本部在自身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富余的情况下,倾力投入南广学院办学,派出几十名干部、教师常驻南广学院。传媒大学的认真办学态度,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是南广学院在江苏迅速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

(3)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支持

从中国传媒大学决定在江苏创办南广学院伊始,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南京市及江宁区各级领导便给予了热情鼓励和支持。这些支持,是中国传媒大学能够下决心在江宁大学城创办南广学院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些支持也是南广学院办学的保障所在。

(4)各地媒体的积极反响

2004年初,南广学院即将在南京开学的消息已经在传媒业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尤其是地方性媒体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南广学院借助中国传媒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地方培养人才的办学思路,普遍得到了各地媒体的认可,他们的积极响应使南广学院看到了自身良好的发展前景。

(5)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

南广学院首届招收800名学生,其中近80%为取得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考试合格证而未能被校本部录取的学生,他们热爱传媒专业,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南广学院给了他们圆梦的地方,为他们搭建了成才的环境。而另外20%多的普通专业学员来自江苏,高考分数普遍较高。所以,南广学院首届学生是不负众望、值得期待的“黄埔一期”。首届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学风,为以后各届树立了良好榜样。

2、不利条件

但在创办初期,南广学院在办学环境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主要表现为:

(1)新生的独立学院尚无成熟的办学模式

2003年教育部发文规范独立学院时,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多种多样。之所以大多数独立学院比较红火,一方面是大学扩招的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举办高校的品牌效应。各独立学院几乎都处在创办初期,繁荣的表象之下尚不能说明不存在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破解矛盾,维持其健康发展。

(2)异地办学

远距离异地办学对于教育教学资源尚不很富余的中国传媒大学而言,是并不轻松的。人员不能兼职、家庭不能兼顾、交通成本增大等因素,都会使学校资源的调配受到诸多限制。虽然校本部努力克服这方面的不利因素,但也难免在某些环节或某段时期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风险。

(3)租借校舍,办学空间紧张

2004年,南广学院自己的校园尚未建成,首届学生租借江宁高中校舍学习与生活,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江宁高中虽然很现代化,但南广学院仅用其一角,所有教学办公都在一栋楼上,学生宿舍面积不够,又将100多名学生安置在了附近的居民小区中住宿,为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运动场地狭小,从江宁科学园管委会借了一小块地建起四块简易篮球场地。所以,首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空间都受到了限制,学生思想容易产生波动。

基于对上述办学环境的分析,刘继南院长在南广学院开学之初便提出学院的工作重心放在“保稳定”、“抓质量”两个主要方面。随着南广学院逐步在江宁站稳脚跟,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办学思路和理念日渐清晰。

三、办学理念的逐步形成

刘继南校长等校本部领导早在筹办南广学院期间,便开始论证与思考将南广学院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以及如何办好南广学院的问题。

2003年5月8日,北京广播学院在向教育部提交的《关于创办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的请示》中提出:“为适应国家对传播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缓解全国各地方单位对广播学院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满足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愿望,学校确定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南京江宁区大学城创办一所独立二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

2005年1月,在向教育部独立学院检查组的汇报会上,南广学院进一步提出了自身的办学思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秉承中国传媒大学“植根广播电视系统,依托传媒界,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的思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媒大学50年的办学经验,在专业设置上充分体现独特性、应用性、综合性;根据信息传播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依托校本部强势专业,贴近信息传播业的运行需要,面向地方媒体和制作机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南广学院为本科层次的教学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