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11

第11章 见证发展 谋划未来(1)

高福安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南广学院董事

2009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即将迎来她建校五周年纪念日,我非常愿意为此做些回忆,这些美好回忆是南广学院设立五年来奋斗的足迹,也是中国传媒大学与南广学院割舍不断的情愫见证。

创办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一直是学校党委的重要发展战略。借鉴浙江、江苏等省探索试办二级学院的模式,我们党委一班人一直在认真进行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建设方案讨论和可行性分析。直到2003 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之后,“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名称确定下来,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在此期间,作为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我亲自参与了南广学院的筹建工作。

一、见证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创办和发展

为了适应北京广播学院的长远发展和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时任北京广播学院院长的刘继南教授提出“在北京圈一块地,在南方插一只脚”的战略构想,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带领筹建小组的同志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先后考察了广东南海、珠海,浙江横店,北京顺义,河北廊坊和江苏南京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和盛情邀请。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北京广播学院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广播影视教育领域的知名品牌,在教学、科研以及优质毕业生培养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口碑。同时,地方政府对知名大学落户当地办教育的热情渴望也促使我们更努力地加紧独立学院的筹办和设立工作。

自2003年元月开始,我们将校址锁定在江苏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内。经过与合作方及江宁区政府的多次协商,2003年3月26日,由我代表北京广播学院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就合作创办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办学合同书》。自此,南广学院的第一份法律文书正式生效,南广学院开始了实质性设立准备工作。

2003年4月18日,应南京江宁大学城邀请,刘继南院长带领我们几位校领导一道前往南京参加江宁大学城一周年庆典活动。在庆典会上,我代表北京广播学院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林、江宁科学园管委会主任杨友林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备忘录》,南广学院正式确定入驻南京江宁大学城。

2003年5月开始,我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校内座谈会,全校十个学院领导参加,重点研讨南广学院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管理方式和细化总体规划等问题,这些意见最终都落实到南广学院第一年的各项管理规定和文件当中,为南广学院的准确定位和科学设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1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文正式批准北京广播学院筹建南广学院。2004年6月14日,北京广播学院收到《教育部关于同意北京广播学院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试办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的批复》(教发函〔2004〕162号),南广学院取得合法办学资格。

自此,南广学院的筹建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第一年的招生和开学准备工作,同时,南广校园建设的一期工程开始启动。

筹建工作是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我至今难忘的是一件发生在旅途中的趣事:2003年4月“非典”肆虐之际,当时我们赴南京参加江宁大学城一周年庆典活动,这也是申办和筹办南广学院的关键时期,虽然疫情严重,但想着我们的事业在前,没有考虑其他的,我们随身携带着当时很流行的喷洒“消毒工具”(其实就是一个浇花的喷壶),在里面装满了“84”消毒液就登上开往南京的列车。上车后先在卧铺上进行“喷洒消毒”,觉得“安全”了,就又在列车上开始了晚上的会议。那时的火车车厢人非常少,像我们这样上车消毒,然后开会的更少,这还引来不少列车员过来看看。这是南广创办过程中的一件小事,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拼命”精神,我们终于赢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和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机,办成了中国传媒教育的一件“大事”。

2004年9月10日,刚刚忙完北京广播学院五十周年校庆暨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庆典活动,校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派往南广学院的教师和干部人选。随后,我又马不停蹄赶到南京,开始准备南广学院的新生开学工作。

南广学院办学第一年没有自己的校舍,为了争取发展契机,经过征求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的意见,获准边建设校区边办学。南广学院租用了江宁高级中学的一栋教学楼作为办公楼和教室,江宁高中的两栋学生宿舍楼和就近的一栋居民住宅楼做学生宿舍。一个今天已经国内知名的独立学院就在这样“寒酸”的条件下起步了。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合作设立南广学院的承诺,南广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由中国传媒大学负责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承担。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我们选派了近5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南广学院长期工作。当时,很多教师不愿意离开北京,有些是对新的工作环境不熟悉有畏难情绪,有些是因为自己家庭的原因不想离京,有些是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在北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难以割舍。一边是事业发展的急切需要,一边是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矛盾如何解决成为我们筹办过程中的又一道难题。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南广学院工作性质的解释消除部分教师的疑惑,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建立制度保障,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也向全校宣布,校级领导也将轮流在南广学院开展工作。经过耐心细致的引导,在三天之内,一批校内优秀的骨干教师全部抵达南京,开始了在南广学院新的创业历程。经过校领导班子的认真酝酿和讨论,选派了南广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他们是:许学峰(主持工作副院长)、丁海宴(教学工作副院长)、廖祥忠(学生工作副院长)。

2004年9月13日,南京,小雨。我至今仍然难忘这一天所有领导和老师一直忙到深夜,为准备第二天的新生报到工作难以入眠。宿舍的床位还没有完全到位,因为天气原因,学生报到必须改在室内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安排还要充实和调整……

2004年9月16日,南京江宁高级中学操场,风和日丽。南广学院首批783名2004级学生正式开学。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王湛同志和时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的刘继南同志共同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揭牌。历尽艰辛,刚刚更名的中国传媒大学终于为我国传媒教育事业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忙碌但不忙乱,南广学院开始了她第一个五年的发展历程。

2005年10月5日,南广学院正式入驻南京方山脚下的新校区。

凭借不畏艰苦、迎难而上、求实创新、大胆突破的办学精神,南广的创业者硬是在昔日方山脚下的荒坡上建设起万人规模的现代化校园:基本完成校园一期基建工程,大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开工,教学设施、办公条件根本改善,图书馆建设、校园绿化有序进行,学校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科专业设置得到优化,师资队伍逐步壮大;成功探索并明确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符合市场要求和南广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工作成果显著,以科研带动教学,促进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合作办学取得重大突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今日的南广,已经名副其实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