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耕耘南广
19703100000002

第2章 前言

这本文集是为纪念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诞生五周年而做的。作者都是亲身参与南广学院创建,伴随她一起成长的教师和员工代表。他们主要来自三个群体:一个是中国传媒大学本部的教工,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以及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一次次往返于北京和南京之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方山脚下的土地上筑基、培土,使这个世界上从此“有”了一个“南广”。他们是南广的奠基者。另一个群体是来自国内外各个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广电业界的退休教授和工程师,他们的人生因岁月的无数次冲刷和磨砺,变得更加睿智和富有光彩。他们就用这智慧的光芒为年轻的南广辨认路向,指引前程。05、06年刚从各大院校毕业,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学者,构成南广教工队伍的主体。他们的职业人生从南广这片沃土起步,从此耕耘南广、耕耘人生。

9月16日,南广就将年满五岁了。创业者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在此度过的激情岁月,以为铭志。这应该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了,因为在这里最真切地保留着南广五年来的成长足迹。他们用脚步丈量校园的周长,细数楼群掩映间一棵棵花树……图书馆里每一本书是什么模样,一万一千多名学生,每个人的心性如何,甚至每一份课表的样子,都清清楚楚地装在他们心里,烙印在文字上。所以,在这里,“南广”已不是一个“名称”或“空间”,而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面孔和身影,是一群人读书、讨论、练声、演出、散步、浇灌……甚至孕育新生命的“家园”;“五年”也已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长度”,它是梦想、耕耘、欢乐和泪水里蓬勃绽开的生命四季。“南广”是“他们、我们”,“他们、我们”就是“南广”。所以,南广的历史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位”的历史,它是北广南广连理同根、业界南广共生相融的历史,是每一个南广人的历史。

让我们庆幸和感谢的是,南广虽然只有五岁稚龄,但是这一路走来,备受各方呵护,健康成长。我们也祝愿年轻的南广,有一个光明未来、锦绣前程!祝愿那些开创和守护南广的创业者们,生命更加美好!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编辑都是南广的青年教师。他们是李劭强、赵坤、邹伟、朱卫东。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划、编辑、校对,共同打理和催化着这本书的诞生;在一年多的组织约稿和编辑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刘院长一次次关键性的指点,受益匪浅!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责任编辑李唯梁老师的辛勤劳动。这一切,使这本书终于有了今天这个稚嫩的模样。唯愿她能够表达我们对创业者的敬仰,和对南广深深的祝福。

——建校阶段在南广工作的校本部教师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