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耕耘南广
19703100000059

第59章 飞扬的青春,律动的人生

艺术传播系潘洁

2005年的春天,我作为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来到南广学院(原江宁高级中学)应聘,面对严格的考官我自信满满。当时艺术传播系的李磊主任对我们说:“我们很需要人才!”在近百名应聘者中我脱颖而出,被艺传系录用,从此开始了我在南广的人生。

来南广初期,我们首批教师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教学试讲、教学评比。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不足,近而进行充实提高,完成了由学生向老师的转变。

在南广的三年教学生涯里,南广给我搭建了三个平台。

教学平台

三年里我接受了南广学院制度化的一次次教学检查、教学评比,不仅规范了我的教学模式也增强了我的教学能力。这是南广给我的第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不仅不断完善了现有的课程,还开拓了新的课程,由专教史论转为既教史论又教作曲技术,这在公办学院是很难办到的。同时我也有所收获,2005年北广教学督导组来南广检查教学时,我被督导组点名表扬。2006年又被评为“优秀教师”。这都是对我教学能力的鼓励和肯定。

组织平台

2006年我被选为艺传系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发展了我系也是南广首批学生党员。2007年我又被选为艺传系党总支的组织委员及教师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在三年的工作中我严守一名党员的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带领党员积极工作、认真学习。

实践平台

忙忙碌碌的三年中,我最难忘的就是在施老师和张海蓉老师的领导下,由我们艺传系音乐组承担的南广音乐节了。07年5月28日—6月1日,南广音乐节分为5场:合唱之夜、民族之声、青春节拍、古典之夜和摇滚之夜。每一场演出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演出非常成功。

这次音乐节是由张海蓉老师策划的,前后经过3个月的时间。海蓉老师把我们音乐组14个老师分为5组,组成团队,然后由我们自己策划内容、选拔演员、排练节目。音乐节是一个很好的校内实践平台,让我们把平时教给学生的理论转化成实践成果。艺传每一个专业的学生、每一个专业的老师都在这次音乐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让老师和同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每个组里都配有各个专业的学生若干名,他们分别负责一项工作:

音乐传播专业——策划、筛选节目;

音乐编辑专业——节目后期制作;

音响导演专业——现场扩声,话筒、道具摆放;

录音工程专业——调音台现场录音;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宣传册、节目单、海报);

戏美专业——场景搭建及现场化妆;

戏文专业——跟踪采访、撰稿;

导演专业——拍纪录片;

全校同学及院领导,特别是表演班的同学参与演出。

这可谓是全院总动员,全系齐上阵。音乐节为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它让我们把热情和所学的专业知识踏踏实实地用到实处,更实实在在地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它是我们的第二课堂,给师生间提供了一次教学相长的机会。我在本次音乐节中和杨倩、刘倩老师一起负责第三场“青春节拍”,自己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南广的这三年是我教学生涯的开始,南广给了我如此多、如此好的平台来让我锻炼自己、实践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它给了我飞扬的青春,律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