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19703500000037

第37章 后记

这是一部酝酿三年终于脱胎的书稿。

依稀记得,三年前,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通过那一刻的激动与喜悦、感慨与憧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度寒暑,稍纵即逝。虽然当年就有计划将博士论文转化为学术专著,但鉴于所做的博士论文选题太过前瞻,缺少足够的实践论据,以致一直不敢动笔,等待时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领域的改革风生水起,全面开放,市场空前活跃,百姓经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经济处于同等地位的文化领域改革却远远落在了后面。终于,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起步,沿袭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从个别地区、个别领域试点而后再全面铺开。虽然我当时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化领域将要发生的变化,但在选择将“党报集团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时,党报集团还没有一例资本运营的成功实践。

所幸,有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文化体制改革推进迅速,只是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路线图的部署,报业、党报集团领域体制改革要晚于出版、发行等领域。但是,已有少数党报集团在跨步前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都已经迈出资本运营这一步,虽然也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失败的案例,但无论成功或失败,实践的起步已经能让我这部著述有了相对充实的材料,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将博士文稿变成学术专著。

十年前,著书立说对我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憧憬。十年后,当我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时,心情虽然已坦然、平静,但感恩满怀。

感师长恩。何其幸焉,读书求学伊始能够师从王武录、米博华两位导师,跟随他们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王老师为人正直、坚韧执著,治学严谨、追求完美,这种为人、为文的态度与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修正着我,涤荡着我,给我以思想,给我以启迪。米老师胸怀宽广、视野开阔,功底深厚、学识过人,在我人生最困惑、最迷茫的时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我、启发我、指引我,予我以信心,予我以坚强。两位导师,不仅予我以学习上的指导,更以无私奉献照亮着我漫漫人生路。师恩德泽,无以为报,寥寥数语呈于此,绵绵深恩铭于心。

感父母爱。普天之下,父母之爱最为深厚醇绵。多年在外学习、工作,不能尽孝于床前,是为憾事。但父母以他们朴素、善良、绵长的亲情之爱呵护着我,包容着我,支撑着我,使我能静心读书、安心工作,顺利完成学业,走到今天。

感朋友情。朋友好似一杯纯纯的酒,历久弥香。在我读博和著述最困难的时候,是众多的知己朋友——人民日报社的罗春华女士、全国妇联的薛晓莉女士、《汽车族》孙纲总编辑、北京大学陈中原教授、上海文广集团的常永新博士——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或只言片语,或鸿雁传书,或电话连线,或网络交流,予我以朋友般温暖的关爱和温馨的祝福,伴我度过艰难的时光。

感同事、同行谊。从1999年进入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工作至今,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三年读博求学,都得到了我的老领导何加正、廖玒、官建文、黄其祥、罗华以及我的老同事唐维红、陈智霞、许丹丹、张爱敬等真诚的帮助和鼎力的支持。作为学术研究的后来者,非常幸运,得到了前辈研究者的提携和关照。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顾涧清将其报业集团资本运营的完整材料和数据无私奉献,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严三九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供我学习、参考,还有深圳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的梁金河老师、上海大学的吴信训教授,在我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指点和帮助。

最后,特别要感谢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蔡翔社长、本书的责编冬妮和秋实两位编辑。为了这本书稿的脱胎面世,出版社给予了最优厚的政策、最畅行的通道。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两位编辑埋首书稿,多番审校,这一切都让我心存感激,无以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