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19703800000042

第42章 新闻舆论与中国国际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思考(2)

针对国际上有人企图抵制、破坏奥运的言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美国白宫发言人宣布布什总统将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世界不允许将奥运政治化》、《罗格重申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外媒记者对北京环保印象好转》等多篇报道和言论。为增强服务性、实用性,“读者桥”版特在“读者点题”栏目连续刊登了《奥运期间在北京如何乘地铁》、《奥运期间北京快乐购物哪里去》、《奥运期间北京传统戏剧哪里看》、《奥运期间怎样去北京郊区观光》等专题报道。海外版还用整版刊登《北京奥运会观赛秘籍》。

奥运会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盛事,海外版全面报道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和台港澳同胞喜迎奥运的活动,刊登了《两代海外学子,同一奥运情怀》、《北京奥运,让全球华人激情澎湃》、《华侨华人拉拉队遍布世界》、《罗马尼亚华侨华人舞龙迎奥运》、《台湾少数民族歌舞将在“鸟巢”绽放》等多篇报道。

在这样的重大时刻,海外版特别注重发挥评论的作用,在“望海楼”、“五环旗下”等言论专栏发表了《中国一诺千金》、《为了庄严的承诺》、《奥运: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大幕徐徐拉开》、《挑战,并快乐着》等一系列文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海外版的奥运报道,始终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浓墨重彩、特色鲜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版在做足“海味”上下了大工夫。已经进行两年多的《北京奥运特刊》的名牌专栏“五环连五洲——各国驻华大使谈北京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继续刊出,目前已刊登近90位外国驻华大使的专访,最终将采访100位大使。同时,奥运期间广泛刊登外国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报社的编辑记者对北京奥运会的真切感受和积极评价。

海外版的这些特色报道,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国内各大网站和外媒转发,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以上这些大事的报道,在国际上彰显了中国崛起的形象。

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在国际舆论环境中,我们的话语权仍然很有限、声音仍然很弱。要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还面临贫富悬殊、地区差别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贫富差别:有的年收入上百万以至上千万(如平安保险老总马明哲2007年年薪六千万元),而西部贫困地区不少人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甚至更少。

地区差别: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情况:

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平均工资最高,北京达39663元,其次分别为39004、27687、23603、23078元;

河南、海南、江西、黑龙江、新疆平均工资最低,河南14485元,其他分别为14902、15224、15454、15681元。

城乡差别: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865元(每月13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月均400多元)。城市有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全年没什么收入的也大有人在。

邓小平同志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的这些差别影响国家整体形象。大城市很发达很繁荣,但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还很落后。有的富人或贪官一顿饭豪掷几万元,等于农民几年的全部收入。所以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国情作出的。

2.腐败现象影响国际形象。如最早的成克杰、胡长清,到最近审理的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用贪污的钱和情妇开公司,卖烂尾楼,先后贪污计700万),苏州市副市长姜人杰(贪污1.2亿,打破了苏州无贪官的神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友(涉嫌伙同他人为一个地产项目谋取暴利),等等。厦门赖长星走私案,拔出萝卜带出泥,涉及的贪官一大串,赖长星至今还在加拿大没有被引渡。据全国检察机关境外追逃工作会议披露,自1998年到2004年7月,我国外逃贪官7160多名,初核携款3500亿元,其中涉款一千万以上者占92%。现在又过去多年,情况应有所变化。

3.群体性恶性冲突事件增多。贵州瓮安事件,就是在一个女孩非正常死亡后,县有关部门处理不当引致的;四川万县仅因为一个挑夫没给一个女人让路遭殴打,引起民愤,把事情闹大,酿成万人冲击政府机关事件;广东多起群体性恶性冲突事件是因村干部征地问题引起的,等等。

4.食品安全。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广泛,国际社会一度对中国食品缺乏信任,华人餐馆也遭当局检查。

5.分裂势力及异见力量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影响。如“藏独”、“疆独”、“台独”等分裂势力及某些异见力量,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6.国际舆论仍然是西强我弱。

由于国力有限,传播设施及手段有限,我国的主流媒体进入西方上流社会还有限,我们的报纸、电视、广播在海外落地有限,报道的新闻也难免挂一漏万,对一些海外读者想看、爱看的内容不能作出及时、充分、深入的报道和解读。尤其是对于西方媒体炒作的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人权问题等,我们迎战的声音还比较弱。

主动设置的议题仍然不够。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仍然主动设置了一些议题,比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藏”系列、“如何留住中华之根”系列、“乡愁”系列,持续时间长、海外影响大,拉近了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与祖(籍)国的距离,张扬了他们的爱祖国、爱祖籍国之情和赤子之心,是海外版的经典之作。不过,这类重大题材的系列报道仍然偏少。

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几点设想

为了尽快改变世界舆论“西强我弱”的局面,尽快打造我国国际性对外大媒体,以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形象,需要从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

1.进一步打开国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以实力发言的话语权。

发展是个硬道理。整个国家要抓发展,各个省、市、自治区,各地、县、乡镇都要抓发展。过去多少年国家的发展眼光关注农村不够,结果农村发展滞后,地区发展也不平衡。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和任务,比如农民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路、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几年前就开始了)。要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需要共同努力,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干事。

2.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办好,各级干部要有“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理念,真正执政为民,为老百姓谋利益,减少群体性冲突事件,亲民爱民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言论《关注民生》,有同志说这是较早提出“关注民生”这一命题的言论。关注民生就是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要糊弄老百姓。我举一个例子:2008年我们记者团访问俄国和奥地利时,发现他们的建筑一百多年还保存良好,城市官民建筑和谐。而我们北京则只保存有故宫和王府建筑及少量有身份的人住的四合院,真正民居能留下多少?中国老百姓住的房子能保留多少年?历代简易的、豆腐渣民居较多,一个工程不是想到百年后质量如何,而是想到怎样少花钱,多捞点、贪点。但欧美国家“豆腐渣”工程相对少些。我访问圣彼得堡时就看到工人用很厚的花岗岩石条修人行道,而我们却大都是短期行为的修修补补,不考虑质量,偷工减料。我们的工程承包者要有责任、良心啊,凡建筑应有百年大计的概念,多为民众利益考虑。

3.从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安定出发,对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由被授权的新闻单位第一时间进入现场采访,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报道突发公共事件动态及处置进程,这样才能把握引导社会和国际舆论的主动权。这方面中央办公厅于2008年10月16日下发的22号文件中已作了具体规定,这个规定实际上是总结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经验。早在2008年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胡总书记就提出,要总结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经验。他提出四点经验:一是牢牢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二是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三是增强报道透明度,突发公共事件想瞒也瞒不了;四是要发挥各种媒体(包括网络)的作用。通过总结经验,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水平。

4.国家和地方决策部门作决策、作计划,不仅要考虑国内工作,还要兼顾国家对外良好形象的塑造工作,要把走出去、请进来的公关工作,从人力、财力上纳入计划,统筹安排。

5.对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或异见力量的处理,要注意政策,要赢得国际社会包括华人华侨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华人华侨对我有关事件处理的不理解,尽量多做释疑解惑工作。

6.面对复杂的国际舆情,国家需要壮大外宣实力,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加强对外宣主流媒体的支持力度。如对《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经中央书记处讨论创刊、邓小平亲自题词的中共中央对外机关报,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世界了解中国的独特窗口”(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6月28日对海外版的批示语),在现有基础上应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和成效。《人民日报》(海外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代理人张浩良先生2008年10月21日在本报合作伙伴座谈会上说,他最近筹备点经费,尝试给华人社区免费送《人民日报》(海外版),结果很受欢迎。年纪大一点的华人不仅自己看,还传给子女或朋友看,一张报传阅率很高。一些华人社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就拒绝接收当地免费赠送的《大纪元报》。但让他们每月掏钱订《人民日报》(海外版),他们倒不一定愿意,反正当地免费报纸有的是。他有些激动地说:“《人民日报》(海外版)目前的发行量与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及留学生数量比起来不相称。海外版编得那么好,靠订阅发行又很有限,这是对有用的外宣资源的一种浪费。应呼吁中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要清醒认识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高影响国际舆论的成效,既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也是重塑中华民族伟大形象,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需要。

当然,中央对外主流媒体自身也要加快内部编采机制的改革,并随时研究海外读者需求,强化为读者服务观念。中央对外主流媒体及我们的干部在接触外国人时,要讲究对外宣传技巧,正如胡总书记所要求的,在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上下工夫。

(此文原系作者于2008年10月24日在国务院政策

研究室座谈会上作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有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