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民间艺术。它起源于北宋民间表演的“参军戏”。“参军戏”有两个角色,一是“参军”,一是“苍鹘”,两人口齿伶俐,调笑打诨,完成滑稽诙谐的表演。唐代李商隐《骄儿诗》有云:“忽复子参军,按声唤苍鹘。”到了清末咸丰年间,这一民间文艺形式被称作“相声”。“相声”有三种类型:
一是单口相声。选材一般是民间故事或笑话,表演时一个人站在台上,通过风趣的“白描”式的讲述和自问自答的对话,讲述一个充满笑料的故事。
二是对口相声。两个人并列而立,左边是逗哏、右边是捧哏,逗哏是相声的中心人物,捧哏是辅助角色。逗哏是故事的叙述者或“剧中人”(即所述事件的主要人物),捧哏的任务,用相声术语来说是“垫砖”、“搭桥”、“接腿”、“平肩膀”、“翻包袱”等。“包袱”是相声里的笑料,把笑料巧妙地说出来叫“抖包袱”或“翻包袱”,令人发笑的结尾叫做“包袱底儿”。对口相声是逗哏和捧哏在妙趣横生的对话过程中“抖包袱”的过程。
三是群口相声。三个人或更多的人表演。除了逗哏、捧哏外,增加的演员都叫“泥缝儿”(即“腻缝儿”),他们的任务是陪衬和铺垫。群口相声容量较大,气氛热烈,有点像喜剧小品。
说相声,趣味全在“说”上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轻松明快,语流清晰。
相声是对话的艺术,两个人完全靠话语完成演出,因此讲究声声入耳、字字清晰。说得再快、再火暴(如“贯口”)都不能拖泥带水、含糊不清,每句话都要让人一听就懂,显示出一种通俗明快、活泼轻松的语言风格。
第二,亦庄亦谐,注意交流。
相声里面有许多令人捧腹的笑料。表演时要沉住气,一般是以“中性”的“表情底色”讲述,不能话未出口而人先笑。为了增强现场效果,特别要注意现场的交流,这种交流主要是三个角度:一是表述内容里虚拟角色之间的交流;二是表演者之间的交流;三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当这三者的交流融为一个整体时,相声表演的气氛和效果就出来了。
第三,适度夸张,活用体态。
相声是夸张的艺术,演绎相声的内容充满了惟妙惟肖的夸张表演,表演者语气、语调的夸张,表情、神态、动作的夸张,都能引起观众的笑声。但是夸张要注意分寸,讲究火候。
训练设计(48)
(一)“停顿”幽默训练
下面的话怎么停顿,才可能产生幽默?
(1)“现在推行计划生育,很少看到女人大肚子,却看到不少男人肚子大起来了。都是啤酒肚子,喝得是太多了……”
(2)古时候,有个人到朋友家赴宴,朋友招待得很差劲,只给喝了点米酒。临走,他恳求主人在他的腮帮子上重重打几记耳光。他说:“这样打红了,我老婆就会知道,我已经酒足饭饱了。”
(3)一个小伙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那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向他点了点头。小伙子问的是她有没有男朋友。
(4)公园里,一位妇女抱着孩子:“好了,不要这样,不要把面包往这位叔叔嘴里塞——对不起,刚才我带他去动物园看猴子了。”
(二)“自嘲”案例赏析
分析下面几则幽默自嘲,说说他们的自嘲各有什么特点?
(1)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某大学有位姚明晖教授,体弱清瘦,穿戴总是宽袍大袖。入冬畏寒,他头戴大风兜,远看这位教授,只露出大大的眼镜、尖尖的鼻子和一撮山羊胡须,样子很滑稽。一天上课,他一进课室就看见黑板上不知谁画了个酷似他本人的猫头鹰。姚教授看了一会,毫无愠色,拿起粉笔,在旁边写了一行字:“此乃姚明晖之尊容也。”
(2)在空军俱乐部招待空军英雄,一位将军在座。有个士兵开啤酒瓶,喷涌而出的啤酒猛然喷到将军的光头上。士兵很紧张。将军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弟,你认为这是治疗秃顶最好的办法吗?”
(3)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有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叫徐寅生,打球以善用心计著称,大家称他是“智多星”,就是《水浒》人物“智多星吴用”。徐寅生写的《怎样打乒乓球》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但是,他在作报告时说:“我不是什么智多星,你们看,我的脸上有很多黑痣,我是‘痣多星’。”
(三)幽默趣说的训练
1.试进行趣说自己的话题练习。以“说说我这个人”为话题,趣说自己。几位朋友在一起,各人轮流着说,看看谁说得最幽默、最风趣。
2.趣闻“对侃”。所谓“对侃”是几个人各人都说一套,把一个话题说深说透。训练即兴口语不能放过一切“侃”的机会,要大胆地“侃”,饶有兴味地“侃”,互不相让地“侃”。找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侃”下面的话题。“侃”的时候要力争做到“出口成趣”。
(1)“花钱买罪受”
(2)聪明人办傻事
(3)我遇到过这么一个小偷
(4)旅游趣闻
(5)古今名人趣事多
(6)初出国门
(7)方言土语趣谈
(四)“说笑话”案例研究
下面是同一个笑话的两种讲法,哪一种较好?体会说笑话的妙旨。
“老外”贺婚礼
第一种讲法:
我来讲个笑话给你们听。这个笑话是由一个中文的词语引起误解闹出来的。是说有个外国朋友,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老外”,那天他穿得西装笔挺,开着小汽车,到一个人家去,因为当天有一对年轻人要结婚。他们因为相互认识,他也受到了邀请,于是去参加隆重的婚礼。
他去了,看到婚礼排场很豪华,真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大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有人看到外国朋友来了,就热情地把他带到新郎、新娘那儿,他彬彬有礼地向一对新人表示祝贺,并送上带来的礼物。后来他同新娘的父亲交谈了几句,并且根据国外的礼节,很有礼貌地说新娘很漂亮。新娘的父亲表示谦虚,说:“哪里!哪里!”没有想到,这位外国朋友不懂“哪里、哪里”并不是真的要指出“哪里”漂亮,它只是我们中国的一种自谦之词。但外国朋友认为,新娘的父亲讲“哪里,哪里”一定是不满意笼统的赞美,非要指出什么地方漂亮才行。于是他就说:“我认为,新娘的头发、眉毛、眼睛、耳朵、嘴巴,都很漂亮。”他这一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第二种讲法:
一位“老外”应邀参加一对新人的婚礼。他在新娘的父亲面前夸奖新娘的容貌:“您的女儿很美。”新娘的父亲笑着说:“哪里!那里!”“老外”心想,中国人对笼统赞美可能不满意,必须说具体点,就说:“您的女儿眼睛很美。”新娘的父亲客气地说“哪里,哪里……”,“老外”赶忙加了一句:“她的鼻子很美,头发也很美……”新娘父亲又说“哪里,哪里……”“老外”急了,赶快追加“嘴很美,眉毛美,耳朵美……”新娘的父亲又说“哪里,哪里……”“老外”急得冒汗,憋老半天,用手画了个圈:“你的女儿统统的美!”
(五)说笑话、说相声训练
开一个小型的“笑话晚会”(或叫“开口必乐”笑话晚会),各人讲一两个笑话,说一两段相声,看谁能引起满堂哄笑。
这里提供几则笑话、相声,供训练时参考:
县官学狗叫
训练材料1:《县官学狗叫》
有个书生叫侯白,拜望新上任的县官,县官对他很傲慢。出了衙门,他对几个读书人说:“狗县官,有什么了不起!我让他学狗叫!”大家说他吹牛,于是他们打了赌,输了要请酒。
侯白转身又进衙门拜见县官,几个读书人在外面细听动静。县官见侯白又来了,问:“你怎么又来了?有什么事吗?”
侯白说:“大人!你初到本县,我记起民众有事求您,就是,您没上任前,县里盗贼太多,扰得小民不得安宁。请大人下一道命令,让家家都养狗,盗贼一来,狗都叫唤,这样,盗贼就自然而然少了。请大人明察!”
县官一听,说:“你们县城果真盗贼如此之多吗,那我家也得养几条会叫能咬的狗了——可这狗哪儿去找呢?”
侯白说:“我家养了一群狗,大人如想要,我给送几条来。只是,我家养的这群狗,不知怎的,叫声同别的狗不同。”
县官说:“怎么个叫法?”
侯白说:“是恸恸恸恸地叫!”
县官说:“看来你还不认得什么是好狗,什么是孬狗。怎么能恸恸恸恸地叫呢?那不是好狗。好狗这么叫:‘汪!汪!汪汪!’”
县官声音叫得很响,几个读书人在外听到县官学狗叫,都掩口笑了。侯白见好就收,对县官说:“照大人这么叫,这狗您还是得另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