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19704100000054

第54章 后记

去年3月份,我接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水仙老师的电话,她约我写一本关于“即兴口语训练”的书。她是拙著《节目主持语用学(修订本)》的责任编辑。记得当时我是那么干脆,甚至是很兴奋地回答:“可以,即兴口语训练,一年完工。”现在,一年过去,书如期完成,写“后记”不禁回过头来反问自己:当初,我兴奋个啥?

——我想起自己在2001年《节目主持语用学》的“后记”中那句有些“冲”的话,我说这本书是要“撼动传统的、落后的语用观念”;社会科学院陈建民研究员为拙著撰写的“序言”还进一步肯定了“主持人语用转型”的命题——对了,我当时兴奋的是,我终于等到了为我国主持人“语用转型”做一点实事的机会了。而且,对于这个“实事”,我甚至有点儿“乌龟爬磅秤(自称)”地认为,它可能会有些开拓性的实践价值。

我又记起,开始写作本书没多久,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挂了个电话,他曾在15年前,为我第一本关于央视主持人的小册子写过一篇“以壮行色”的精彩序言。他就是张颂教授。我一直把他引为师长和挚友,属于天天见面不一定是朋友、三两年见一面却心心相印的那种。张教授默默关注着我的研究,给过我不少帮助,但是,我必须承认,他对于我某些出言不恭的质疑是冷静的、宽容的——他的文化个性和理论品格令我尊敬。我是阅读他的《朗读学》开始媒介语言研究的,而且直至今天,每每阅读他的论著仍然会有所得、有所悟。先生听说我准备写这本书,勉励有加;看了我发去的本书大纲和部分书稿,很快就发来一篇颇有分量的“序言”。我与王婷教授很感动,一致认为,这篇“序言”关于“即兴口语”的论述,丰富、补正了本书某些理论阐述,十分难得。

正当本书的写作艰难推进之时,王婷博士从中国传媒大学调来我目前从教的深圳大学。她曾在央视主持谈话节目数年,我读过她的文章和著述。她理论视野开阔,学术思维活跃,实践经验也很丰富,得知她也正在准备撰写这样的书,我邀请她合作。我很高兴可以借助她的力量丰富本书的内容、加快写作的进度。她初到深大,头绪纷繁,工作担子也很重,但是她在百忙中积极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和全书的统稿,其中“即兴访谈”、“即兴评述”尤为出色。王婷教授的参与,为本书如期付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至于这本《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有什么聊以自慰之处,我们可以诚实地说,本书并非泛泛而议的经验之谈,本书即兴口语训练体系的建立和训练方法的设计,是有坚实的理论支撑的。这里有一篇“内容简介”,附骥于此以代详述: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在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即兴口语训练的科学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共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进行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语用理念新颖,训练目标明确,以例引路,以趣激练,与主持人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用在职主持人业务训练,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但是,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尤其是“即兴口语”,曾被大师们阐述为“信息的存在方式”,“人类存在的家园”,“人的精神世界的流射”,“人格的显现形式”……纯然的口语能力训练,目下还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文本,实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况且“即兴口语”不仅牵涉语言学科,还牵涉传播学、思维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想到这里,我们的“聊以自慰”就显得有些浅薄了。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思考这个课题,对于本书目下存在的遗憾与不足,我们真诚地期待批评,期待指教。

没说“感谢”,却已经有了许多“感谢”了,这就是“说‘X’不说‘X’”,本书“即兴描述”中提到了这个说话技巧,这里“现烧现卖”了。不过,如果这本关于即兴口语训练的书对大家确有些用处的话,就让我们大家都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吧。他们前瞻性选题策划和对本书精品化的追求,既是对作者的激励,也是对读者的负责。

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发一部书稿要用邮包寄出,那么的费时费力。而现在,只需在电脑前,一个手指摁下去就能实现——呜呼,逝者如斯!

好,我们发稿了!

应天常、王婷

于深圳大学

200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