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19704400000049

第49章 文化体验(7)

3.景点的“经营管理”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在人为,先天的不足可以由后天来弥补。如果说在建设之初“三峡集锦”已注定将以悲剧收场,那么建成后从旅游经营管理着手力挽狂澜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是在这一环节“三峡集锦”再次严重缺位,而“锦绣中华”早已穿着轻盈的红舞鞋越跳越远。

鉴于“假三峡”与“真三峡”在景点上的相似性,“三峡集锦”的经营管理单位其实可以广泛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三峡集锦”的内容、特色、规模及品位,努力提高其知名度,并利用三峡工程筑坝淹没前与三峡建坝后的景观变化的反差在宣传上多做文章,不断吸引众多的游客,这是其一;其二,可以在旅游经营上采用“相关性策略”,不断丰富和改善产品结构,变参观游览的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科学地设计游览路线,把“三峡集锦”的游览同毗邻的中华鲟参观以及邻近的葛洲坝、陆游洞、金狮洞乃至三峡、神农架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缩微景区扩展经营度假、会议、展览、健身、垂钓、游乐等旅游项目,全方位综合经营,尽量减少经营的脆弱性;其三,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天时地利上多做文章,将“三峡集锦”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配套项目”,不断争取与利用经营中的机遇;其四,不断分析市场环境变化,在价格、销售渠道上采取一些有效措施,灵活经营,广纳游客。

例如,在价格上可采取“撇油定价”策略(旅游产品投放初期价格定得较高,以保证初期能获得高额利润,随产品的销路逐渐扩大,再逐步降低),抓住游客对新产品的“好奇”心理,以高价力争尽快收回成本,待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再采用降价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此外,还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对团队与散客、旺季与淡季有所区别。在销售渠道上,尽可能与旅行社、旅游船、宾馆饭店、航空公司、铁路等旅游相关部门联系,努力扩大销售渠道;定期召集一些专家进行会诊,为该景区的旅游持续发展出谋献策,以便在旅游经营中增强科学性与主动性。然而,“三峡集锦”的旅游经营管理者却没有在宣传、促销、产品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并未很好地利用三峡工程建设的天时地利,灵活经营,出奇制胜,从而导致项目最终的败局。

与之相对,“锦绣中华”在经营管理方面却颇具匠心,从而保证了项目的成功运作。

在产品经营方面,作为旅游产品主体的景区,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从总体布局,到每一座建筑、雕塑、庭园、小径,以至指路牌、路灯柱、小商亭、休息椅、电话亭、垃圾箱、洗手间和花草树木,无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其造型、色彩和竹木草石自然材料的选用,都力求同景区的主体浑然一体。每个小景区的背景音乐也随景而异。把游览观光活动推向高潮的是每晚的艺术大游行和中心剧场演出,以及各种不定时的节庆活动。民俗歌舞、民族服饰、编钟演奏,以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土风歌舞,五彩缤纷,淋漓尽致。许多游客都要等到晚上看完演出才兴尽而去。这种动静结合的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观赏效果,也使大批游客留在华侨城的饭店过夜,提高了产品的附加效益。旅游规划讲求行、游、住、食、购、娱诸要素的配套。除景区内的小配套外,还有景区周围的大配套。他们采取的是成片开发,分期建设。除了这三大景区外,已建的还有华夏艺术中心、杜鹃山雕塑公园、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艺苑酒店、新桥酒店、旅游商品开发公司和华侨城中国旅行社、沙河酒店和面积35万平方米的中旅广场(这是个花园广场,它将景区前宽阔的深南大道的车道改入地下,地面建成长达数里的步行街、世界风味美食街、现代化超级购物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和酒店等)、保龄球馆、港澳客运码头、华侨城医院等。

在管理方面,“锦绣中华”的管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景区的管理,二是对员工的管理,后者主要体现在对游客的服务上。而这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他们的经验是治事(管理景区)先治人(管理好员工),治人先治规(各项规章制度)。

对景区的管理,“锦绣中华”实行分片负责、三位一体、记分考核的管理制度,将景区依自然地形划分成片,每片为一管理组。各组将景点管理、环卫管理、洗手间管理三者合一,分工不分家,奖罚分明。同时实行记分考核制,将各工种的劳务分解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如将环卫的劳务分解为“考勤、劳动态度、清洁、烟蒂纸屑、标牌擦洗、石凳擦洗、灯具擦洗、景点兼护、文明礼貌”等,每天检查记分,按月累计,作为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其他工种也分别有各自的考核项目。对于艺术表演团则实行练功场、排练场、表演场“三场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制定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奖罚制度;实行表演艺术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景区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管理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彻底抛弃了曾用过的红袖章、吹哨子、警告牌、罚款牌等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管理方式。跟踪式清扫,体现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也是对游客的一种无声而有形的提示。

陪游式清场,使游客带着员工的一份温馨离园而归。以疏导代替防范,充分尊重了游客,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游览环境,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的。

对人的管理,“锦绣中华”的管理者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除了制度还有感情。他们根据员工的特点,制定了“真诚爱护,加强教育,善于引导,严格管理”的方针。生活上充分尊重民族习俗,为伊斯兰教信仰者办清真食堂,为他们举办自己的民族节日活动。此外还有生日晚会、卡拉OK比赛、图书阅览室等。

三、结语

尽管社会上对人造缩微景观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三峡集锦”的落马也似乎更形象地暴露了人造缩微景观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为数不少的人造缩微景观盲目跟风,不少景观的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宏观控制手段。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人造缩微景观的兴起对促进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其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这些新的人造缩微景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产品,对满足来势凶猛、不断增长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其二,一些新建的人造缩微景观被列为当地市政府甚至国家的外事活动基地,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景点所在城市的声誉,改善城市的总体形象。其三,新景点的建造、旅游活动的活跃,必定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和就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活跃当地经济。其四,增进了与境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的经济联系与交往。例如深圳、北京等地,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大和新建景观预期回报率高等特点,新景观的建设对境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不同形式的投资和合作方式又是展示这些城市投资环境的窗口,从而增进它们与境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联系。其五,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建成的人造缩微景观大都内容健康,游人通过游览都能开阔眼界,得到一些知识或启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景点都制订了一些对老年人、儿童、学生和残疾人优惠的票价,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锦绣中华”的成功印证了人造缩微景观的出现和存活更多是市场引导的结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造缩微景观都是应需而生并且具备存活的条件。分解深圳“锦绣中华”取得成功的几条因素,他们的经验可一分为三:一是可以学到的基本经营理念,如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景区内外旅游设施的配套、景区开发与城区建设的结合。二是可学而难学的一些独到经验,如旅游企业创办高水平的大型艺术团,艺术表演成为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等,这需要有较成熟的人才市场和文化市场机制及其他社会条件的配合。三是无法照“学”的独特条件,如其坚实的先天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及其带来的客源市场优势。

因此,在开发和经营人造景点方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照搬照抄的“深圳‘锦绣中华’”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择其可行者而借鉴之。此时此地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曹诗图、吴正佳:《“三峡集锦”建设及旅游经营对策刍议》,中国旅游智网(http://www.davost.cn)

马洪、韩玉洪:《曾风光无限今遍体鳞伤“三峡集锦”昨开始拆除》,荆楚网(http://www.cnhubei.com)

李海瑞、王兴斌:《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安徽学子网(http://www.ahxzw.com)

影视城沉浮记

———老成都影视城和横店影视城成败对比

叶舟

20世纪90年代初发端的“影视城”建设热潮在中国方兴未艾,至2008年底全国各地共有超过20个规划投资上亿元的新建大型影视城正施工或招商,同时外国资本开始抢滩,中国影视城恶战正逐渐升级,这种局面难免令人担忧。影视城投资回收周期长,有的长达15年甚至20年;经营风险大,沉淀在各种影视城项目上的“套牢”资金保守估计上百亿元。30多个较大影视城难渡“亏损”关,已建成者经营较好的仅七八家,可谓“几家欢喜多家愁”。本文对老成都影视城和横店影视城作为潮头兵的沉浮历程及原因进行初步梳理,或许可以给后进者一些启示,影视城的投资应该更加理性、审慎,以避免更多“泡沫”产生。

一、老成都影视城与横店影视城的成败

1.成都影视城的失败

老成都影视城曾是成都唯一的影视拍摄基地。它是成都20世纪90年代“民俗经济”的产物,地处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侧,占地41.8亩,集仿古城墙、川西民居、“万年台”、“陆羽居”、“蜀都府衙”等代表成都文化的建筑物和民间工艺展示、民间文化演出于一体。

1994年吕玉琼筹资800余万元采用土地租赁方式开始修建老成都影视城,1997年1月,老成都影视文化娱乐城试营业,其新颖的文化样态及刘德一、李伯清等本地明星的倾情加盟吸引了众多游客,“傻哥茶楼”前川剧团、杂技艺人们变脸、吐火等绝活轮番上演,古戏台前异彩纷呈的传统游戏,让游客络绎不绝。金牛区互助村划拨明星住宅用地以示支持。1997年到1998年是其辉煌时期,笑星刘德一连续在这里祝寿,影视城门票曾一度涨到10元一张。

但影视城债权债务复杂导致数度易主,迟迟未走出经营困境。始建时因工程款拖欠23名包工头成债权人,1999年底,“东方科技”拥有经营权,2003年5月,“金鼠标”投资公司购得该公司,后因经营困难卖出。由于经营者资金实力、运营能力不足,缺乏行业经验,影视城缺乏持续创新项目、常驻剧组和看点突出的演出,产品和经营层次单一,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04、2005年,平均每天只有几十个人入城游玩。2004年,影视城已现荒芜,2005年春节整修后重新营业但效果不佳,2006年6月6日,老成都影视城债务繁重,土地征用作为高科技企业用地,被迫拆除。

2.横店影视城的成功

被誉为“江南第一镇”的横店,位于中国浙江中部东阳市境内,毗邻小商品城义乌,累计投资70多亿人民币,是中国拍摄剧集最多、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并逐渐发展成中国超大型影视旅游休闲胜地,被美国影视界权威杂志《好莱坞报道》称为“中国好莱坞”。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横店在推进我国影视剧制作生产方式变革的进程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展示出文化的力量。

1996年横店影视城因谢晋的《鸦片战争》始建广州街,1997年影片热映一举成名,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完美结合的广州街立刻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和旅游观光者。此后影视城“景因片成,景托片红”,“无中生有”持续扩建,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多元化、国际化深度发展,增长势头强劲。2004年4月,横店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至2009年5月,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内已建起28个大型旅游景区、多个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加上森林公园,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到横店取景拍摄的剧组有600多个。横店集团2008年度销售额达188.06亿元,利税17.18亿元。

在中国的影视城里,横店独树一帜。横店影视城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3年“浙江省最具吸引力的十佳景区之一”、2006及2007年“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在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影视基地”,并曾承办首届“中国农民旅游节”、“第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2004中国横店影视博览会”、“2006首届中国影视旅游产业高峰论坛”等,是带动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影视基地向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的转变,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在亚洲乃至国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的“横店模式”成为行业经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