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19704500000016

第16章 访谈类主持人的语言逻辑(3)

2.“听”与“说”的尺度把握

现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不缺主动谈话,不缺精彩的设计好的提问,而缺倾听,特别是缺倾听后消化理解了的再提问、再交谈。电视主持人节目里缺倾听,变成只顾输出,而不顾反馈;变成只顾按提纲发问,而不管对方如何回答;变成强制性的谈话,似乎对方是个机器人、木头人。因此这类谈话的说与听的动态过程不符合情景意义,话语衔接的链条断裂,成为不完整的交流情态,成为不伦不类的话语结构。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会话结构也能佐证上述原理。会话结构是指言语活动(访谈或对话)的一个基本单位(话轮)的结构。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会话结构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分析方法,据新闻传播学者应天常的分析,其基本结构形式有三种:预示语列、插入语列、轮流发话(含突破既定规则的随意性“旁插语列”)。在轮流发话的过程中,发话人的话语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话轮,答话人的答话从开始到结束也是一个话轮。一个话轮终止以后,另一个话轮又开始。语言交际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双方都不能脱离语境和情景,都需要感情和思想的投入。主持人只有用“听”交际,用“听”主持,得到心灵和信息的沟通,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才能使寻求合作的语用原则落到实处。反映在言语作品中的会话结构,既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听。听或倾听,贯穿在节目主持人的整个交谈过程和会话结构中。因此,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把握好“听”和“说”的尺度意义重大。

主持人访谈中,有时运用合理的、适度的停顿或沉默是必需的,其中有的是情绪的反馈,有的是同情的回味,有的是话轮的过渡,有的是无言的默许,不能一概地斥之为“冷场”。根据语言学家的定义,会话中的反馈信号“主要是充当听话人角色的会话参与者所发出的简短的言语反应信号”。如“对”、“是啊”、“是吗”、“呀”、“啊”、“喔”、“哦”,等等。主持人掌握了运用反馈信号的倾听艺术,就会传达出表理解、表接收、表态度、表礼貌等信息,再加上台上、台下,主持人之间,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的多重呼应,可以增加主持人跟嘉宾、现场观众会话的融洽度。在这方面,杨澜、敬一丹、王小丫、张蔚以及王小骞和肖薇都非常出色。

深圳电台《夜空不寂寞》的主持人胡晓梅在谈话中也常常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述说,而后启发对方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次,一个打工的女孩打进电话诉说自己的苦闷和孤独,胡晓梅倾听着,还不时发出一些表理解或者礼貌的语言,遇到悲痛时刻,也适当沉默,随后再一步步开导她,帮她从狭小的视野中、郁闷的心情里跳出来,以自己开朗、关切的心情感染她,谈话也推心置腹,并邀请听众参与讨论,让这位打工妹感受到世间真诚的关爱。

3.语用个性的张扬

尊重每个人的语用个性,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面对如今知识化的受众,千篇一律的语用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这样说:我可以用我的语言,我可以用我的做人方式,可以用我的姿态传达给观众一种观念——你可以非常坦诚地、真实地、个性地、快乐地、踏实地生活,这就行了,所有的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感激就是活好你自己。看到张越这样真实并广受欢迎,这是一种传媒进步,可以适度张扬自我,活好自己。一个成熟的主持人在屏幕中应当追求个性,不要今天特别活泼,明天又特别庄重,后天又幽默了,观众最后也弄不清你是怎样一个人,你的屏幕形象就会混乱不统一。应当力求让观众把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接受。

当然,追求个性不等于说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说以自己的个性特征把整台节目带动起来。节目是怎样一种气氛,你也应当是怎样一种情绪,靠自己对节目的具体感受来沟通观众与荧屏的情感联系。。这是杨澜对于主持人张扬个性的理解。语言的个性首先要忠于自己的情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成为别人的传声筒,要力求将个性融化到屏幕形象中去。

《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将主持人分为崇高型和平凡型,是否科学我们姑且不论。但他却将自己归为平凡型,因为他看到了日常生活中友情的力量。正是抱着这种将观众看做是哥们儿的心理,才有了他主持语言上的勇于自嘲的个性,更敢于将别人对他的嘲弄当成节目的调料,反倒形成了幽默的好效果。观众在会心一笑中,也把窦文涛当成了知心朋友。这种个性,成就了一个平民化、但真诚可爱的窦文涛。

4.2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逻辑学说

移情学说“移情学说”最早是由李普斯提出的,经过丰富发展,现在在心理学上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把自己置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即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并体验他人的情感;二是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主持人利用移情,在宏观上可以满足受众在媒体信息日益泛滥、人际交流日益淡薄情况下的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需求;从微观来看,则有助于贴近受众、贴近实际,通过角色互换促使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状态。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崔永元——王海

王海打假的行为,社会上众说纷纭。针对观众对于王海打假行为的疑惑,《实话实说》栏目做了一期专题访谈节目。崔永元:哦,你家虽在青岛,但你一直是在四处漂泊?就选择了在北京开始打假?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第一次打假的经历?

王海:第一次是在北京的隆福大厦,我买了两副耳机以后,去鉴定发现是假的。当时做完鉴定之后,我感觉我的费用已经超出了这两副耳机的价值了,我马上想到再去买,于是我又去买了10副,后来我就要求索赔,而且是到工商局去投诉的。工商局的人告诉我,他们作为一个行政部门,管不了这样的事情。索赔的问题属于民事问题,这样,拖了八个月以后,隆福大厦才给赔了。

崔永元:那你应该再去找消费者协会。

王海:当时东城区的消协可能已经搬家了,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崔永元:你要知道的话,你会去找吗?

王海:会的。

崔永元:那么,在你以后的打假过程中,你是不是找过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依靠过组织?

王海:不用去找了,我到了商店人家消协或工商局的人就坐在那儿了。

崔永元:他们全力支持你?

王海:这倒不一定,一般的我没有去投诉,但是人家的工作可能做得超前一些。

崔永元:现在大家有点听不懂了,请你实话实说。

王海:好的,比如有一家商店,我去买了一双假的皮鞋,我去了四趟以后,这家商店都说要调查要研究,当我去第五趟时就有一个有关部门的人站在里边。这时这个商店就提出一个说法,说这些鞋是我让他们进的货,还说他们店是不卖这个货的,是受我委托给我进的货。

崔永元:那个在场有关部门的人是怎么说的?

王海:他说那他们就不管了。

崔永元:刚才大家在争论,你是不是也听到了?

王海:听到一些。

崔永元:其中的一个说法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你怎么认为?

王海:“消法”所要保护的消费者不仅是保护最终的消费者,作为购买来说,购买也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分为三种方式,也就是购买、使用和接受服务,三种方式都是消费方式,所以购买本身也是消费,如果我为了满足我的购买欲,买了后我再扔掉,或者收藏起来,或者拿去送人,这都由我自己处理,这是我个人拥有的财产权,是个人自由。主持人崔永元在这段访谈中的移情逻辑体现在他完全站在“受众”的角度,不断向王海提问、咨询。

受众想了解打假的缘起

提问: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第一次打假的经历?

受众可能无法理解王海对于打假过程中商店和政府的行为作出的回答

补充:现在大家有点听不懂了,请你实话实说。

受众争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所关心的

提问:其中的一个说法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你怎么认为?

这次访谈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主持人移情到了受众身上,切实从大家关心的话题出发,以受众的逻辑思维为线索,逐个予以解决,受众满意,嘉宾也满意。

2.许戈辉—黎振满许戈辉:我记得杰克·赖特在他的《犯罪学导论》里就曾经说过,戒毒确实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因为即便是一个毒瘾再深的人,你给他三五天的时间强行戒毒,他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性也就可以消除了,不过很难消除的是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性。所以专家就指出,只有暂时的戒毒者而没有彻底的戒毒者。真的是这样吗?

黎振满:我不太相信。

许戈辉:您认为您自己算不算是一个彻底的戒毒者?

黎振满:我觉得我已经彻底地戒除了。很多人说,你现在不是一个吸毒者,不代表你一生都不会吸毒,其实是想说,为什么人会吸毒?因为第一,可以逃避现实世界,第二,可以麻醉他心灵深处的羞耻感、内疚感或者是伤痛。吸毒只是一个结果,根是什么?如果人可以完全解决根的问题,比如,羞耻感,他说出以前被侵犯被伤害的经历,或者内疚,他不再觉得羞耻,他的根开始健康的时候,结出的果实就会健康。所以我觉得有沉溺性行为的人可能他不吸毒,但是可以沉溺于酒精、色情,沉溺于工作、睡觉、垢污,甚至沉溺于减肥,这些也是另一种沉溺性行为。所以问题在于为什么会沉溺,每个人基本的根都是不同的,但如果解决好根的问题,则结出来的果就是健康的。前边提到,主持人利用移情,在宏观上可以满足受众在媒体信息日益泛滥、人际交流日益淡薄情况下的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需求。这段访谈中主持人在有意识地变换生活环境,体察他人的另一种生活,深入到生活中,观察并体验不同人群看问题的眼光、角度、观点和生活习惯,从中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这位戒毒者的谈话,其实也是与许多坐在电视机前的有类似经历的人的谈话。

专家认为戒毒者很难消除的是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性

提问:真的是这样吗?(将问题交给对方)

受访者从一个戒毒者的角度,持否定态度

追问:您认为您自己算不算是一个彻底的戒毒者?(请对方做出深刻分析)

这样逻辑上的移情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主持人在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旁听法院公开审判案件,观察法官审理的全过程,就比较容易获得在办公室里难以得到的切身体验,有了这种体验,即便面对无生命的话筒、镜头也极容易唤起对执法人员的尊重。移情能力的发展以掌握共同的语言符号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符号的相互作用。移情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语言符号能力的发展。对语言的准确运用与理解成为移情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因此主持人应着重增加情感词汇的储备,并能准确理解与运用情感类的词汇,这样既增强了理解他人言语的速度与准确度以及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移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