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19706000000013

第13章 中国大中国台湾、新加坡华语播音比较(3)

造成大陆与台湾和新加坡播音风格不同的一个重要语音区别是声调的处理。大陆广播播音员,尤其是新闻播音员,大多进行过严格的训练,声调的音高变化幅度较大,如阳平、上声、去声,均有较大的升降幅度。对比台湾和新加坡,他们的音高变化幅度较小。大陆广播用加大幅度去突出重音,台新两地广播多用拖长方式突出。至于阴平,大陆广播发音其音高高于台新两地广播,在双音节阴阴结构词中,台新两地播音员均使用5544调值,大陆播音员调值为5555。

声调的弱化降低了吐字的力度,也使得同样以音高变化为基础的语调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台湾的新闻广播还有一个重要的发音特点,就是陈述句语句末尾语调的上扬,这种尾音加重上扬的语调几乎成为台湾广播的地方标志。这一点与大陆和新加坡广播的陈述句降调有着明显的区别。研究人员观察发现,英语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语调变化,澳大利亚英语在脱离英国后,也产生了陈述句升调的语调特征,这种发音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而英国英语却仍然保留陈述句降调的语调特征(Mesthrie,2000,p.70)。

陈述句句尾上扬会使人感到意思还没有结束,总有一种期待感,使听众能较好地保持注意力。这种语调,语句给人一种行进感,有利于保持整段新闻的完整,但不利于段落内部的结构划分。收听时,听众容易抓住整段新闻的意思,但不容易细致了解个别句子,因为区分句子的语调标记不明显了。

(2)语速

三地广播的语速也有明显的区别。对三地新闻一分钟字数统计,新加坡城市频道最慢,一分钟260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次,一分钟280字。台湾中广新闻网最快,一分钟300字。以常用的节目时长30分钟计算,台湾广播可比新加坡多播1200字,比大陆广播多播600字。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新加坡信息量为1,大陆为1.08,台湾为1.15。

语速对于新闻节目有着特殊意义。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及时播出,很快就会失去新闻价值。但是每次新闻节目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容纳更多的信息,除了对新闻内容加以选择安排,加快发音速度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不过,语速快慢不仅是播音员的个人选择,它还与听众的收听习惯、理解能力等交流背景因素有关。三地新闻播音语速不同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台湾听众的文化水平较高、理解速度较快,节目时间利用效率高,因而发音速度较快。大陆新闻听众数量庞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理解速度稍慢,造成语速略慢。新加坡的情况与两地略有不同,华语虽然是正式语言,但许多人同时也说汉语方言或英语,掌握华语的熟练程度显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播音员的发音速度。

(3)音高

在发声方面,对三地新闻播音员的音高、音色使用特点进行了比较。为了比较音高使用特点,我们从3位女播音员播报的新闻中各选取一句,输入语音分析系统进行音高使用特点分析。

为了具有可比性,我们尽可能选取感情色彩较平和,感情力度相似的语句进行比较。由于是个体之间的比较,每一个个体未必完全代表整个电台播音状况,所选取的材料也未必代表个体的整体状况,这种比较并不是全面的。它只能为我们在聆听具体播音时,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量化数据,使比较更准确一些。其实,我们在听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种高低变化的不同,但人耳无法推断准确的声音数据。

三地播音中,台湾中广新闻网播音员使用音域最宽,约有一个半八度,最高音出现在全句最强调的重音上,音节的声调幅度也是三人中最大的,音节之间的音高变化也较为明显。语句听起来比较清晰,重音突出,语句的表达意图清晰可见。声调幅度加大可以增加音节的清晰度,减少由于发音速度快可能产生的吐字不清。可见,音高的使用与语速也有一定的联系。

基础音高是音域使用中使用较多的音高,主要用于非强调和非忽略的中性词语,它是音高变化的中轴线,喉部状态应是放松的中间状态。基础音高是一定范围的变量,这里选取的是中间值。三地播音员的基础音高都在220Hz左右,相当于钢琴键盘上的a音,距中央c1(261Hz)相差两个音。这一音高,相当于女低音的中低部,女中音的底部和女高音的最低起始音。这表明,三地女声的选取都倾向于声音较为宽厚的中低音型,另外也表明,播音对音高的使用与歌唱有所不同,播音使用的声音高度较低。

对三位播音员的音高听感辨别与仪器测定相吻合,台湾中广新闻网播音员声音宽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声音明快,新加坡城市频道播音员用声略高,声音稍窄。尽管3人的音值相差只有10-20Hz,但这一音域是人耳十分敏感的区域,196-246Hz已有4个半音(semitone)的差距,人耳听起来,音高差别已十分明显。

(4)音色

除了音高变化,音色也是可以明显感觉的声音特征,不过一般人对音色的感觉比较笼统,其中混杂着对发音音色、口腔和鼻腔共鸣和嗓音特征的综合感受,其中嗓音特征又包含有音高和发声类型音色,一般人很难将这些要素一一区分。我们所分析的音色,是指声门开闭状态产生的音色,即语音学的发声类型。发声类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播音员的声音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声音音色柔和,音高适中,声音听起来自然,易于为听众接受。发声类型还与播音员的心理状态有关。有经验和心理素质较高的播音员可以在易于使人紧张的播音室中保持放松的状态,取得放松的声音。因此,从音色的使用可以判断播音员的专业能力。另外,音色使用不当,还容易造成嗓音的损伤,影响职业生命。总之,音色的使用状况,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音色应当具有如下特征:①声音放松。声门关闭和打开的时间比例适当,听起来是轻松的,声音没有挤压或漏气的空洞感。②富于变化。声音具有音高和音色的变化,声音可以调控,音色不单调。③感情饱满。声音听起来积极,有活力,有饱满的感情色彩。

比较三地的新闻播音,三地播音员均无音色挤压、用声过高、鼻音过重、气声等明显错误用声和极端用声表现。但是,在声音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台湾播音员用声较紧,声音较为明亮。这是台湾播音员,尤其是女播音员播报新闻的用声特点,在台湾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用声方法较为常见,构成明显的地域风格。这种音色听起来较为正式,声音清晰明快,播报意味明显,与口语交谈有明显的区别。大陆和新加坡的播音,音色都较为放松,比较接近口语发音的用声状态。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播音,声音更为松弛,甚至影响到了感情的力度。其实,播音员播报使用何种音色,对于新闻内容本身并没有太大地影响,从新闻客观性角度出发,播音员的感情流露是有限的。听众注意的是新闻内容,而不是播音员的态度,这与播音员要表达自己看法和态度的其他节目有所不同。因此,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使用何种声音,既受到听众收听习惯、播音传统等外部因素影响,也与播出状态有关。台湾播音员播音速度较快、感情力度较高,都会影响声门状态,造成明亮音色。大陆新闻播音最近几年在用声上已逐渐向口语化靠拢,过高过亮的音色已经不多见,带有腔调的格式化播报方式也已经得到改进。相比之下,台湾的新闻播报格式化味道仍然很明显。

在三地新闻广播中,台湾广播的音色变化较为明显,语句显得生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节奏格式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大陆广播,新加坡广播音色变化较少。

比较三地广播的感情力度和语言活力,台湾播音感情较活泼,大陆播音较沉稳,新加坡播音较平淡。与之相适应,台湾播音节奏变化较多,大陆和新加坡节奏变化较少。

(5)词汇和语法

三地新闻播音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分歧较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新闻、台湾中广新闻网一小时新闻和新加坡城市频道10分钟新闻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语法区别,表明三地新闻广播遵循着相同的语法规则。由于新闻节目都采用新闻稿播报方式,它也说明三地的书面语写作也遵循着相同的规则。

在词汇方面,台湾广播在部分词的使用上与大陆不同,但数量不大,相互可以听懂。新加坡广播在用词上与大陆基本相同。三地词汇使用大体相同可能与书面语较为稳定有关,三地口语在词汇使用上的区别应大于书面语。

下面是台湾和新加坡两段新闻节目中与大陆广播用法不同的词汇。括号中是大陆使用的同义词。

台湾中广新闻网:活络(激励)、心得(看法)、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驾驶(驾驶员)、软体(软件)、网路(网络)、不晓得(不知道)

新加坡城市频道:工友(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