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19706000000034

第34章 凤凰卫视节目语言分析(2)

二、凤凰语言样态之分析

语言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全息的文化。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正是语言使一切意义的存在有了依托,而语言的样态正是这种意义的外化形式。

凤凰卫视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己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语言样态引起了受众及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表达样态及模式的界定,长期以来,在内地业界一直颇有争议,至今也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但是,“语无常路,言无定式”,任何单一的语言都有其致命的缺陷,异质语言方式的创造性介入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电视语言中出现多元共生、多体混成的局面也是必然。

张颂教授曾经指出,“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是两种语言形态,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谈话式……是不同语言样式,而每一样式又会根据不同的内容、体裁、对象、语境、风格……表现出不同的语言样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快速膨胀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节目形态的变异,使得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播报或是主持,而是出现了多样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语言复合方式。凤凰卫视的横空出世正是这种复合型、多元化的语言样态的典型而集中的体现。

1.多元化的凤凰语言样态

凤凰卫视在电视节目的创作中,注重语言传播样态的探索和创新,虽然还不很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其表达模式的创新性和语言样态的多元化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尽相同的语言风格——

吴小莉是凤凰卫视一夜走红的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她以轻松活泼甚至是欢快的格调风风火火地讲述着国内外的动态新闻,有人评价说这是一种近乎“反传统”的电视新闻表达方式。

窦文涛是一位语言表达功力不俗的主持人。他在《锵锵三人行》中的表现轻松幽默、诙谐调侃,对节目的要求也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其节目的内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文涛拍案》中,他又尽情发挥说书人开讲评书的方式,甚至包括画外音解说,俨然一个活脱脱的电视新派说书人,同时成功地将一个法制节目变成了茶馆里的说书场。

陈鲁豫在《凤凰早班车》里一反传统意义上的“播报”,以轻松自然几乎平常说话的口吻为观众说新闻,真切自然地与观众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因而更具有人情味、感染力和说服力;当内地竞相模仿“说新闻”的时候,鲁豫又出现在《鲁豫有约》当中,成了亲和力极佳的知性主持人,她引领观众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见证历史,思索人生。

被誉为“性感主播”的胡一虎在《媒体大拼盘》中,采用了与观众担任的记者通讯员相呼应的全新解读方式,使观众“轻松看新闻”;而在《纵横中国》中,胡一虎又以灵动的语言,轻松的谈吐,恰到好处的隔断,让一个本该严肃的话题变得令人放松,从而畅所欲言。

而在《有报天天读》中,身着中国传统马褂的主持人杨锦麟先生,每天端着一杯盖碗茶,将全球各地的著名报纸刊登的热点新闻一网打尽。节目中,他时而圈圈点点,时而高谈阔论,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幽默诙谐,创造出独特的主持人语言样态。

2.多元化的语言样态产生的根源

多元化的语言样态成为凤凰卫视区别于香港本土媒体、台湾媒体、内地媒体以及海外华语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造成这一显著特点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凤凰所处的环境、所追求的人文关怀的品格以及个性鲜明的主持人独特的表述方式等。

(1)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大众传播学家克拉克曾经说过:“大众传播媒介并非独立存在,置身于改变我们社会的其他力量之外。媒介不只塑造社会,也被社会所塑造。”

凤凰卫视的诞生地在香港。作为全球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亚洲区域甚至国际经济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还赋予了它更多的功能,这不仅仅体现在香港是一个自由港,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经济上的自由、政治和言论上的自由。

凤凰卫视地处香港,又能在内地落地,一方面占据着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地利,另一方面又依托中国内地这个华语文化的传统家园,在发挥连接两岸三地的桥梁作用方面,目前几乎还没有别的媒体可以替代。

在发挥世界华人中的纽带作用上,凤凰同样也有着优势。世界华人群体由于既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本身就呈现出一种中西交融的复杂特质,而这种特质也正好是凤凰所具有的。因此,与西方媒体相比,作为华语媒体的凤凰卫视,在传播角色的亲和力上都要优于他们,多元化的语言传播样态也就更利于在世界华人范围内发挥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的纽带作用。

(2)融合荟萃的文化优势

凤凰卫视根据自己的定位,从成立之初就创造了不同于任何华语电视台的文化上的新理念——融合荟萃的理念。

刘长乐认为:“两岸三地由于政治上的差异导致文化上的闭关自守,凤凰卫视有责任为两岸三地的融合,发挥稀释剂和黏合剂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台湾的节目,有大陆的节目,也有流行节目,有高雅节目,这是一种融合。”

秉承这一理念,凤凰卫视在人员的选用和组合上也是荟萃了两岸三地的精华,其中20%的人来自内地,70%左右的人来自香港,10%是台湾人和国际上的人士。凤凰的主持人、记者和评论员分别来自两岸三地、海内海外,因此,凤凰的主持人被称为是“一群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这种融合的氛围让凤凰员工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就像凤凰的名字和台标,借喻凤和凰的阴阳交融,宣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互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整合。

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凤凰总是力图从多侧面、多角度来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让观众从节目中不仅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丰富的历史,还要经历体验不同文明的融合。另外,在节目的内容取向、表现形式上,凤凰都力图体现“东西南北大荟萃”,强调以北方文化为主体的内地文化与南方港台文化的融合;强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事实上,凤凰卫视在两岸三地的沟通上的确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天地人和》以影像娓娓道来有趣的故事,以镜头传递幽默的意识,让更多人认识中国深层文化及民族特色,继承传统的优秀元素;《鲁豫有约》借助对昔日英雄和特殊经历人物的寻访,帮助观众重新建构往日的历史,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纵横中国》从全方位展示中国各个省区的地理文化特色,通过解读中国的地缘文化,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以及现代文明的文化神韵;《唐人街》以海外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故事为主线,以华人的风情民俗为辅线,以华人的移民历史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示了华人真实而多彩的现实世界,从而烘托出“华人移民与创业史”的大主题;《凤凰之旅》则在探索人类文明,在东西方交流上充当的是中介与桥梁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凤凰代表了民族文化的力量,凤凰力图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正如刘长乐在“2004中国新视角”搜狐年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中所说:“在大中华圈中,凤凰代表着一种沟通的实力,一种融合的实力,凤凰的自我期许是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拉近全球华人间距离,凤凰的这种沟通作用在未来仍有无限的发挥,凤凰仍有无限的市场潜力。”

(3)个性鲜明的创新优势

凤凰卫视作为一家电视媒体,为受众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就是通过电视荧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视节目。凤凰打开的“视野”究竟有多宽广,展现的“文化”究竟有多深厚,这些都需要用节目说话。在节目形态的转变上,凤凰卫视始终保持着自己个性鲜明的创新优势。

在内地电视还呈现相对单一的语言样态时,《凤凰早班车》里的陈鲁豫就把新闻“说”出了另一番姿态,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新闻还可以这样做;而当内地新闻吹起一片“说”风的时候,陈鲁豫又改在她的《鲁豫有约》里和名人说心里话了。《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的“东拉西扯”,《有报天天读》里出现的一身唐装、一脸严肃的杨锦麟都着实让观众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对于一个电视媒体,唯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不断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才能维持品牌在观众心目中的心理地位和影响力。凤凰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创新,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凤凰语言风格之分析

风格化,是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成熟的标志。凤凰卫视在成为一个颇具公信力的新闻媒体的同时,独具特色的凤凰语言风格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

张颂教授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中指出:“广播电视播音,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在个体的美学追求中,必然融入时代、阶级和创作群体的美学理想。从总体上看,播音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是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创作群体中新闻素质和语言造诣的显露,是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化合,是民族文化积淀的升华”(张颂,1999)。从凤凰卫视诞生的那天起,活跃在屏幕上的众多的凤凰主持人也就成为公众和业界关注的亮丽风景。这些主持人大都来自两岸三地,他们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和电视从业经历,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凤凰宽松的创作空间使得他们在语言风格上拥有了许多共同点,但在各自的平台上也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这一个”——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冷峻深刻,有的青春靓丽,有的率性可爱。他们在镜头前的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甚至嬉笑怒骂、插科打诨,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胡一虎——重铸主播新形象

胡一虎是中国台湾“华视”的前任新闻男主播,毕业于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新闻组。1991年,服完兵役后的胡一虎进入台湾“华视”,正式开始其记者与主播生涯。在“华视”的十年,胡一虎以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和鲜明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台湾观众的喜爱,“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台湾十大主播”、“最受欢迎中生代主播”等荣誉也接踵而来。

(1)结缘凤凰

缘分,有时候真的是妙不可言。喜欢不断自我肯定再否定的胡一虎和横空出世的凤凰卫视资讯台的结缘可谓是机缘巧合——胡一虎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可挖掘余地,使得凤凰向这位男主播抛出了绣球。

2001年,新世纪,新希望,新选择。或许是凤凰打造中国CNN的“野心”和国际视野与胡一虎不谋而合的缘故吧,经过慎重考虑,一向喜欢“打天下”的胡一虎最终选择离开台湾,飞入凤凰。

凭借多年来新闻从业的经验和职业敏感,最初的三个月,即使是每小时的《凤凰正点播报》,胡一虎也要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每一次滚动播出,同一条新闻,胡一虎都会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播报,每一次都尽可能地加入新的内容和新的元素,做出自己的风格,而不仅仅照着稿子念。有一次,在介绍先进的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这则新闻时,胡一虎每次都强调不同的重点以便每次都能抓住观众的眼球。第一次,他从列车与民生的关系出发:“以前和现在,从市区到浦东,您需要一个小时的计程车,但不久的未来呢,告诉您一个Good news,您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了。”第二次,他从列车带给整个中国经济影响的角度来播报;第三次,他则从工程的浩大方面来着手……这样,每次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次都有观众还不知道的新意。

(2)《媒体大拼盘》——彰显“胡氏风格”

凤凰卫视轻松的工作氛围,使得胡一虎在节目中的新观点、新形式层出不穷。

来凤凰的第四个月,胡一虎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节目——《媒体大拼盘》。这是一档拿旧新闻做文章的节目。在节目中,胡一虎充分发挥了自己对新闻独特的解读方式和切入角度,一改过去以犀利、严肃而著称的新闻主播的形象,继而在电视屏幕上大开玩笑,甚至在镜头前玩儿起了抛卡片的“小绝活”。灵活多样的主持方式、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使观众在不经意中,“轻松看新闻”。

《媒体大拼盘》是一档类似于胡一虎个人的脱口秀节目。生活化的新闻讲述,巧妙的串词,合理的编排方式,形成了胡一虎独特而鲜明的胡氏主持风格,并很快受到观众的青睐和业界的好评。而胡一虎的主持能力和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公司高层及同行的肯定和赞许。

(3)《纵横中国》——演绎中国文化交响曲

《纵横中国》是凤凰卫视打造的一档全新的节目。总策划人王鲁湘说,《纵横中国》这个节目是将中国文化放在整个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去重新思考中国文明在整个世界中的位置,说白了,《纵横中国》就是一个文化版图。凭借着出色的现场掌控能力和善于临场发挥的机制,胡一虎被委以重任,担任《纵横中国》的主持人,而这个节目也让胡一虎有了近距离了解中国的机会。

在节目中,胡一虎总是希望带给观众灵动的语言,轻松的谈吐,恰到好处的隔断,让一个本该严肃的话题变得令人放松,从而畅所欲言,整个场面非常的活跃与和谐。而胡一虎丰富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总是让你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在文化版图中尽情舞动。

《纵横中国》开播三年多来,它独树一帜的话题、清鲜自然的画面、生动风趣的辩论、鲜活明快的现场互动,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激荡,而给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人又带来家的感觉!而对于胡一虎来说,他在节目中走过的地方,带去的不仅是一个外来者对当地文化的探寻,更多的留下了思索和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