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20

第20章 消费市场与消费力(3)

任何一个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它牵涉到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问题,错综复杂。我们认为,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特别是提高平均消费倾向。我们在前面已经说明: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还是偏低,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这就要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要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消费率。这里要强调的是:除了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我们目前收入差距过大,出现分配不公,也影响平均消费倾向。因那些高收入户需要的商品已应有尽有,边际消费倾向低;那些低收入户想买又无钱购买,边际消费倾向也低,这样必然使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因此必须合理分配收入,才能提高消费倾向。此外,要解决潜在消费需求大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还必须发展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是随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在谈到信贷制度时曾经指出:“它的发展必然同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并行”。“资本主义生产按它现在的规模,没有信用制度……显然不能存在。”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消费信贷的作用:“信用制度只有在不仅加速生产、而且加速消费的情况下,才能使周转发生变化。”174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越大,消费信贷的作用也越大。通过消费信贷,使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大大有利于培育消费热点,开拓市场,发展消费力。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信贷体系,问题较多:一是信贷品种比较单一;二是有些规定还不合理,实际上限制人们参加消费信贷;二是信贷手续麻烦,由于还没有建立资产评估和信贷担保制度,有的找担保人很麻烦,有的办手续收费也太多、太高,有些人不愿去贷款。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充分发挥消费信贷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资金来源,增加信贷品种,包括住、行、用以及旅游、文化教育和新的信息消费,都可进行贷款。消费信贷扩展了,市场就活了。

第二,要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有效供给。这就要发展高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当前,特别要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要加强市场调查,掌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适应消费需求的能力。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技术进步,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消费品,特别是新产品,以适应市场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的变化。要深入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了解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时加以调节。

我国当前,特别要增加高层次的劳务产品的供应。发展劳务消费,发展劳务消费市场,不仅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而且有利于满足人们享受性、发展性的消费,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我们现在很多劳务消费领域还有待开发。劳务消费领域扩大了,消费内容丰富了,消费质量提高了,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的素质,提高了消费力,这是扩大消费需求、开拓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第三,培育优良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热点升温。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消费主体、客体的作用,(如上所述),还要发挥消费环境的作用。消费热点与消费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十多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就提出:“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育和引导消费热点……消费热点的出现,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175。如我们过去有些地区搞旅游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那就不是培育旅游这个消费热点,而是破坏消费热点了。我们必须培育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近年来有些人的消费倾向低,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有些人经常考虑养老、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以及其他有关生活保障一些问题,有后顾之忧,因而储蓄倾向高,消费倾向低,这必然影响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这就要认真落实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决定”、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所强调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免除后顾之忧,就乐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倾向,这就会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消费的国际化和消费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不断发展,消费示范作用不断加强,消费的国际化已成为当代一大趋势。食品的国际化早已很普遍。每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外国食品的风味,正如有些人所说的:“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物品空前丰盛的国际食品大集市。”服装的国际化也很风行,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甚至农村,都可看到外国的时装;用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小汽车,到处都有国外的名牌。精神文化产品,各国之间交流的也很多。人们不仅能享受本国科学文化的丰硕成果,而且享受世界各国科学文化的丰硕成果。这就进一步扩大了消费需求,扩展了消费市场,提高了消费力。消费的国际化,新的商品和劳务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在客观上也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力。

我国早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的国际化,促进消费领域的扩大,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消费力的提高。具体说:

第一,从实物消费来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关税将下降,特别是肉类食品、水果、酒类等因关税大幅度下降,国外农产品涌入,农产品价格会降低,出现价廉物美的局面。汽车价格将降低,小汽车将更多地进入居民家庭;贸易自由化,服务进口会大增,价格也会下降,名牌服装将更多地为国人所拥有;其他商品,由于大量进口,琳琅满目,不仅价格会降低,而且消费者会有更多的选择,因而实物消费将大增。

第二,从服务消费来说,由于外国企业涌入,服务价格会降低,服务质量会提高。电信、保险、金融服务以及软件等方面都会得到较好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

第三,从文化消费来说,国外文化商品和服务不断涌入,使国人能享受国外文化的丰硕成果,开拓视野,丰富消费内容。

第四,从保护消费者权益来说,由于商品和服务丰富多彩,消费选择性增强,服务质量提高,“顾客至上”将更好地为生产、经营者所掌握,将大大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五,从居民收入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国企业涌入,将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出口将增加,将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就业机会。前几年,据一些国际组织测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约3个百分点,相当于3000多亿美元,而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400万个就业机会,这样可增加1200万个就业岗位。居民收入增加了,消费也就提高了。

以上面情况说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都有好处。消费国际化,一方面使消费品丰富多彩,提高了消费的选择性;另一方面,不少商品价格可能降低,服务质量会提高,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所有这些,都大大有利于提高消费力。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强调:我们在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反对某些国家的“文化霸权”、“经济垄断”,必须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必须坚持并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所强调的:“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是我们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在消费国际化的情况下,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也是我们提高消费力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